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曙菁
【摘 要】在倡導課程游戲化的今天,如何啟發童心是老師需要不斷探索的工作,我認為開展有效的表演游戲已經越來越受到孩子們的青睞,它能全方位地喚醒幼兒體內的“洪荒之力”,幫助幼兒初步形成完美的人格。本文借助不斷實踐“表演游戲”中獲得的教學經驗,來探討開展“表演游戲”時教師的引導策略。
【關鍵詞】表演游戲;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27-01
無論什么“游戲”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快樂的來源,表演游戲也不例外。我在開展“表演游戲”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孩子們一開始都很喜歡在“表演區”演,在“小舞臺”唱、在“化妝間”扮……然而,離開了老師的有效引導,孩子們的“表演游戲”漸漸演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些孩子不知道要表演什么、怎么來演;有些孩子在表演中會逐漸喪失游戲興趣;還有的孩子在表演中責任感不強……面對表演游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初步歸納出以下幾點策略。
一、樹立幼兒本位理念,支持幼兒自導自演
孩子最可貴的品質并不是“聽話”,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夠合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我想通過“表演游戲”來帶給孩子們的。幫助幼兒獲取生活中的各種信息,促進幼兒在表演游戲中真正按自己意愿去游戲才能夠讓幼兒持續表演游戲中的熱情度,沉浸在游戲的快樂中。
(一)道具設計和場景布置。幼兒準備的道具和場景更能夠符合他們的能力水平,適合他們在表演游戲中使用。在進行“花木蘭”的表演游戲中,我引導幼兒合作設計表演道具,軒軒小朋友察覺廢舊大紙箱的顏色和“書簡”的顏色相近,于是在老師和同伴的幫助下,紙箱變成了一條一條的“竹簡”,穿上麻繩,一個以假亂真的“書簡”就做成了。這還啟發幼兒以物代物,思考桌椅、黑板可以用來做什么,讓幼兒創造性地不斷完善游戲材料,興致高昂。
(二)音樂選擇和動作自創。每一次表演游戲都可能不同,由此帶來的每一次不一樣的快樂體驗就是幼兒再一次游戲的動力。在“彩虹色的花”表演游戲中,我為幼兒準備了可供選擇的幾段音樂,引導幼兒根據表演場景的特點先傾聽并感受音樂,繼而選擇播放與各情節相匹配的音樂。對音樂了如指掌后,孩子們的表演就靈動了許多。在“花木蘭”的表演游戲中,我在明確原則(注意臉部表情、在空曠的場地舞動避免傷害同伴)的基礎上,鼓勵幼兒自編打斗動作,幼兒在表現“武功”的同時學會了在小舞臺上舞動起來,肢體語言也變得更有“味道”,入戲頗深。
二、鑄就新型師幼關系,還原幼兒本色游戲
在表演游戲中,孩子們常常會自發地組織“表演團”在表演區的小舞臺上玩起來。當我發現他們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或因思維受到限制,缺少創新而使游戲無法繼續深入時,便用“引導孩子自己試著去解決”的策略來進行引導。
(一)拋出能啟發幼兒思維的問題,如“表演中每個角色應該怎樣安排呢?”、“怎樣讓我們的表演更能吸引觀眾呢?”“小青蟲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會怎樣練習舞蹈呢?”……鼓勵幼兒大膽進行表述。
(二)幫助幼兒出謀劃策。對于易被幼兒忽視的問題,作為旁觀者的我能做到及時“入戲”和他們一起商議與探討,適時“出戲”歸還他們主導表演的權利。
三、尋求新式游戲方式,協助幼兒積攢經驗
游戲方式的變化也是開展表演游戲的有效策略之一。
(一)滿足幼兒“動情演繹”需求,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品質。在我班內,無論是性格內向還是外向的幼兒都喜歡參加我組織的表演游戲,為什么呢?原因在這里:在“小青蟲的夢”表演游戲中,夕夕和乖乖兩位小朋友自從演繹了“小青蟲”的角色后,一度“演技”爆棚,為此,我給他們提供了盡情表演的最大空間——區域游戲時間、特色活動時間她們可以去表演區扮演“小青蟲”,盥洗如廁后、飯后也可以擠一點時間去玩一玩。游戲最后一段話更是她倆的最愛,每每她倆齊誦時總能引來同伴的掌聲,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她們也會用那段話來激勵自己,滿滿的正能量啊。
(二)提供操作“海報導圖”機會,幫助幼兒樹立表演游戲的責任意識。開展表演游戲需要每位幼兒擔當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任務。他(她)們彼此都會產生相應的互動,這時候孩子就會產生責任感,并努力完成任務。在“彩虹色的花”表演游戲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游戲中需要用到的相關事物小圖卡,使幼兒在表現基本要素的基礎上發揮創意,設計并展示出操作性強的“海報導圖”(有一個孩子看著“海報導圖”頓時產生了在春天和冬天扮演不同的兩個角色的新想法,并在“海報導圖”的相應操作板上進行了操作),進一步明晰了各自所承擔的“表演任務”。逐個出場、有序上下場一類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這樣的過程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極富價值的。
在表演游戲中,無論從環境的創設、音樂的妙用到動作的編排,還是從新型師幼關系的鑄就、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品質到協助幼兒積攢初步的社會經驗,我都和孩子共同經歷著喜樂。在一點一滴積累快樂回憶的同時,更帶給我們無窮的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