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興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國有林場管理處堿房林場
淺析干旱石質陽坡油松營養杯育苗造林技術
姜洪興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國有林場管理處堿房林場
國有林場是造林綠化的主力軍,依托自身優勢完成了營區內大面積的荒山造林綠化,有效增加了森林的覆蓋率,構建了相對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保證了物種多樣化的均衡發展和珍貴鄉土樹種的繁衍生息,穩定了生物鏈的動態平衡,為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干旱石質;陽坡;油松;營養杯;育苗造林
在實施造林綠化的進程中,干旱石質陽坡造林一直是造林綠化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困擾造林成活、成林最難啃的硬骨頭和綠化短板。以往的干旱石質陽坡造林都是采用局部塊狀整地和裸苗上山造林,塊狀整地未能達到有效的蓄水保土保墑作用,沒有從根本上改善苗木植生點的生態小環境,又因采用的是二年生裸苗植苗造林,在苗木植入植生點后,要重新建立根系毛細輸導系統,及時吸收到水分和養分才能保證苗木的成活,在苗木進入植生點到建立新的毛細輸導系統之間,苗木的生理活性主要靠自身存蓄的水分和養分利用自供能力來維系,這一現象我們姑且稱作苗木的自供力或耐受力吧,因干旱石質陽坡土層淺薄,石礫含量高質的松散滲透性強,毛細輸導系統建立緩慢因此苗木多因自身耐受力差,毛細輸導系統不完善而導致的生理性干旱而死亡,另外,因后天的地表干旱,苗木水分需求失衡是導致苗木大量死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據以上所述,本人以解決干旱石質陽坡干旱貧瘠這一主要矛盾和提升造林苗木自身耐受力為著眼點,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采用了干旱石質陽坡魚鱗坑整地油松營養杯造林技術,有效提高了初始造林成活率,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由以前的30%以下提高到了85%以上,實現了當年造林當年見綠的良好預期效果。
根據干旱石質陽坡的生態特點,對選定的造林地塊于造林前一年進行整地,為改善造林植生點適生小環境,整地采用沿等高線環山魚鱗坑狀整地,行距三米,呈品字形排列,規格為110cm* 55cm*50cm,魚鱗坑中心間距為200cm,魚鱗坑下沿用石塊等堆砌高20cm寬30cm的攔水埂,以利于攔截地表徑流,蓄水保土保墑,對有地表土的回填到坑內。整地當年,對整地地塊實行封禁,嚴禁人畜進入活動,防止踐踏攔水埂對魚鱗坑造成破壞,影響蓄水和魚鱗坑內土壤的淤積。
1.造林樹種選用適生性強耐干旱耐瘠薄,主根系發達,苗木培育相對容易的油松為主要造林樹種。
2.苗木培育
2.1 做苗床:苗床地點盡可能選在距造林地最近、背風向陽、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澆灌方便的地方,于育苗前一年秋季做低床,床面凈寬100cm到120cm,長度以方便作業為宜,一般為10m,排列整齊,床梗寬30cm,高25cm,床面整齊,苗床做好后于床面鋪一層薄細沙(方便起苗)待用。
2.2 營養土配置:于裝苗前按黃土60%、腐殖土20%、腐熟農家肥20%的比例配置營養土,充分拌勻,同時進行土壤消毒處理,過篩待用。
2.3 苗木裝杯進床:
2.3.1 營養杯選用12cm*18cm的育苗專用杯,這個規格最適合培育二年生油松圃苗。
2.3.2 苗木選用高12—15cm,地徑大于0.3cm,根系完整,無機械損傷,生長健壯的二年生油松圃苗,起苗后裝杯前必須做好苗木保濕,最好是起苗后即裝杯,避免因苗木根系裸露損失水分影響苗木的成活。
2.3.3 裝杯時間最好為四月上旬,苗木頂芽開始萌動前進行。裝杯前,先將待裝杯苗的苗根修剪,留根長度為8cm左右,剪根后的苗木立即放在裝有3ppm的生根粉的水溶液的臉盆內,隨取隨裝杯。將苗木置于營養杯中央位置,用自制桶形鏟向營養杯內灌上備好待用的營養土,待灌到一半時,輕提苗木,使根系舒展,灌滿營養土后,用手按實,灌土高度已達苗木原地基徑,并略低于營養杯為宜。將裝好苗木的營養杯緊密擺放在床面上,裝滿一床后隨即澆透水,次日,對杯間空隙及時用細土填嚴填實,以防透風失墑。
2.4 育苗期管理
2.4.1 保持苗床濕潤不干,見干后即澆透水,前二十天每隔5—6天澆一次透水,此后可8—10天澆一次透水(實際時間可視苗床濕潤程度而定)。
2.4.2 加強育苗期間的除草和病蟲害防治,依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為苗木的生長發育營造良好的適生環境。
2.4.3 在苗木緩苗(完善了新的輸導系統)開始生長后,為促進其生長,可對其少量多次進行適量的施肥,這樣,經過4—5個月的生長,進入雨季后,一般到八月中旬即可上山造林了。
1.于造林前2—3天對待用造林苗木澆一次透水,以保證造林苗木植入植生點后,在緩苗(建立新的輸導系統)前對水分的需求。
2.造林當天,將起出的營養杯造林苗木碼放于容器內,由專人負責運送到造林地。為讓造林苗木植入植生點前的完好無損,視造林作業人員的個體差異,首先要求一律使用容器攜帶造林苗木,不得徒手攜苗,容器攜帶一次以盛7—10個營養杯為宜,確保苗木無損傷、無散坨,無苗木從杯中抽出等現象。
3.栽植:在整好的魚鱗坑內,按每坑2株選定植生點,在植生點位置刨25cm深坑,將營養杯苗木杯底摳掉后將杯放入刨好的坑內填土踩實,杯面盡可能與坑面一平,踩實后覆上浮土。
1.造林后,對造林地地塊實行嚴格的封禁,嚴禁人畜進入踐踏損傷造林苗木和對攔水埂造成損壞。
2.于造林次年對造林地塊進行一次全面的修補整理,修復被雨水或其他原因損毀的攔水埂及魚鱗坑面,并結合修復作業,對個別損傷、損失、死亡的苗木進行一次補植。
3.對于實施造林的干旱石質陽坡,因立地條件差,植被稀疏,造林地內及魚鱗坑內自然生長的其他植物在造林初期對造林的幼苗、幼樹起到一定的庇護作用,同時起到固土保墑作用,所以,對造林后的干旱石質陽坡要嚴格禁止任何形式的割灌、割草、采挖等作業,嚴防水土流失影響造林成活。
采用魚鱗坑整地油松營養杯育苗造林技術,首先改善了造林植生點的小環境,相對滿足了造林苗木適生所需的最基本條件。其次,營養杯育苗,在苗木進入造林地時已具備了毛細輸導系統,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及時吸收到植生點的水分和養分,且因營養杯的存在和苗齡的增加也大大提升了苗木自身的生理耐受力(自供能力),這些都有效地解決了導致造林成活率不高所存在的矛盾,從而顯著提高了干旱石質陽坡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