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睿
摘 要:21世紀以來,我們已經逐漸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從過去泰勒科學管理對效率的追求,變成了對知識以及對人才的類似生命體的自組織管理,維基經濟揭示了一種典型的知識經濟時代的自組織管理模式,體現了知識管理的兩個核心:權力下沉與知識共享。本文在前人對權力下沉與知識共享概念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的維基經濟學實踐、維基百科取得的巨大成功、開源軟件項目托管平臺github上用戶自發創建的幾百萬開源軟件庫、互聯網行業興起的球隊型組織管理與各類組織協作工具的興起等,探討知識經濟時代的維基經濟管理模式。
關鍵詞:知識管理 維基經濟 權力下沉 知識共享
中圖分類號:F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2(a)-149-02
1 知識管理的理念
知識管理是以知識為核心的管理,是通過確認和利用已有的和獲取的知識資產,對各種知識進行連續管理的過程,以滿足市場開拓和獲取競爭優勢的需要[1]。知識管理的理念包括以下幾點。
1.1 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
像蘋果、谷歌、特斯拉等一眾優秀公司,都是具有極強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的公司,而且他們的創新不僅僅體現在技術上,更體現在組織文化及經營方式上,類似的在國內也有許多通過創新取得成功的企業。
1.2 知識成為最重要的資源
工業時代最重要的資源是資本,步入21世紀,知識的增值能力已經超過了資本,有許多邊緣性創新公司能夠在極短時間內顛覆傳統行業巨頭,知識取代資本成為了最重要的資源。未來的企業權力結構不再以資本為中心,而是以知識為中心。
1.3 學習型組織是未來成功企業的模式
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首次提出學習型組織概念。學習型組織一方面強調信息、知識的組織內流動,另一方面注重激發員工的自主性。在學習型組織中,非常注重挖掘員工的個人價值,因而組織革新與創造的能力將大增。
1.4 組織結構呈倒金字塔結構
一線員工在減少,二線人員在增加。隨著信息技術與自動化等技術的發展,一個擁有高等才能的人將替代過去成千上萬的一線員工,人才將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1.5 企業文化的威力日趨強大
未來要從包括文化因素這一更廣闊的角度分析和處理人的行為和心理。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給企業管理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2 知識管理中的權力下沉
企業決策是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的,決策者必須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及信息。組織績效通常取決于決策權威與有關這種決策的重要知識的匹配程度,如果匹配度越高,表明做出最優決策所必備的知識決策者恰好都具備,相反決策者則無法為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錯誤的決策降低組織績效。
通常組織中有兩種知識與權力的配置方式:其一是知識向決策權者集中;其二是將權力下派給擁有知識的人。選擇哪種配置方式取決于知識轉換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如果轉移成本低,組織則選擇將知識向決策者轉移,形成集權的組織結構;如果轉移成本高,則選擇將權力下放給具有知識的人[2]。
過去工廠里的普通工人基本沒有決策權,通過將知識轉移給管理層,由管理層來做決策。而知識經濟時代,由于分工越來越細,技術專業性越來越強以及技術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管理層已經不可能掌握所有工作內容的知識及信息,也就是說此時的知識轉移成本過高。于是便需要采用另一種方式,將權力下沉給有知識的人而不是管理者,由此來提高決策權力與知識的匹配程度。
3 知識管理的核心,知識共享
通常我們在企業管理的目標管理理論中,強調組織個體目標與組織目標的統一,在知識經濟時代這一點尤其重要。員工從過去的藍領工人變成企業白領,互聯網信息時代員工的自由度越來越高,決策權的下沉使得個體目標與總體目標出現偏差的風險逐漸增大。
組織層面的知識共享有助于讓通過決策權下沉的員工站在企業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的統一。另一方面,組織知識共享與積累的過程中,參與的成員獲得了做出決策所需要的必要知識和信息。以下從經濟性、對象、主體3個方面對知識共享相關的研究進行了梳理[3]。
3.1 知識共享的經濟性
知識可以重復使用,不會因為使用而被消耗;知識的傳播具有網絡效應,隨著知識傳播范圍的擴展,知識本身的價值不斷增大,體現其非競爭性;知識資源沒有排他性,掌握它的人可以同時使用。
3.2 知識共享的對象
知識共享的對象自然是知識,但從不同角度我們會看到知識的不同特性。從認知角度,可以把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其中隱性知識只存在于員工的頭腦中,難以明確地被他人觀察和了解。從知識構成角度,成員知識可以分為個人知識和共有知識。項目過程中積累的共有知識,才是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知識。
3.3 知識共享的主體
知識共享的主體就可以分為個體、項目團隊、組織幾個層次。
4 Wiki與維基經濟學
Wiki是一種可供多人使用的超文本系統,屬于Web2.0時代的典型技術應用。在此站點里可以有很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每個人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則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已有的主題進行加工、修改或者討論[6]。
