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聲樂教學中,面對學生特定的各種不同情況,幫助學生改正發聲觀念,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與技巧,并采用簡明易懂、容易掌握的指導方法對學生聲樂課進行教授,使聲樂課堂充滿活力,提升教學質量。筆者以長期教學實踐為基礎,對教學過程中所掌握的聲樂指導方法進行簡要闡述,以期為更多的聲樂愛好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聲樂;教學;呼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聲樂是一門綜合的表演藝術,是一項技能實踐性的學科,它是建立在生理機能基礎上的各器官的協調配合,在主觀的聲音觀念作用下,發生合乎其審判觀點的音響,因此,聲樂學習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通過聲音與語言等方式將作品內容展現出來,以此達到抒發情感、塑造形象的目的。本文就筆者在聲樂教學中所掌握的技巧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要掌握正確歌唱的呼吸方法
在聲樂教學中,歌唱時呼吸方法的掌握對學生而言是一項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不論是聲樂教師還是學生,應對歌唱時需要掌握的呼吸規律與方法給予高度重視。
(一)吸氣方法
在歌唱過程中,吸氣應保持身體處于放松狀態,用口、鼻同時快速將氣息吸入,擴展兩肋,使肺部氣息容量不斷增加;此時歌唱者胸部處于向上提起狀態,并向前后方向持續擴展,肺部氣息容量的厚度適當擴展。在鍛煉吸氣時,歌唱者應注意避免塌胸或聳肩,因為此狀態時吸氣較淺,容易導致喉嚨持續緊張,使氣息受到嚴重限制,對歌唱者歌唱情感的表達產生不利影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細心感受新鮮空氣或聞花香的吸氣狀態與歌唱時所要求的吸氣狀態較為類似,此時吸氣狀態自然而平穩,能夠滿足歌唱需要。
(二)呼氣方法
在歌唱過程中,呼氣應保持兩肋收縮、胸廓縮小狀態,使膈肌呈舒張狀態,使膈肌位置向上提,減小胸腔上下徑,縮小肺部容積,排出氣體。以上整套動作即為呼氣動作的全部過程。在歌唱者深吸后,向遠處大聲呼喊,此時能夠感受到緩呼與支持點的聲音。在具體的歌唱中,能夠時常會運用緩呼技能,所以歌唱者應針對此技能加強鍛煉。
二、要重視基本的發聲練習
學習聲樂必須從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
(一)哼鳴練習
笑肌微提,上下腭各有上提下放的感覺,雙唇和上齒自然似閉非閉,舌頭放平,軟腭輕輕上提,基音在口咽腔與鼻腔里同時產生共鳴,連同眉心處都有振動的感覺,哼唱時保持吸氣狀態。
(二)連音練習
連音唱法是歌唱中最重要的演唱技巧,別的唱法如頓音、重音、滑音等都從屬于它,而且僅僅是它的變體,所以,初學歌唱者要特別重視這一環節的訓練,只有將圓潤、淳美、流暢的聲音連接在一起,才能使音樂完整,練習時氣息流暢、喉部放松、口腔打開,聲音統一、連貫,同時還要注意音準、節奏的正確性,做到由簡而繁,循序漸進。
(三)跳音練習
跳音唱法是歌唱發聲的重要技法之一,跳音是由氣息靈活的控制,聲帶快速開合交替而發出輕巧、短促、有彈性的聲音,在進行跳音練習時,要快速吸氣,在一瞬間聲帶迅速合攏,氣息靈活配合,發出聲音,聲和氣不能脫節,氣永遠托著聲音。
三、對于歌唱共鳴的認識
(一)正確的呼吸和混合共鳴密切相關
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動力和基礎,發聲的準確,音質的優美,都與呼吸密切相連,如果呼吸不正確,會使喉部肌肉僵緊,造成聲音單薄、缺乏彈力,只有正確的歌唱呼吸方法,才能協調各發聲器官,形成最佳狀態。
(二)口腔、喉腔的開度要適中
口腔的開合程度應該根據讀音的要求和音高的變化而定,開得過大,聲音僵而不靈活,開得小,構不成口腔共鳴的狀態,影響聲音的傳出;喉腔的打開程度和發聲效果與共鳴效果關系相連,口腔、喉腔的打開一定要適度。
(三)保持舌的正確狀態
舌的狀態好壞影響共鳴效果,如發“啊”字,舌身放平,舌尖自然抵著下牙齒,想象在歌唱狀態中松弛自然,下巴配合放松,聲音舒適地發出。
四、聲音位置的統一表現
美聲唱法的聲音位置都是在一個水平線上,兩眉心處。這就應把所有的高低音,唱得像一梭子彈投向一個目標,射向集中點眉心處一樣,指導學生對聲音位置要有準確的概念,演唱時,想象要走在聲音的前面。在中心點發出,啟發學生靠聯想和想象,不要盲目地去尋找聲音位置,如:聯想把整個身體看作跳高架,跳竿穿入太陽穴,中心點在眉心,每個音符都從其中如同跳高運動員經竿而過,聲音集中在眉心一點向外涌;再如:指導學生用下行音階的感覺去唱上行音階,或用起音“1”同度音的感覺去唱,從而使喉嚨始終保持適度的打開狀,防止唱上行音階時,喉嚨越唱越緊的現象,同樣,用唱上行音階的感覺去唱下行音階,保持喉嚨的放松適度打開,防止喉嚨越唱越縮小的錯誤,保持統一的聲音位置。
五、掌握歌唱技巧的表現方法
在歌唱過程中,歌唱技巧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更好地詮釋歌唱內容,就必須掌握正確的歌唱技巧。從某種角度來講,歌唱技巧與歌唱表現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缺一不可。但在歌唱技巧的運用中,應把握好“度”,如果在沒有理解歌唱內容的情況下,只是一味地追求歌唱技巧的完美,呈現出來的就只是缺乏感情的聲音;相反地,如果在沒有正確掌握歌唱技巧的情況下,只注重歌唱者感情的抒發,呈現出來的歌唱作品就會有情而無聲,嚴重影響歌唱效果。也就是說,在歌唱時,既不能將歌唱技巧視作歌曲唯一的表現手段,又不能使歌唱技巧離開歌唱表現獨立存在。總而言之,只有在正確理解歌曲內涵的前提下,正確運用歌唱技巧,才能在合適的歌曲意境下更好地完成歌曲演繹,做到聲情并茂表現歌曲的同時,對新歌曲仍有學習欲望。
六、培養藝術修養
在聲樂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因其生活實踐、思想水平、周圍環境、知識運用水平及藝術素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于同一個歌曲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對于聲樂學生而言,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熱愛生活,不斷培養自己的藝術情感,強化自身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培養藝術修養,提升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與鑒賞水平,通過不斷努力,掌握更多的歌唱技巧,更好地表現歌曲作品。
作者簡介:曹繼安(1965—),男,漢族,山西左云縣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國家實用人才副高級創作藝術師職稱,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甘肅省金昌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甘肅省永昌縣文聯副主席,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