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紀娜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qū)碑廓鎮(zhèn)中心小學
讓生活融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蔣紀娜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qū)碑廓鎮(zhèn)中心小學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教師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組織安排學生自主進行的實踐性活動課程,它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并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最后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安排到生活中去,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習,從而獲取經驗。將生活融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小學;生活;綜合實踐活動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義務教育,關注學生的全面綜合性發(fā)展,將生活融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符合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也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同時也是對學生各項能力的鍛煉。當今傳統的教育觀念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所以教師們大膽實踐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融入生活元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注意力,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對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而言,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樣很重要,它是綜合實踐活動課高效性的保障,是激發(fā)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重要因素。從課程的安排上分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注重學生知識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合作意識,所以必須重視起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情景設置,并加入合理的生活元素。用生活元素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還能改變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研究發(fā)現,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受師生之間關系的影響。傳統的師生關系,課堂以教師為主,學生在課堂中被動的接受知識,而將生活融入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的情景創(chuàng)設中,師生之間的關系被重新構建,使師生之間呈現出一種平等、合作、包容的新狀態(tài),促使綜合實踐活動課取得更大的成效。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需求,教學氛圍單一,教師必須融入生活元素創(chuàng)設更加豐富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質量,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教師在組織《觀察螞蟻》這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教師通過設疑引導學生大膽猜想“世界上誰的力量最大”,引導出螞蟻。教師提前為學生準備好干凈的瓶子、小手套、筷子、放大鏡、糖塊、肉末、水果、米飯等,帶領學生到生活中去捕捉螞蟻,然后帶回課堂分析研究螞蟻的外觀和生活習性,生活習性包括螞蟻喜歡吃什么,有人入侵時什么反應,下雨時什么反應,小組合作進行并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也可鼓勵學生將螞蟻畫出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方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授學生知識所采用的方法,這直接關系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知識的傳遞質量。讓生活改變教學方式,即讓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關心學生的生活,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設計教學方式,從而滿足學生的需求和身心發(fā)展特點。生活化教學方式有兩個方面:一是,將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融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之中,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雖然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實踐活動為主,但在教學內容上有許多知識點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且與小學生的生活比較遠,此時需要生活化教學以生活中的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二是,教師可以根據師生之間的生活,尤其是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在創(chuàng)新、升華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生活化綜合實踐活動,以便更好的傳授學生知識,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質量。
例如,教師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小小理財家》這一章節(jié)時,因為學生的年齡與認知特點,學生沒有理財的概念,更不懂如何理財,有哪些理財產品。教師可以結合自身或家長的實際情況,向學生講解理財的定義,為什么理財,理財產品都有哪些,怎樣理財。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幫助父母一起理財,可以從自身開始,將自己每周每月的各項花銷記錄下來,并與父母討論哪項可以省哪些項需要添加,并根據上一個月的記錄分析,合理規(guī)劃下個月的花銷情況。
為了進一步完善小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僅僅依靠理論知識進行教學,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所以教師應帶領學生走進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將實踐活動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慢慢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合作的意識,從而達到促進學生綜合性發(fā)展的目的。問卷調查是一項普通的調查活動,需要學生走出課堂,走到社會中去,需要學生經過實踐活動才能完成,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如: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總結能力等等,促使學生各項能力一起發(fā)展,成為21世紀的綜合型人才。所以教師在生活中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課時,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選取最佳方式組織學生走進生活開展問卷調查活動,并且教師隨時解決學生在問卷調查生活實踐中的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提高教師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質量。問卷調查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人員密集、安全的地方進行生活化實踐,提高生活化綜合實踐活動的效率。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第四章節(jié)《民居》的教學中,因很多學生沒有親眼看到過其它地方的民居,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和圖片,無法完全真實的呈現民居的特色,所以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去參觀,了解不同風格的建筑物和不同特色的民族風情。這便是在生活中組織教學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升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利用生活元素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讓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完善生活化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生活融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明智之舉,望對廣大教師有借鑒意義。
[1]李小玲.綜合實踐活動融入學生生活實際的探索[J].江南論壇,2014,(7):44-45.
[2]徐勇賢.回歸生活和社會,追尋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味”[J].考試周刊,2015,(2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