“Wiki應用平臺,可以看成是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間相互交融的平臺。它有利于知識的共享。某種意義上來說,Wiki是‘資本’的集合器,也可以說是一種‘資本’的積累機制。在這里,‘資本’代表的是知識與信息”,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如是說。
維基經濟學被稱作“對等生產的藝術與科學”,開放、對等、共享和全球運作是其四個理論支柱。第一本系統闡述維基經濟學概念的同名書籍《維基經濟學》的副標題是“大規模協作如何改變一切”,維基經濟能大力削減研發成本,加速創新,與客戶和合作伙伴共同生產創新的新機遇,其不僅在信息技術領域,像寶潔、寶馬、波音等很多傳統成熟企業也在從中受益。
5 知識管理視域下的維基經濟學
知識管理中的權力下沉與知識共享實際上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概念,只有權力下沉才能激發個體學習、共享相關知識的動力,并建立有效的共享機制與流程。反過來,只有有效地組織知識共享與積累,才能為基層決策者提供足夠的參考信息及知識體系。兩者只有整合成為一個體系才能發揮作用,既能讓基層人員根據市場及環境變化保持高靈敏度,同時還能發揮組織的集約功能,產生組織效益[2]。
5.1 維基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仝建明在其研究中系統闡述了維基經濟學開放、對等、共享和全球運作的基本原理[4]。
開放:透明是商業成功的新力量,而不是令人擔心的事情,支持透明并積極公開,明智的企業支持透明并積極公開,這會降低交易成本。
對等:Linux的發展經歷,以及它后來成長起來的龐大社區。協作生產社區的參與者有很多不同的動機:為了參與,為了好玩,為了利他主義。
共享:共享的效力不局限于知識產品,它可以延伸到其他資源,例如計算能力、網絡、信息和科學知識。互聯網上每一個BIT天生就是為了復制、傳播而生。最大的風險不是共享對現有商業模式的削弱,而是企業被證明不能夠適應這個新的挑戰。企業應該提高加入協作性的網絡來建立戰略和文化的能力,從而能以大規模協作生產為杠桿。
全球運作:世界是平的,與世界相連接。全球化不僅僅需要思維和競爭上的全球化,同時更需要行動上的全球化,為了更廣泛地開拓國際市場,降低運營與采購成本。
5.2 知識管理的實施與維基經濟學的關系
知識管理的實施是一個系統工作,正如維基經濟學的核心不僅僅是Wiki技術,更是其背后代表的文化與組織元素。技術往往只是工具,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除了基礎技術支持外,還需要采用諸如組織手段和文化手段等其他手段。以下將從技術、組織、制度及文化四個方面回顧前人對知識管理實施的研究,并分別給出對應的維基經濟學應用。
技術手段。知識共享的技術手段主要指信息與合作技術(ICT),其中資源描述框架和本體論是兩大關鍵技術。企業通常會搭建專門的員工知識管理平臺,Confl uence是一個專業的企業知識管理與協同軟件,也可以用于構建企業wiki。通過它可以實現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和知識共享。
從技術手段角度來看,李飛認為Wiki為使用者提供一個可以充分自由地進行知識交流、共享和共創的平臺,這一優勢非常適合進行個人知識管理。而企業員工正是這樣一些非常重要的“個人”組成的團體,這些人的知識管理對于企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5]。除了傳統的Wiki手段外,還產生了許多類似Wiki的組織協作工具,組織通常根據自身規模及具體需求進行選擇,如teambition、石墨文檔等。
組織手段。為了適應知識管理新時代,研究者們提出了各種新型組織架構,大都是為了解決企業層級結構帶來的缺陷,以便組織內的信息流動,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扁平化架構。因為只有消除層級限制,才會真正出現組織內知識信息的高效共享流動。另外通過建立職能部門間橫向聯系的臨時性項目團隊,可以進一步提高組織內知識共享的效率。
從組織手段的角度來看,維基經濟學鼓勵開放,實際上就是希望通過充分的組織透明,降低信息流通成本,維基百科出現之前,很難有人能想象完全開放透明的草根組織竟有如此強大的力量;維基經濟學鼓勵對等,實際就是消除組織層級限制,任何人對組織的貢獻與干預權都是受保護與重視的,從而激發起了大部分人的參與感及歸屬感;而且維基組織中時時刻刻在形成跨領域合作,每個節點的貢獻者群體都是臨時組建的項目聯盟。
制度手段。建立人力資源角度的員工激勵機制,為積極參與組織知識共享的員工提供獎勵;建立員工之間、員工與組織績效之間的利益共享機制。
維基經濟學鼓勵共享,維基百科最終成為了全人類的寶貴財富,類似地,通過維基經濟學理論建立起來的組織,通常情況下要么設立一個高遠的公益目標,要么極大提高了價值傳遞的效率,使得參與方共同享受維基經濟學帶來的巨大效益。而且,通常這種巨大的效益是多元化的。
文化手段。領導需要充分重視培養員工共享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以及建立風險共擔的組織文化。
維基經濟學是一種人類組織方式的革新,所以組織文化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Wiki本身就是知識共享文化的代表,而且知識提供者和共享者能得到心理上及社會上的回報,這也為企業知識管理提供了極佳的示范。
6 結語
過去較少有研究從企業知識管理的角度研究維基經濟學的巨大價值,本文借鑒前人研究成果,通過對知識經濟時代下,知識管理概念中權力下沉與知識共享概念的系統闡釋,以及維基經濟學理論的介紹。從知識管理的角度重新認識維基經濟學在管理學領域的巨大價值。
參考文獻
[1] 時俠術,李曉雯.價值化的知識管理創新[J].現代企業2001(10).
[2] 王穎,秦江萍.決策權的下沉與知識共享[J].經濟論壇, 2002(15).
[3] 樊治平,孫永洪.知識共享研究綜述[J].管理學報,2006(03).
[4] 仝建明.基于維基經濟學的SAP創新研究[D].天津大學,2009.
[5] 李飛.基于Wiki的企業員工知識管理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3.
[6] Paul Mc Fedries.It’s a Wiki,Wiki World[J].IEEE Spectrum,2006,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