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璦瑞
【摘要】在我國經濟與文化發展日益繁榮活躍的背景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保護、發展、開發等一系列問題逐漸引起了人們關注,同時,我國政府部門也頒布了發展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政策法規。為了做好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工作,應了解其傳承中的藝術價值、學術地位、國際意義等,然后,結合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源頭,不斷完善文化傳承路徑,推動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從民族民間舞蹈的源頭分析入手,并詳細闡述了其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在當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工作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對民族民間舞蹈缺乏認識的問題,同時,逐漸趨于商業模式媚俗化發展等問題,也影響到了傳統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進一步傳承,逐漸削弱了其古樸民族風情的表達。為了打造良好的民俗文化傳承工作,應逐漸提高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保護意識,避免其逐漸走入消亡境地。以下就是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等相關問題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原汁原味民俗文化發揚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一、民族民間舞蹈的源頭
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主要源自于人們日常生活和勞作。同時,在民間舞蹈文化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入了當地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除此之外,民族民間舞蹈也是人們感情抒發的一種媒介,受不同信仰、不同地域、不同習俗等因素的影響,民族民間舞蹈表達方式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但均表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且多為集體舞蹈表演形式。即民族民間舞蹈蘊含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同時,保留了人們精神信仰和生活習慣,因此,對其進行傳承與保護,可讓現代人類了解到歷史背景下居民的生活狀況,且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但就當前的現狀來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在傳承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某些不足[1]。首先,部分舞蹈藝術家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僅停留于表面,未深入民間,最終在民族民間舞蹈作品創新過程中產生了大量不倫不類的作品。其次,部分民俗旅游業為了獲取商機,將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逐漸轉化為媚俗膚淺的商業表演,繼而歪曲了民族民間舞蹈想要表達的文化思想,且逐漸出現傳承誤差。
二、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
在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過程中為了規避民間舞蹈商業化、媚俗化等問題的凸顯,應全面了解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即由于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具備群眾性、自娛性、民族性特點,同時,其旨在傳達本地區民族風俗習慣和文化特色,因此,在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實際傳承過程中,應抓住其傳承特點[2]。此外,在社會發展之初,人們僅注重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而隨著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人們開始追求精神與文化享受,即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只有在穩定的社會狀態下,才能得到傳承。倘若物質生活得不到保障,那么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也將受到限制。從以上的分析中可看出,民族民間舞蹈傳承受到社會動蕩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實際傳承中,要掌握其傳承規律,打造一個良好的風俗文化傳承空間。除此之外,由于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屬于非語言文字文化,因而,在文化傳承中,必須與音樂、美術、體育、雜技等共同發展并傳承下去。
三、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發展趨勢
(一)與現代舞蹈結合
在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過程中,為了符合現代人們的精神需求,應在民間舞蹈實際傳承中,與現代舞蹈進行融合。例如,在彝族的《鈴鐺》經典舞蹈文化傳承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實現民族風俗習慣與現代文明的相互融合,同時,適應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可在舞蹈內容上繼承傳統的樸實風格和積極向上的精神,但在舞蹈動作上融入部分現代舞,且將原生態表演轉移到舞臺上,繼而借助舞臺的燈光、音效、背景、色彩等的運用,更好地凸顯《鈴鐺》中所要傳達的彝族風俗文化,達到最佳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狀態[3]。此外,在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過程中,為了提升傳承效果,應注重在尊重民族信仰的基礎上,將代表民族特色的現代服飾和器材融入到民間舞蹈表演中,以期更好地展現現代人們的生活畫面,吸引群眾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重視。
(二)與現實題材結合
由于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因而,在民間舞蹈文化實際傳承過程中,應倡導將其與現實題材進行融合。例如,舞蹈《老伴》在傳承過程中,為了與觀眾形成情感層面的共鳴,在保留其原汁原味民族民間舞蹈表演的基礎上,結合了現實題材,通過現實化情景的融入,讓人們對民間舞蹈表演印象深刻,并細細體味舞蹈表演細節,繼而更好地實現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除此之外,在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過程中,也應賦予其時代性,即借助民族民間舞蹈表演對現實生活中人們進行真實寫照,由此加深人們對舞蹈文化的印象,推動其進行傳承。
四、結論
綜上可知,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蘊含了各民族宗教信仰和民族特色,同時,其作為一種娛樂媒介,可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因此,在當代社會發展期間,為了緩解人們工作壓力和疲勞,應注重倡導對傳統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并注重在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實際傳承過程中,強調其與現實題材和現代舞蹈的融合,就此吸引人們的關注,并促進人們對民間舞蹈文化進行高效繼承,同時,深入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特色,促進各個民族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銀偉.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探索——淺析云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非遺進校園”[J].大舞臺,2011,20(12):197-198.
[2]韓珂.民族舞蹈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規律及發展趨勢探究[J].大舞臺,2012,14(08):80-81.
[3]果崇英.文化融合背景下少數民族舞蹈傳承問題研究——以羌族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6,12(08):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