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二中學校
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王清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二中學校
語文,是每個中學生都要接受的課程,也是每個學生都重視的學科,無論學生們學習的知識多面全面,語文在眾多學科中的重要地位從未改變。本研究針對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育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現狀做了簡單闡釋,并對如何提高當前語文教學的水平進行了探討。
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1.1 語文知識教學內涵
語文,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從小要學習的語言。我們學習語文的途徑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在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通過與人交流獲得語言知識;另外一種就是我們在課堂上老師給我們講解的語文知識,第二種相比較第一種來講技巧性和規范性比較強。老師傳授知識給學生們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們可以在生活中可以靈活運用它們。所以語文教學不是簡單的識文認字,重點是幫助學生們通過學習語文后可以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1.2 語文教學原則
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不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還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是精要原則,簡單講就是要把最重要、最有用的東西教給學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五千年來沉淀下來的文化,就是用一輩子去研究都不夠,所以老師只能是遵循精要的原則,在課堂上授課也是如此,每個課時的重點傳授給學生們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個大方面的原則是隨文學習,主要是要求老師在有計劃、有目的地備好課之后,在真正上課的時候可以更多的擴展知識,往往老師集中時間為學生們答疑,反而不如自己在上課的時候將一些課后習題或者課外拓展穿插在與學生們的課堂互動中,所以教師要能夠在課上及時的點撥學生,這樣學生便能有效掌握教師所要講解的語文知識點。
2.1 語文教學觀念淡化
隨著文化的交融,現在的語文課在漸漸的遠離自己原本的目的,現在很多語文老師會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歷史課,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上課的時候老師過多的參與了自己的思想感情。還有在新課程改革之后,一些老師認為現在的語文教學理念應該改變于是不再重視文字的修飾、語法、邏輯,而是過度重視文字的多重含義等。但是語文的教育界并沒有達成這個共識,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出現了混亂。還有存在語文課過于重視情感教育的現象,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總是在引導學生的價值觀,而本來重點的語文知識教學受到了輕視。
2.2 語文知識教學隨意化
在前面提到,在語文授課時要注意隨文的原則,但是有些老師顯然沒有分清“隨文”和“隨意”的區別。首先是授課內容過于隨意,在授課的時候不注意系統的傳授知識,往往是想到什么就講什么,可能老師本身不會感到有什么錯誤,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忽左忽右,對他們掌握知識來說非常不利,零零散散的知識也不容易記得牢固。還有的老師完全是為了應試教育在上課,考試考什么就只教什么,不會傳授課堂以外的知識,對學生們提高學習興趣,開拓眼界一點幫助都沒有。
2.3 語文知識教學效率低
語文知識教學的低效率主要表現在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具體如下,語文知識總體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是什么”,就是課本上所學到的基本知識包括字詞句段篇或者古詩之類的,需要硬性記住的知識;還有一部分是“如何做”,是學生們自己自由發揮的知識,例如對詩詞的理解或者作文的寫作等等。很多老師在教授硬性知識的時候一昧的要求學生們死記硬背,沒有任何技巧性可言,但是在靈活發揮上卻沒有給學生們太多的想象空間,其實這是很不合理。
3.1 提高語文知識的領會
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的接受語文知識,就必須提高他們對語文知識的領會。老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首先是教學中語言的改變,早授課的過程中應該盡量使用直觀的語言,而不是說一些隱晦的語言,讓學生們去揣摩。其次是在教學中使用圖畫教學,在現在的初中教學中很少會出現圖畫教學的模式,但是實際上圖畫比語言更加的生動形象,特別是一些說明文中的建筑類,小說中的人物關系,語言只能在人們的腦海中構建一些畫面,實際上還是很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將他們以一種圖形的方式呈現在黑板上就可以很直觀的讓學生們接受,進而領會到所學的知識。
3.2 提高語文知識的鞏固
提高語文知識的鞏固是為了幫助學生們在自己的腦海中可以更長久的記住語文知識。想要做到對學生語文知識的鞏固,首先要知道人們的遺忘曲線,在一段時間內,老師要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復習,復習的形式也不一定就非要是聽寫,可以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對過往知識進行簡單的陳述,然后讓他們說出其中關鍵的地方。其次就是在幫助學生們記憶的時候,應該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如果僅僅是背誦的話,知識的記憶并不牢靠,但是如果僅僅是寫的話,記憶的效率過于低下,所以采取兩者結合的方式才能保證知識的記憶程度,在鞏固的過程中效率也是最高的。
3.3 提高語文知識的運用
讀書和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我們學習是為了我們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所以我們學習了就一定要會運用。當我們學完一首古詩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想到其他的古詩與它的意境相似;當我們學完一篇文章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用學過的修辭來對其中的一些語句進行評價。這些都是學生在學習完知識后掌握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這些主動性。還有現在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喜歡出話題作文,給出一篇文章根據理解寫出作文,其實這就是對學生知識運用的一種鍛煉,所以老師在平時教學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多讓學生自己做一些創作,以此來提高他們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隨著時代的不斷改變,人們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改變。剛開始的可能更多的是強調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到現在是逐漸培養學生們的智力和道德修養。學習要從娃娃抓起,可能初中生不再是娃娃,但是大多數他們的學習意識還沒有完全成熟,需要老師一步步的帶領,高效的傳業授道,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教育事業會做得越來越好。
[1]張孔義,董承理.語文課程的實踐回歸——董承理語文教學探索實錄析[M].衣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2]解光穆,張永麗.語文知識的課程與教學價值及功能論略一一基于張志公先生語文知識教學觀的視角[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4(05).
[3]吳履平.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