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鋼琴演奏事業蓬勃發展,這也對國內鋼琴演奏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進階式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能力的訓練是鋼琴演奏教學的核心,在教學資源共享不再受時間、區域、人力等諸多因素限制的前提下,在充分利用與吸取鋼琴演奏教學實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教學策略,實現教學方法的最優化是鋼琴演奏教育者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關鍵詞】鋼琴演奏;進階 ;演奏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總體來說,鋼琴演奏能力的優劣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演奏者對演奏技術的掌握程度,二是演奏者如何通過對演奏技術的運用表現特定的音樂情緒。因此,相對應的,鋼琴教學應把握好兩個方向:技術能力的訓練與音樂表現能力的訓練。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技術能力的逐漸提高與強化是為了適應音樂表現的更高要求,音樂表現的不同情感傾向則是合理綜合運用演奏技術的基本原則,而整個過程是進階式的,具有清晰的層次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
鋼琴演奏的技術內容主要包含音階、琶音、八度等,不同的技術內容或單一或綜合的體現于連奏、斷奏等技術形式中,從而構成旋律與和聲,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通常認為,對于鋼琴這種單從技術要求上來說便十分復雜而紛繁的樂器而言,演奏者在從小研習的前提下,需要經過多年嚴格的技能訓練方能較好的掌握各種演奏技巧從而具備較高的音樂表現能力。鋼琴演奏發展至今,優秀的演奏者層出不窮,針對演奏者技術與音樂表現能力訓練的教學模式已經相當的成熟,可謂集科學性及系統性于一身,并仍在不斷的創新中進一步發展。
近年來,國內鋼琴演奏事業蓬勃發展,這也對國內鋼琴演奏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隨著社會發展,在教學資源的共享不再受時間、區域、人力等諸多因素限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與吸取鋼琴演奏教學實踐成功經驗的基礎,創新教學策略,實現教學方法的最優化是鋼琴演奏教育者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以下,筆者將對鋼琴演奏進階式訓練教學實施進行分析:
一、進階式演奏技術在教學理念及方法上的優化
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演奏技術的訓練始終是一大難點,主要針對手指能力的逐步提高與強化結合理論解析而作出相應的教學安排??偟膩碚f,嚴格遵循技術訓練的進階難度,通常用“站,走、跑、跳、飛”來對應技巧循序漸進的五個階段,以此為依據,基本教學安排為:從斷奏訓練開始,持續以每個手指單音為主要內容進行反復的訓練,強調觸鍵力量的堅實,以使演奏者逐步獲得指尖站立的能力;之后,進行連奏訓練,由五度及以內的五指基本練習開始,逐步引入具有典型指法的簡單調式音階及琶音,并開始注重不同手指的力量平衡,掌握平穩彈奏調式音階及琶音的能力;手指的跑動能力訓練建立在一、二階段習得的從手臂到手腕再到指尖的正確觸鍵基礎上,涉及二十四個大小調音階及琶音的技術內容,著重訓練手指在獨立狀態下以不同恒定速度下的力量傳導,合理指法的運用也常在此階段得以加強;“跳與飛”的訓練則綜合了“站、走、跑”的各項技術內容,同時將手臂到指尖的力量輸送方式擴展至對整個身體力量及協調性的統一。
如上所述,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站、走、跑、跳、飛”的進階式技術訓練是基于對技術內容及形式在難易程度上的認知而建立起的教學訓練模式。事實上,這種對于傳統教學理念的有益總結可以進一步凝練為“以力量的均衡與協調為中心,以手指的獨立為基礎,以速度與力量的有效結合為最終目標”的進階式技術訓練原則,而不單以“技術內容與形式上的進階訓練”為框架,從而在教學方法上既立足于基礎的夯實,又力求訓練層次組合的多樣化,以盡可能的提高訓練效能,達到獲得良好技術能力的目標。
