【摘要】肖邦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音樂巨人之一,也是世上少有的專精于鋼琴的作曲家。肖邦的作品大部分都籠罩著一層憂郁的氣息,浪漫主義風格的曲風影響著無數音樂曲目,而《夜曲》就是肖邦最具有特色的作品之一。《夜曲》飽含著對祖國的拳拳之心,也向往著溫柔寧靜、綠色盎然的生命之本,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分析夜曲的藝術特色和演奏特征,希望我們不僅能從中學習到他高超的鋼琴演繹技巧,同時能學習到他不屈不撓的浪漫主義愛國精神。
【關鍵詞】肖邦夜曲;藝術特色;演奏特征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一、肖邦及其《夜曲》的創作背景
肖邦是19世紀波蘭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其以浪漫、激情的鋼琴曲著稱,而夜曲毫無疑問是其鋼琴代表作之一。夜曲是肖邦獨創的新型鋼琴獨奏題材,也是最珍貴的藝術品。肖邦的夜曲區別于傳統,風格更加自由浪漫,內容更加多變和新穎。他以菲爾德夜曲作為基礎,并且將“夜曲”貫穿于其整個音樂生涯始終。在他創作的黃金時代(1827-1846年),共計創作了21首夜曲。
19世紀是一個多事之秋,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發展的高峰,特色的波蘭音樂伴隨著波折的波蘭歷史一同痛苦的成長。舒曼曾經把肖邦的音樂比作一門大炮,對全天下激昂的吶喊“波蘭永不滅亡”,鼓舞著波蘭的人民勇敢反抗。肖邦的音樂早期洋溢著對生命的向往,創作手法簡明、風格多變、清雅,情調積極向上、十分歡快灑脫。但在波蘭獨立戰爭背景下,年齡的沉淀和歲月的累積后,其作品變得格局更高,民族性愛國主義情操更濃,充滿了悲劇色彩和英雄主義色彩。他一生致力于音樂的創作,他的作品意境悠遠、展現形式獨樹一幟,音樂風格獨具特色。
二、肖邦夜曲的藝術特色及演奏特征
(一)深深的民族性曲風
波蘭,一個悲劇和浪漫的國家,一個飽受戰爭之苦的國家,無可否認,苦難是藝術創作最好的伙伴。肖邦是土生土長的波蘭人,其音樂有著濃郁的波蘭風格,他將許多波蘭的民族性素材融合進自身的音樂中,最具典型的就是瑪祖卡,其汲取了民間音樂的精髓,而和聲、調試更是獨具匠心,評論家評論說瑪祖卡是肖邦對波蘭故土、波蘭人民和民族特質最生動的描寫,是波蘭音樂乃至藝術的靈魂。
(二)紛繁多樣的結構形式
個人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屬于歐洲19世紀音樂的獨特風格。肖邦創作的21首《夜曲》風格雖有異同,但是結合肖邦生命歷程和經歷來看,其創作風格和手法技巧都能體現其音樂特色。《夜曲》大部分都采用了三部曲的形式,其中都會有一個對比性的中段,例如《F大調夜曲》op 15-1,首段是具有歌唱性特色以及帶有抒情感受的樂句。F大調夜曲,中段卻恰到好處地分為兩個不同樂段,第一段承接首段主音小調開啟并收尾,后一部分轉接到下屬調結束并承接下部分再現段,形成結構上的強烈沖突和對比,加強了戲劇性。
(三)曲目旋律和聲樂因素相互結合
肖邦作品多半為精彩的小品,其風格優雅,具有很強的歌唱性。作品旋律和聲樂相互融合是其一大特色。波蘭民間音樂,有許多民歌成分,肖邦將聲樂特點納入并融入到樂器旋律之中。無論想表達浪漫抒情基調,還是史詩般的波瀾壯闊,亦或激昂的愛國情操,都伴隨鋼琴旋律而娓娓道來。其鋼琴曲除了其與生俱來的歌唱性特點以外,還具有特殊的裝飾性、多樣的節奏性特點。
(四)具有特點的和聲
和聲是肖邦的音樂中又一個被運用得變幻莫測的元素。肖邦音樂的和聲在保留了傳統古典主義音樂質樸、純凈特征的同時,又賦予了其各類變幻的形態。在《夜曲》中,和聲的運用十分的大膽,可是卻又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和聲特點。《夜曲》各篇都大量使用了和聲,通過旋律的變動,可以自然地體現和聲的變幻特點。而他鋼琴曲的和聲部分,本來就是代表其歌唱性,是肖邦音樂重要的表現手法。
(五)豐富的織體
肖邦豐富了織體的表現形式和使用方式。在《夜曲》中形式多樣又細致經典。比如在伴奏過程中,寬闊的音域、技巧性的腳踏板輔助。其最佳表現形式就是鋼琴曲主旋律和伴奏樂曲渾然天成,相輔相成地交織在一起,整體旋律更加立體、生動、形象。織體結構上,有別于傳統的模式,放棄右手為主旋律,注重右手裝飾音中表現華彩的詠唱性,左手如同自然一般的和聲伴奏,保證從頭至尾都保持和諧的形態節奏,保證樂曲的整體質感。
(六)即興的創作天賦
升c小調夜曲中op 27-1乃是夜曲中最憂郁、也是最雄壯的一篇。哈涅卡評論其如同貝多芬的音樂風格。雖篇幅不長,卻淋漓盡致的體現了肖邦天才般的音樂稟賦。伴隨著六連音,右手柔和地演奏出陰郁的旋律,不詳、不安的情緒逐步遞進。轉入節奏快速的中段后,完美地表現出悲壯的主旨,音調逐步上升,力量感越來越強,轉而變為對光明未來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七)真摯的情感
技巧是音樂創作的硬件條件,而訴諸的感情則是音樂最為重要的軟件指標。沒有感情的音樂如同行尸一般。肖邦如同一個詩人一般感情細膩真摯,在他內心深處藏有少年時代最為動人的感情。童年階段的快樂、少年時代的迷惘、青年時期的熱血,在他《夜曲》中用最純粹的藝術形式體現出來。他的樂曲與其性格的憂郁一致,表現了肖邦細膩、溫柔、痛苦的情感和勇氣。
參考文獻
[1]河柳.淺談肖邦夜曲的表現[J].云嶺歌聲,2004(05).
[2]李雯.論肖邦夜曲演奏要點[J].曲藝賞析,2012(41).
作者簡介:黃瑀(1985—),女,漢族,黑龍江肇東人,瓊臺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鋼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