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與實施,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學校在教學方面越來越應注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以及對人文素質的培養。而音樂欣賞,是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情感,提高學生領悟能力的一種方式,《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欣賞教學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在實踐教學中,應把“聽、感、動、創、視”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與魔力,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悟、理解、鑒賞能力,從而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音樂變成實實在在的感受。下面就對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與分析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實踐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欣賞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聽、視、感、”讓人產生一種動態的審美活動,從而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及創作環境與情感表達。由于小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認知能力有限,所以,這就需要學校加大對音樂師資力量的投資力度,為小學生學習音樂欣賞課提供專門的場所及設施。讓學生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了解音樂欣賞的重要性及對審美活動的審視與自身發展條件的培養。
一、音樂欣賞課在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音樂欣賞教學課的不重視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直以來,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認為,音樂欣賞課是專門對一些將來要從事音樂工作的人設置的,對于一般小孩來說,學不學都無所謂,以至于常常會出現音樂欣賞課上語文課,英語課,數學課等現象。忽略了音樂欣賞教學對學生審美品位與身體協調性的培養。
(二)缺乏必要的音樂欣賞課教學環境及設施
我國小學音樂欣賞課乃至中學音樂欣賞課之所以停滯不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應有的音樂教學場所及設施,使得音樂教師教學最基本的手段缺失,加上音樂教師沒有接受到良好的培訓及學習,自身的教學水平受到限制。例如,有些學校讓體育老師教音樂,讓數學老師教音樂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訴求與感悟。
二、新課程改革下音樂欣賞教學課的實踐與分析
(一)組織小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多參加音樂節目演出活動,了解音樂欣賞對人本身的重要性。老師可以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欣賞課的與眾不同,讓他們知道,音樂欣賞課不僅是單純的一堂教學課,更是讓學生釋放自己,得到心靈凈化的健康之課。例如,經典曲目《世上只有媽媽好》,讓他們可以作為生日禮物唱給媽媽聽,長此以往,音樂欣賞課就會變成小學生最喜愛的課程。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的唱一唱,跳一跳,讓他們明白,音樂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使他們明白音樂的重要性。
(二)身臨其境,為小學生營造真實的音樂欣賞氛圍
小學生畢竟還是孩子,作為孩子,他們不僅單純天真、想象力豐富多彩、天馬行空,還有著最為真實、善良的個性。教師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善加利用,音樂欣賞課便會成為他們心中的樂園。老師在上音樂欣賞課時,不能僅僅是讓孩子們簡單的去聽,而是要他們用“心”去聽、去感受其中的奧妙。例如,教師給小學生們放一首曲子的時候,可以先讓他們閉上眼睛仔細的,用心的去聽,然后老師可以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一副美麗的畫卷,耳邊聽著動人的旋律,腦海里浮現著與之相應的圖畫,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的同時也體會到了音樂本身的美不勝收與曲中真意,或高山流水,或陽春白雪,讓他們以為不是在上課而是在看風景。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音樂欣賞課的氛圍,如此,便提高了音樂欣賞課實踐教學的效率。
(三)通過多媒體設備,激發小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設備以便捷、迅速、方便的態勢穩居市場經濟的前沿。而這些產品的出爐也剛好方便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利用這一資源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上,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音樂的真諦和作者的心境。例如,老師在欣賞《牧童短笛》片段時,可以邊講邊勾畫出一幅美妙的畫卷,一個牧童坐在山坡上吹著笛子,一群羊兒在遠處的草地上吃草,圖聲并茂,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創作者的心情。或許作為小學生,他們并不能理解音樂所講述的故事,但是,對于畫面,他們印象深刻,也比較容易理解,而且,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對于新鮮的事物喜歡去接觸,愿意去接受。將多媒體設備應用到音樂欣賞課的實踐中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不僅激發了小學生對學習音樂欣賞課的興趣也提高了教師對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
三、實踐教學在音樂欣賞課中的重要性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教學課程。教師應采取“演練教學,動態教學,情感教學,生活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將音樂與美術,音樂與舞蹈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與行動力。例如,在欣賞管弦名曲《四小天鵝舞曲》時,可以通過小組分類以舞蹈表演的方式,將音樂與舞蹈融為一體,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創作者在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創作這首曲子時的靈感來源。將“視、聽”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也可以將實際生活中的畫面用簡單的音樂所表現出來,讓音樂更接地氣,更有美感。例如,在欣賞著名的古箏曲目《漁舟晚唱》時,讓學生們想象夕陽西下,漁人捕撈滿了一筐子的魚兒載歌而歸的情景。南方的小學生對于這樣的情景并不陌生,而怎樣將現實生活中的畫面用音樂的方式表現出來,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思索的教學方式之一。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音樂,從而達到實踐教學在音樂欣賞課中的有效應用。
四、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已不再是僅僅讓學生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的單一的教學方式了;老師也不再是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引導者了,而是,將學生的培養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及引導,讓學生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更能增加欣賞能力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聆聽、感知音樂的方式理解音樂,感悟生活。
參考文獻
[1]邱云英,李曉春.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策略與實踐探究[J].音樂大觀,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