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是個創新的時代,經濟復蘇需要創新,國家發展需要創新。國家發展,教育為本,教育的創新尤為重要?!岸谡n改”《課程方案》要求,確立新的課程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思路,高中音樂教育也要力求超前與創新,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建設人才和接班人。
【關鍵詞】發展;教育新理念;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就是要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再是簡單地重復,不是以學生能掌握多少音樂知識 ,學唱多少首歌曲,了解多少音樂特點為主,而是要充分開發學生創造性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作沖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就此,對高中音樂課創新模式進行探討。
一、改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
首先是教師的教學觀念要發生轉變,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以教會多少音樂知識,介紹多少作品背景為主要教學目標,死板教條的在課堂中機械地實施講授——演示——體驗,這樣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疲憊,產生倦怠,形成思維定勢,被動、機械地接受,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局限于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略了學生個性的培養。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采用靈活多樣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將被調動起來,那么,教師到底該如何營造這樣的教學氣氛呢?教師的角色要徹底地改變,放棄原來的主體地位,改變“王者”風范,從頭講到尾,滿堂灌,不唱“獨角戲”,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授著,學生很少參與,而要成為與學生平等地位的合作者和指導者。要和學生一起交流、活動、學習, 激發學生的熱情,充分調動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二、音樂課教材、內容的創新
(一)合理地使用教材,要運用教材,也要敢于“剪裁”
21世紀是一個科技爆炸的時代,各種方便、高效的科技產品屈出不窮,現代社會信息傳遞方式很多、很快捷,它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給予我們的方便在方方面面、隨時隨地,信息傳遞方式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它縮短人們獲取信息的時間,從而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學生們喜歡用手機聽音樂以及觀看娛樂節目,他們喜歡追逐時尚和潮流,喜歡洋溢著青春氣息和時代感的音樂,根據同學們的心理特點,在欣賞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一課時,我把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換編,把吉克雋逸的一首家鄉(彝族)的山歌《不要怕》編入到課程中,深受學生們的歡迎,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提高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學生們對歌曲、對歌者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了解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表達,并且主動查閱資料,課堂上爭搶著解釋歌曲寓意 :“阿杰魯……就是不要怕的意思,反映了彝人樸實智慧中的堅強,無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不要怕,一切都會過去的,春天已經近了!更多的這首歌唱出來的是對生活,生命、生命存在的狀態的一種,感受、滄桑、亦或者勉勵都有?!敝鲃恿私饧穗h逸的“北漂”生活經歷和參賽過程,拓寬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多方面興趣。讓學生通過作品欣賞和歌者的勵志故事, 既欣賞到了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了解了社會、體會生活與民風,又體會到了正能量和生活的意義。
(二)靈活地處理教材,古曲、民樂、戲曲通俗化
我國的古曲,代表著我國古老而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國的民族音樂是音樂創作之根基;我國的戲曲是我國文化之魁寶,它們都需要傳承。比起古曲、民樂、戲曲,學生更喜歡流行音樂,喜歡時代音樂,因為這些作品離他們生活的年代太遙遠,內容、旋律、唱腔太深奧,篇幅太長,學生們不感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調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就要從“新”上下功夫,充分利用電視臺的綜合音樂節目,如:“女子十二樂坊”的演奏、京歌、《國色天香》的京劇與通俗的演唱以及《中國好聲音》的歌手賽,這些融合了現代諸多的流行元素,讓傳統音樂、戲劇有了新形象,炫亮的舞臺效果和演繹者多姿的表演,強烈地刺激著學生的感官,迎合了學生們的審美要求,讓學生樂于接受傳統音樂文化。
三、音樂課中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教師由“主導”變“引導”,引導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充分尊重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鼓勵學生主動培養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大膽嘗試新的學習方法,在體驗中相互感染,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表現和創造的欲望。精心選擇那些學生喜愛的音樂教學內容,將音樂作品進行有效整合。如:在欣賞非洲歌舞音樂一課時,先將非洲鼓樂、非洲音樂、非洲舞蹈的素材向同學們展示,教會同學們非洲鼓最基本的演奏方法,隨后布置任務:各小組模仿非洲鼓節奏,結合生活體驗創編一段鼓舞(提示:音樂舞蹈來源于生活,非洲音樂是非洲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他們在勞動、祭祀、集會、節慶、禮拜、婚嫁、喪葬等活動都離不開音樂)。學生們積極性很高,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其中,他們有些自制簡易打擊樂器,一起創編節奏,有些根據節奏編排舞蹈動作,學生們創編的作品中,內容豐富多樣,有表現勞動的、有運動的、有生活情景的等等,豐富多彩。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具體操作,達到了興奮點,感受到了成功的樂趣,開發了學生的創造力。
總之,用創新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提升素質,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啟了學生的創造力,在當今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萬眾創新的大時代背景下,為培養新時代的祖國建設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佘云富.淺談中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科技創新導報,2012(17).
[2]杜紅霞.淺談音樂課的創新教學[J] 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09).
[3]劉海鷹.音樂課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教育教學研究,2014(51).
[4]黃惠珠.談音樂課的創新教學[J]教育教學研究,2010(43).
作者簡介:劉曉梅(1964—),講師,湖南,本科,研究方向:中職學校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