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薇然
【摘 要】古典舞《點絳唇》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中國古典舞特點。它在古典舞技術技巧的完成和情感表演的體現上要求很高,它運用“身”與“氣”的完美結合,使身心隨韻律舞動其中,特別是音樂節奏的處理和靈活運用肢體及舞蹈語匯將舞蹈中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是其他舞種所不能比擬的。
【關鍵詞】古典舞;《點絳唇》;藝術風格
中圖分類號:J7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67-02
舞蹈是對古代詩詞“點絳唇”的再次解讀,以獨舞的簡單形式,高度、凝練地概括了女主人復雜細膩的盼君歸來的心理活動和故事情節,為古典舞繼續向高層次發展提供了參考價值。李清照的《點絳唇》中寫到:“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也許是李清照一生的情感寫照?!包c絳唇”最早指漢代女子一點紅的櫻桃小口,“點絳唇”跟現在我們所知的涂口紅完全不同。區別在于它并不是把整個嘴唇涂滿胭脂,而是在上下唇中間各點上一個紅點,所以叫做“點”絳唇,俗稱“一點紅”。在戲曲京劇中,“點絳唇”又通稱為“點將”,舞蹈一語雙關把行為融入作品,女人為悅己者容!君未歸,我怎敢老去!《點絳唇》從古典文學作品中女性的視角出發來演繹,使得其自成一派。
一、藝術內涵
情緒寫意型舞蹈,情感表達由弱到強,層層遞進,順暢淋漓,從開始欣喜的盼望,到思念的憂傷,再到回憶時的悲喜交加,最終的情感釋放,最后回歸平靜……無任何的動作堆積和技巧的炫耀,讓觀眾在切切的期盼中和盼君君不歸的失落的氛圍中感受到優美、纏綿而悲涼的愛情戀曲。在《點絳唇》作品中中國古典舞的這些美學特色都表現得很到位,無論是上身、下身、留身的運動規律還是動作的收放和轉換,以及舞臺行走線路上,都體現了圓形藝術。在作品中的“圓、曲”運用有手臂的彎曲,動作有“山膀”、“順風旗”、“云手”、“翻身”的平圓、立圓,“圓場步”、“擺扣步”的圓線運行等,在形體的動態中,都運用圓的運動,使之變化無窮、柔和自然、圓潤自如、無棱角地流動在舞臺空間,從而展現出中國古代女子的氣質和韻味。
第一段:一個深院貴族家庭的女子在等待自己出征邊疆的愛人歸來,在自己的房中打扮自己,唇間畫上一點紅,看著自己的容顏不禁自憐與羞澀,與鏡子作伴的她期待愛人早日回來看到自己的美顏,聽到門外有動靜,是自己的姐妹在喊自己去江邊看看自己的愛人們是否歸來。女子在江邊張望了下,不忘自己的妝容,姐妹們看到便說笑、嬉戲、含羞起來……
第二段:這是舞蹈發展與高潮段落,女子回到家,放下鏡子,仍想念自己的丈夫,便自己跑出來緩解自己的思念,而思念卻如同潮水,不斷地在自己的心頭涌動。在這個小房間里,沒有任何人的打擾,這位女子才能偶爾地展現出自己真實的內心,在她一個人的時間里,思念著那個或真實或虛構的愛人時,才會情感復雜,時而期盼,時而開心,時而失落,時而自憐。讓我們走進一個女人最樸實的心理活動。
第三段:帶著思念,女子回到家,又拿起鏡子,望著自己的面龐,想起了過去的時光,正在回憶甜蜜的時候突然聽到遠方是男人們回來的聲音,女子跑到岸邊期待著找自己的愛人,可是看遍了所有人也沒有看見自己的愛人,失落的她回到家,再一次拿起鏡子看著自己的容顏,繼續等待著…
二、舞蹈形式
