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珺璟
摘 要:體育對于我國教育史的發展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自身具有獨特的魅力。體育依靠自身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學者,體育文化的影響范圍也逐漸的擴大了起來。在體育的發展歷程中,帶有競爭性比較強的體育項目已經成為了人們喜好的重點,尤其是武術項目。武術項目中的文化內容復雜,所涉及到的層面也比較廣,將這項技術融入到我國教育事業當中,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把武術教學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對學生們的身心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提升學生們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水平。
關鍵詞:武學教學 文化教育性 缺失及重塑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b)-0179-02
在體育文化的教學中,武學教學內容的深入,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們的自身價值,在滿足學生們個性發展需求的同時,將文化貫通在整個教學的流程中。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武學教學課程的開展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極大程度的影響了學校體育的教學質量,給學生們的發展帶來很大的不便,越來越多的問題開始顯現出來,尤其是在文化教育性的方面上,其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降低了學生們學習武術知識以及開展武術活動的興趣以及熱情,所以,我國需要不斷的加大對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缺失以及重塑的研究力度,并將其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
1 體育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
1.1 西方體育思想的主導
現階段,我國體育武術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是西方的體育教學思想,并將其作為主導。一般來說。傳統的西方體育思想比較注重的是動作以及競技能力等,在武術的教學上,西方將重點放置在武術體操這一方面上。雖然西方的教學思想比較先進,創新意識也比較強,但是其教學方式無法和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完整的融合在一起,并且其非常不利于我國傳統武術教學課程的開展,也讓我國教學活動出現了很多的偏差。這一現象的出現,給我國武術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大部分的武術教學內容中的文化教育性開始變得薄弱,缺乏了該性質,進而使得我國傳統武術的文化理念無法得到傳承,出現了背離的狀態。
1.2 西方教學理念的異化
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武術文化。但是該異化形式使得我國傳統武術教學活動無法順利的開展,在教學的過程中,其文化教育性不能全面的灌入到其中。我國的武術文化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其已經不簡單的是一種理念,甚至思想。簡單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對學生們進行武術教學,在以西方體育思想作為主要的教學理念時,需要對其教學內容進行細化處理,同時注重其內外,做到兼修的目的。
2 體育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重塑
在我國實際的武術教學過程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情況比較嚴重,其已經引起了我國社會各界的關注,大量的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開始對其進行探索,為了能讓我國傳統的武術文化得以傳承,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文化性的教學理念,將理念和實踐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提高武術教學的文化教育性。
2.1 確定教學內容
把傳統的武術教學作為體育教學的核心教學內容。武術,處處體現著我國傳統的文化以及精神,更是我國中華民族文化的彰顯,所以,想要傳承該文化,就需要在武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文化教育性的研究,重塑其文化教育性,老師也要在教學的活動內容中,對武術精神進行培養,讓學生們都能闡述出武術文化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還要對武術教學的動作進行分析,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們都能自發的對其內在的自身精神進行培養和構建。完善自身,并提升自身價值。
2.2 完善教學理念
在武術教學活動的開展中,傳統文化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已經無法適應學生們個性的發展需求,需要在一定基礎上,對西方的教學理念進行考量以及分析,了解傳統武學的教學內容,對武學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文化進行了解,了解二者之間的關聯,將重點放置在其文化的內涵教學層面上,并盡可能的使用一些和武術相關聯的禮儀進行教學,讓學生們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感受到武術的精髓所在,充分的認識到武術的魅力。
2.3 教學途徑的確立
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理念之后,需要將重點放置在教學途徑的確立上。大部分的體育教學老師對身體的感悟程度都比較差,所以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老師們需要加大武術動作以及內在精神聯結的重視程度,輔助學生們進行思想道德文化的構建,將以德為本作為主要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們都能從真正的意義上做到內外檢修,達到表里如一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們對武術教學的認知程度,讓每個學生都能自覺的承擔起武術文化的傳承任務。
2.4 教學環境的構建
教學環境的構建對于武術教學的開展來說十分的重要,武術的教學過程所需要耗費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在開展教學時,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的對學生們開展相應的武術教學活動,協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盡可能的升華學生們和老師們之間的友好關系,調動起學生們學習武術知識的積極性,提高其主觀能動意識。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要和科研工作共同奴隸,構建出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武術教學環境,以此來提高學生們學習武術知識的參與度。
2.5 以營造武術大教育環境為條件保障
武術教育與教學概念模糊以及武術發展中以西方體育文化為主的發展模式等,造成了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基于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文化發展的繼承,以及對于我國現代體育教學理念的發展,需要對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與重塑進行研究。長期以來,講“高等教育就是高等院校,這就是所謂的各級各類教育,只此三家、別無分店,十分缺少大教育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認為,中國正在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這一點決定我們必須辦`大教育'。在這種背景下的學校武術教學也應該樹立大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體現的是綜合性的學科知識,是文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甚至還有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為一體的綜合體現。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的武術,本身也是文化學、歷史學、哲學、兵學等綜合文化的載體。因此,單一的學校課堂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武術教育發展的需要。另外現代學校是將傳統文化分別放到學科分類中去傳授,勢必造成對傳統文化的分裂,因此,學校武術教育應該突破現有的課堂教學范式,放在大教育環境中進行,而大教育就是改變傳統的以課堂教育為主的學校武術教育模式,建立起相應的武術大教育體系。注重在校園內外,課堂內外的宣傳、教育,使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傳統文化的氛圍中,處處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全面提高對傳統武術的認知,達到營造武術大教育環境的目的。
3 結語
依據文章上述的內容,對體育武術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以及重塑進行深入的探究,從多個方面去分析武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所受到的各項影響因素,就其因素進行探索,找到主要的影響因素,依據該因素的影響程度,制定出一套可實施性比較強的武術教學方案,在提高武術教學中文化教育性的同時,改善學生們學習武術知識以及進行武術活動的狀態,激發出學生們學習武術的興趣以及熱情,挖掘學生們的潛力,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其教學方式,從根源上處罰,重新打造出一個高效的武術教學環境,推廣我國的武術文化。
參考文獻
[1] 萬衛東,李智江.關于高職武術教學方法的探討[J].科技資訊,2012(14):196.
[2] 喻競.武術教學內容的缺失與改進——評《我國傳統武術教學與創新發展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9).
[3] 吳明冬,梁勤超,姜傳銀.新一輪教改背景下的武術教學芻議[J].武術研究,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