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瑪莎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學科,在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樂教育中,關于音樂技能學習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學習成為了不同學派的重點研究課題,也成為現代音樂雙基教學的核心問題,本文就以新課改為背景,對初中音樂雙基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雙基教學;音樂教學;新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雙基教學, 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雙基教學理論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或教學理論,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為本的教學理論體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滲透了雙基教學的指導思想,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了音樂教學的效率。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應當正確把握音樂審美能力與音樂技能學習之間的平衡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基教學。
一、初中音樂雙基教學的辯證分析
(一)音樂學科的教育特征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為現代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而人們對于雙基教學產生的誤解往往來自新課程改革對原有教學體系的刪減與精簡,但是這種刪減往往并非知識和技能本身,而是為了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而實現知識與審美的辯證統一。音樂課程是藝術教育領域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在音樂學科知識與音樂審美的轉換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具體的形勢,從音樂學科的角度來說,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是要將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學生的音樂審美,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藝術素質的提高。
(二)音樂教育過程與目標層面關系
音樂的教育過程涉及到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和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學習兩個層面,這也是當前音樂雙基教學模式的核心問題。音樂教育活動的開展目標,在于通過音樂的學習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音樂技能,從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來看,則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二者密不可分。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層次需要充實的知識技能為基礎,沒有音樂審美的知識技能學習則會使音樂教育停留在技能層面,無法實現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的教育目標。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往往也不會由于雙基教學而發生變化,所以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需要辯證處理教學過程與目標層次之間的關系,樹立科學的教育目標,這樣才能發揮雙基教學的作用,促進音樂教學效率的提升。
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一般可以分為聽覺、節奏感與音樂記憶三個模塊,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將其進行細分,并且滲透到實踐活動中,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也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的過程,比如音樂鑒賞需要多種不同的感官能力的配合與介入,形成完整的知識鏈,這樣才能對不同的音樂作品形成不同的感知,從而引導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體驗和音樂審美。
(三)審美教育與知識技能的辯證關系
在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了以“音樂審美核心”為目標的教學理念,這使得傳統音樂教學活動中以知識技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形成了雙基教學與審美教育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事實上,雙基教學與音樂審美的教學內容是相輔相成的,不能過分強調音樂知識技能學習,也不能將過多精力投入到音樂審美教育中,而應當將教學資源進行科學分配,同時實現知識技能學習與音樂審美教育的實施,通過技能的學習提升審美能力,在審美的過程中實現知識技能的提升,這是一個辯證的學習過程。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只有具備較強的知識技能基礎才能為審美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則無法實現更高層次的教育目標。
二、新課改形勢下提高雙基教學效率的途徑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的科學性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從各個不同階段的教學情況來看,雙基教學理念的正確把握與實施,是影響教育效果的關鍵因素。從觀念上來說,必須要始終堅持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音樂教學的終極目標是音樂審美,而雙基教學則是這個目標的實現手段和途徑,實現過程與教育目標之間不能混淆,二者也不能相互替代,審美和雙基是平行的,不存在是否沖突的問題,始終堅持音樂審美這一核心教育目標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音樂教育是藝術領域中的重要課程,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指定系統的、長期的、可操作性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并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體系進行教育目標的設定,在審美為核心的大環境下,真正意義上實現音樂教育的目標。
(二)音樂教學模式與方法的革新
1.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音樂技能的學習重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學習不同的唱法和技能時可以按照教學內容相互組合,邊唱邊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在練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感官能力以及鑒賞能力。不同的歌曲中包含不同的節奏與旋律,學生可以在歌唱的過程中進行聽辯和記憶,這樣能夠快速增強學生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效果。
2.在實踐中強化音樂技能
音樂實踐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歌唱、演奏、欣賞等,對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來實現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以歌唱為例,在很多音樂課程中,都是通過學生的模仿完成歌唱過程,而學生除了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歌曲模仿出來,在節奏、情感、音高等方面都無法形成系統的認知,所以造成了學生無法體會歌曲中情感的現象,對于歌唱的興趣自然也有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音樂文化以及情感在歌曲中的表現形式,并且將其作為一項技能傳達給學生,學生在模仿歌唱的同時,要學會了解其中包含的不同唱法、節奏以及創作者通過歌曲表達的情感等等,來強化學生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這對于實現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除了歌唱,在演奏、欣賞等不同的實踐環節中,也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不同的音樂語言以及學習要求,呈獻給學生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便可以有效地促進知識技能的強化,從而奠定堅實的基礎,用音樂審美強化學生的情感教育,促進學生音樂技能的不斷提升。
3.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
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新時期課程改革模式下,創作教學已經成為了音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知識技能的學習最終實現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這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目標。在初中音樂教學內容中包含很多不同層次的知識和結構,這是培養學生音樂創作能力的基礎,所以需要教師扎實、科學、有效地落實與開展雙基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創作的過程中能夠收獲知識、收獲能力,同時也養成良好的音樂審美,促進藝術素養的提升。同樣以歌唱教學為例,可以通過故事向學生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讓他們充分體會到旋律、節奏所蘊含的特征,把握作品的風格。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利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以及表現形式提出不同的想法,標新立異地對作品進行三度創作,以達到在創作中提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目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學,無論在教學環境還是教學模式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了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必須要正確認識技能學習與音樂審美之間的辯證關系,并且通過有效的調整策略實現二者之間的平衡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基教學,促進初中音樂教學效率的持續提升,進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果艷麗.“音樂雙基教學”的發展與探索[J].音樂天地,2014(06).
[2]鄺孔秀,張輝蓉.雙基教學:摒棄還是發展[J].教育學報,2013(03) .
[3]鄺孔秀,宋乃慶.我國雙基教學的傳統文化基礎芻議[J].中國教育學刊,2012(04).
[4]閆鵬.音樂教學中音樂知識與技能教學的再認識[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6(12).
[5]王麗櫻.融“雙基”于音樂教學之中[J].音樂時空,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