舞蹈描繪的是一幅美如清河女子的畫像,展現一個深院大家閨秀的等待與無奈,把古典舞的身韻細膩地柔化進舞蹈演員身上,展現了一個與文化作品相匹配的人物形象,通過舞蹈戲劇作品特有的寫意情景手法,把一個女子等待自己愛人的心理變化表現得十分清晰,技巧與其他古典舞作品相比較少,但是人物情緒與小動作語言豐富,需要的心理節奏很多,小身韻的展現恰恰符合人物的形象,也做到作品的完整性與統一性。從舞蹈整體結構看以靜、動、靜的編排節奏進行,清楚地表現了等待、期盼、失落三個階段的心理活動變化與肢體語言,表現出那個時代的女子在封建禮教束縛下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而在音樂中鼓點處理上與舞蹈定點的配合相當精彩,動靜結合,抓住人心,這部作品的舞蹈本身更多的是展現中國古典舞特有的身韻,提沉的運用處處可見,而這種提沉增加了演員角色的時代感,可以刻畫出嘆氣、激動等人物心理變化,同樣我們也會看到中國戲曲身段的影子在這部作品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深受封建禮教束縛的家庭女子,是不能拋頭露面的,所以故事情節圍繞著一間空屋、一把椅子、一面鏡子徐徐展開。其中,有些情節是真實的,而有些情節是伴隨著回憶和幻想虛構而來的。舞蹈情節是指在情節舞蹈或舞劇中人物之間矛盾發展的過程和結尾,是作為表現人物行動和內心的重要因素存在的。什么都想表達,情緒過于復雜,表演時營造的意境就很難清晰,勢必要結合自身有所取舍,沿著主線合情合理地設計,才能到達沁人心扉的境界。編導在創作時,用舞蹈語匯提煉出的舞蹈情節越典型、生動、完整,越能深刻準確地反映生活本質和作者的思想。舞蹈情節中細節的選取,是觀察生活的結晶,中心思想要突出。從美學的角度,攫取生活中有象征、隱喻、暗示性的典型情節,來進行舞蹈表演的夸張和提煉,使得作品的情節貼切地為人物和主題服務。用舞蹈去闡述人生、表達情感,不是單純地講究技術技巧,而是要讓觀者看懂,并產生共鳴。圍繞著中心情節層層展開,情節才會引人入勝。只有這樣才能編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三、立意獨特
在舞蹈作品的開始,女子背對觀眾坐在椅子上,四周一片黑暗,只留下一束定點光,更襯托出女子在黑夜中的孤獨感,似有道不盡的幽怨。再次回眸看看,好像聽見郎君歸來的腳步聲,卻又換來一次次的失望,無奈下,只能拿起鏡子,輕點紅唇妝扮自己生怕夫君歸來看見自己的憔悴,怠慢了心中所盼之人。女主人在琵琶聲中,坐在椅子上的輾轉擰動,自我陶醉,欣喜中難掩緊張。這個開端給角色一個很明確的定位,在發展與高潮段落,舞者以情緒為主,一種是自顧自美,對鏡梳妝的歡喜雀躍,一種是且盼且望,患得患失的惴惴不安,這兩種情緒形成明顯對比,但這兩種內心波動所帶來的情緒反差,更賦予了舞者活的靈魂,仿佛看見一名眉間憂愁的女子從裊裊輕煙中款款而來。在五分鐘左右的表演中情節緊湊,層次分明,編導把人們帶入那個封建的時代感受現實的殘酷,又在幻想中把人物的情感升華,之后再把人拉回那個孤獨的現實空間,耐人尋味。在情節的起承轉合中都蘊含著“盼”,但是這種“盼”不是單一層次的盼而是隨著情節的變化而變化的。
柔荑生樂,且輕且慢,如雨潤心田,如泉水叮鈴。受音韻的感染,仿佛身臨其境,一切如夢如幻,似霧非霧,遠處舞榭樓臺,小橋流水,林木蒼翠,又是哪位佳人在那對鏡梳妝,指點紅唇,企盼夫君歸來,只為再遇時妝容艷麗,回眸生輝,似乎這就是編導為《點絳唇》編織的意境,而意境中的舞者便是編導筆下的靈魂。當代的古典舞繼承了歷史遺留下的精華,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修改,形成現在獨具特色的古典舞風格。而今的古典舞作品的選材多取自歷史典故和古代詩詞歌賦。
《點絳唇》這部作品是第十屆桃李杯古典舞女子組的第一名,可以說是從舞蹈編排、創作內容、文學沉淀、舞美燈光都集于一身的上乘之作。
參考文獻:
[1]馬波,肖夢歌.淺談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J].藝術品鑒,2015(4).
[2]杜夢影.淺談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與欣賞[J].大眾文藝,2014(1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