基于如上的教學理念下,手指基本能力的初始訓練階段,對于準確的觸鍵力量的練習,直接采用“半音托卡塔式擊鍵”練習作為起點,即 “以每兩個最近距離的琴鍵作為一組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進行左右手相同或不同指法交替的均勻輪流觸鍵”為命題指導學生進行練習。這種方式的優勢在于,利用左右手簡單的動作組合,既使學生充分認知并利用鋼琴鍵盤,在實際練習中為讀譜及其它理論知識做好準備,避免了因演奏理論知識在訓練初期施加于演奏者的負擔,又能使之深刻體會到鋼琴演奏力量平衡與協調的重要性,在練習過程中,通過對動作的合理性與準確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正,達到對包含斷奏、跳奏等技術形式技能習得的目的,當然,指導過程必須強調基礎手型的準確性及手腕、手臂、身體的的合理運用,在此不做累述。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這種“動作游戲”的訓練方式,還可以使演奏者自身更明顯的利用速度的變化去感知指尖力量輸送的變化,并自覺的檢驗觸鍵方法準確與否。
在此基礎上,依據演奏者的的實際條件,利用六度或八度的手腕慢速斷奏強化手腕及手臂的力量練習,并將此訓練方式貫穿于整個技術訓練過程,直至進階到快速八度音階及重復音的技巧訓練,需要強調的是,很早的讓學生開始六度與八度練習并不意味著要求學生以實現熟練掌握高階八度技巧為目標,在學生掌握較為全面的演奏技術前,應在充分強調指法概念的前提下具有針對性的進行能準確表達音樂性的“力量傳導”的中階技能訓練,而以慢速的六度八度基礎練習作為一種長時間的基本預備,避免進行更進一步的八度強化訓練,因為在整個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必須謹慎的對待演奏者手的柔韌度保持與絕對力量習得二者之間的關系。力量的均衡與協調必然加強了每個手指的獨立能力,如此,諸如高階連奏及以其為載體的技術內容等訓練便具備了最為全面的先決條件。在高階訓練的過程中,音樂表現能力的訓練應放在首位,因而,采用具有極強音樂性的“技術片段”及衍生作為訓練內容十分重要——作曲家在音樂創作中普遍以規律的技巧形式作為塑造音樂形象的手段,因此,將符合要求的典型“技術片段”進行編排作為教學資源是完全可行的。
從低階到高階演奏技術的訓練目標達成并不意味著技巧訓練的結束,——高階演奏技術準確、熟練的掌握對諸如快速密集雙音連接、不規律八度大跳、音程刮奏等艱深技巧的習得而言僅僅是一個必要的基礎,即使是演奏家也必須持之以恒的接受相關的科學訓練,才能在實際演奏中使對艱深技巧的運用具備穩定性,這也是進階式技術訓練持久性、艱難性的真正體現。
二、與演奏技術緊密結合的音樂表現能力訓練的層次與銜接
鋼琴演奏進階式技術的技能習得始終緊密結合音樂表現能力的提升,單純機械的練習技巧是沒有意義的,這也正如上文所述,技術訓練應注重音樂性的表達,技術最終服務于音樂表現。而在鋼琴演奏教學中針對音樂表現能力的進階式訓練通常以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等具有不同音樂風格特點的歷史時期為順序進行教學安排,且主要將重心放在對特定樂曲的情感理解與把握上。而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基礎技巧訓練與對演奏技術要求苛刻的樂曲情感表達之間形成了斷層。因此,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應始終緊密結合技術訓練,體現層次與銜接。
(一)在教學中充分挖掘練習曲的音樂性
練習曲有兩種類型,一是純粹為訓練特定的演奏技巧而作的練習曲,二是帶有一定的技巧訓練且體現明確音樂情感傾向的練習曲。前者以《車爾尼練習曲》為代表,后者則以《肖邦練習曲》為代表。前者因其純粹的目的性,似乎很難與音樂性相聯系,而后者雖然受自身結構的限制,較之于體裁紛繁的樂曲,并不能呈現出更為豐富的情感表達,但其具有明顯的情感傾向,這對從技術訓練中表達音樂性的教學要求具有重要意義。而實際上,以《車爾尼練習曲》為代表的練習曲具備了極強的音樂性,只是往往由于其包含的特定、持久甚至稍顯冗繁的重復音型與古板的速度要求、力度標記而被認為沒有旋律,缺乏音樂表現力,但若認真分析此類練習曲的和聲語匯,再從整體上去解構其主干音群,同時,在練習中帶有表情的準確體現出清晰的力度層次,那么,在教學中,則很容易對演奏者提出明確的音樂表現上的要求并加以指導。很顯然,以《肖邦練習曲》為代表的練習曲在其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在教學中,體現出二者在音樂表現進階訓練上的關聯是非常重要的——后者呈現出明確情感表達的原因在于,其在前者的基礎上,豐富了和聲語匯與音樂織體,強化了旋律的歌唱性,并將對音色層次的要求預于作品中。
(二)在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的融合中把握音樂風格
對音樂風格的把握建立在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相互融合的基礎上?!耙魳繁憩F”在這個階段被認為是音樂所要傳達的包括旋律線條、和聲色彩、特征織體、結構層次、力度層次等信息的總和。在這個教學階段,演奏技術的運用與音樂表現是一個整體,也就是說,每一個技術環節都應能夠準確的與旋律、和聲等相契合,從而表現特定的音樂風格傾向。
如前文所列,鋼琴音樂的風格通常以歷史時期劃分,主要為巴洛克音樂風格時期、古典主義音樂風格時期、浪漫主義音樂風格時期、印象主義音樂風格時期等。從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二者的特點上分析,演奏者對音樂風格的把握呈現出漸進性、銜接性的特點,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漸進性并不是體現于音樂風格歷史時期的順序上,而應體現于把握音樂風格時由具象到抽象的過程中。也正因如此,筆者認為,音樂風格把握的教學實施過程應將古典主義音樂風格時期作為切入點,因為無論較之于音樂語匯與情感表達都相對晦澀的巴洛克風格時期或是情感表現極為豐富的浪漫主義風格時期,古典主義音樂風格是由清晰的、典型的技術形式與由這種技術形式對應的特定音樂形象構成的,比如,可以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中找出諸多鮮明例證。同時,古典主義音樂作為巴洛克音樂與浪漫主義音樂之間的過渡,無疑可以起到音樂風格把握上的銜接作用。因此,音樂風格把握的教學實施中,應以之作為基本原則。
三、教材在進階式訓練中的優化配置
鋼琴演奏教學中,教材的優化配置是提高教學效率、體現教學優勢策略、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鋼琴教材伴隨著多年的教學發展實踐,呈現出多樣而統一的特點。其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某一個作曲家作品的系列曲集或多個作曲家作品的綜合曲集,一種是論述鋼琴演奏及相關知識的理論書籍。受鋼琴進階式訓練以技能習得為最終目標的影響,鋼琴教學實踐在教材選用上一般只注重曲集教材在教與學之間所發揮的作用,而忽略了理論書籍的重要作用。而有針對性的將曲集與理論書籍在教學中進行優化整合,對于充分調動教學資源,促進鋼琴演奏的進階式訓練具有重要意義。
而僅就對曲集的使用而言,曲集中曲目的優選、曲集間內容的搭配對于實現教學的策略優化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對于練習曲教材的使用,通常從《車爾尼599》開始,逐步完成849、299、740的曲目練習,再進一步利用《莫申科夫斯基練習曲》進行強化訓練,最終,進入對《肖邦練習曲》及《李斯特練習曲》的研習階段——對于總體的進階式訓練安排,這是合理、有效的配置,但這樣的缺點首先在于沒有依據曲集的自身特點進行曲目優選——因為,《車爾尼練習曲》599、849、299的進階訓練體現出明顯的單元性,同一個技術要領,重復的出現在幾首練習曲中,而這種安排是車爾尼出于對其所處時代練習曲相對缺乏等方面的考慮所致;其次,從曲集間內容的搭配上來說,若將具有相同技術訓練指標的不同練習曲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進階式訓練,則能更充分的掌握技術要領。
四、結語
進階式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能力的訓練是鋼琴演奏教學的核心,而在教學內容及方法上的優化對成功的進行教學實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教學實施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礎上,筆者將就鋼琴演奏進階式訓練的教學策略作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周廣仁.鋼琴教學藝術[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2]約霍夫曼.論鋼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科爾托 .鋼琴技術的合理原則[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4]根納吉齊平.演奏者與技術[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劉曉莉,單位: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