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武 夏起昕 胡曼
摘要:通過選用早熟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種集成高密低氮、緩控釋肥和生物調控技術,研究遲播油菜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結果表明,選用早熟油菜品種圣光127,在湖北省10月22-30日進行播種,播種密度為60萬~105萬株/hm2,施氮量(純N)為120~240 kg/hm2的條件下,可獲得1 814.3~2 777.4 kg/hm2的產量。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可以有效降低施氮量,起到以密省肥的作用,也能緩解因播期推遲引起的產量下降。實施種子處理、選用緩控肥、適度化學除草和葉面補肥等綠色技術能夠促進遲播油菜生長發育,縮短全生育期至190 d左右,能夠滿足湖北地區油-稻-稻(再)三熟制生產的要求。10月22、30日播種的各處理平均產量2 278.9 kg/hm2,比全省平均產量2 100 kg/hm2增產178.9 kg/hm2,按照油菜子價格4.0元/kg計算,增效715.6元/hm2。
關鍵詞:油菜(Brassica napus L.);遲播;綠色栽培技術;增產增效
中圖分類號:S5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1-2011-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1.003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green cultivation measures to increase yield and efficiency of late sowing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early maturing rapeseed,high plant density and low nitrogen,sustained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were integrated via field tes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 yield of early maturing rapeseed Shengguang 127 was 1 814.3 to 2 777.4 kg/hm2 when sowing date was during 22th to 30th in October,density was 600 000 to 1 050 000 plants/hm2,and nitrogen rate was 120 to 240 kg/hm2. Increasing the plant density appropriately could decrease the nitrogen application,and alleviate the yield loss due to late sowing. Pre-treated seed,sustained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moderately chemical control on weed growth and leaf fertilizer c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ate sown rapeseed,shorten the growth period to 190 d,which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apeseed-rice-rice cropping system in Hubei province. When the sowing date was during 22th to 30th in October,the average yield was 2 278.9 kg/hm2,yield increased by 178.9 kg/hm2 compared with yield of 2 100 kg/hm2 in Hubei, and benefit increased by 715.6 CNY/hm2 as the seed price of 4.0 CNY.
Key words: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late sowing; green cultivation measures; increasing yielding and efficiency
按照以糧為主、糧油協調發展的指導原則,長江流域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發展空間在三熟制[1]。湖北省是最有條件實現三熟制地區,生產中,油菜采取育苗移栽技術已經實現了稻-稻-油三熟制。但隨著水稻生產的優質高產硬性指標要求,生育期不斷推遲,嚴重擠壓了油菜生長空間;同時油菜移栽環節勞動強度大、效率低,打消了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直播油菜相對于移栽油菜而言,可減少用工。若采取直播方式,播種期在10月20日以后,則減產嚴重[2],同時生育期也相應推遲,影響來年水稻適時栽插,不能實現三熟配套,導致三熟制不斷萎縮,冬閑田增加。3年來湖北省牽頭承擔實施農業部油菜增產模式攻關項目,在早熟品種篩選[3]、油菜控釋肥[4]、新型生物調控劑、草害控制[5]、遲播密植栽培[6]及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7]等單項技術取得了明顯進展。集成適應三熟制要求的可復制、可推廣的遲播油菜綠色增產增效生產模式意義重大。油菜適當遲播能夠有效減輕油菜根腫病發生[8],應用遲播栽培技術對抑制湖北省日益嚴重的油菜根腫病危害具有一定效果。本研究以直播油菜綠色增產增效、縮短油菜生育期以實現稻-稻-油三熟制為宗旨,研究在遲播、低氮條件下的最佳種植密度,配合應用早熟品種、種子處理、緩控肥、新型抗凍、抗病、促早熟產品,探索建立稻-稻-油三熟制直播油菜綠色增產增效模式。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以早熟冬油菜品種圣光127(湖北省區域試驗9月底播種,生育期204.6 d,比華油雜9號短5.9 d)為試驗材料。派諾克P種子處理劑拌種,底肥用45%宜施壯緩釋肥(N、P2O5、K2O和微量元素占比分別為25%、7%、8%、5%),用金都爾、高效蓋草能進行化學除草,用新美洲星肥進行葉面噴霧。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在湖北省武穴市大法寺鎮中桂村進行。前茬為一季中稻,于10月9日收獲,10月17號翻耕做廂,開淺溝點播。采用裂區設計,設3個播期為主區,播期分別為10月22日(B1)、10月30日(B2)、11月6日(B3);3個施氮水平為裂區,施純氮量分別為120 kg/hm2(N1)、180 kg/hm2(N2)、240 kg/hm2(N3);4個種植密度為裂裂區,密度分別為60萬株/hm2(A1)、75萬株/hm2(A2)、90萬株/hm2(A3)、105萬株/hm2(A4)。共36個處理,3次重復,每小區面積13.34 m2。底肥按施氮總量(底肥∶薹肥=7∶3)比例折算施用,并分別施用45%宜施壯緩釋肥336、504、672 kg/hm2,12月23日分別施用尿素78、117、156 kg/hm2作薹肥,對應施純氮120、180、240 kg/hm2 3個處理。磷鉀肥一次性作底肥施用。播種后用金都爾進行封閉除草,四葉后用高效蓋草能進行芽后除草。薹期及初花期每公頃用900 mL新美洲星肥對水450 kg進行葉面噴霧。全生育期防蟲2次。
1.3 數據采集與分析方法
田間記載全生育期、成熟期經濟性狀,室內考種和分小區實打計產。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方差分析,用Duncan新復極差法檢驗顯著性,顯著性水平均為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期、氮肥、密度對油菜產量的影響
2.1.1 播期對產量的影響 播期對產量的影響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表1),且隨播期推遲產量下降,降幅逐漸擴大。各處理平均產量10月22日播種的為2 564.3 kg/hm2,10月30日播種的為1 993.5 kg/hm2, 11月6日播種的為783.5 kg/hm2(表2)。10月30日播種產量比10月22日播種的產量降低22.26%,11月6日播種產量比10月30日播種產量降低60.70%;10月22日播種的最高產量2 777.4 kg/hm2比正常播期(9月30日左右)的高產水平3 000 kg/hm2的減產幅度為7.4%,由此可見,遲播期內播期對產量的影響明顯大于適播期內播期對產量的影響。
2.1.2 種植密度對產量的影響 密度對產量的影響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表1),不同的播期和不同的氮肥水平對種植密度的要求不同,但各處理種植密度超過90萬株/hm2時產量均出現了下降趨勢(表2)。
2.1.3 施氮量對產量的影響 施氮量對產量的影響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表1)。遲播低氮水平(常規施氮水平300 kg/hm2 N)下隨著氮肥水平的提高產量增加。10月22日播種的種植密度小于90萬株/hm2時產量隨著氮肥水平增加而增加;10月30日和11月6日播種的種植密度小于75萬株/hm2時產量隨著氮肥水平增加而增加,超過90萬株/hm2時產量隨著氮肥水平增加出現增幅放緩或者減少的情況。
在合理密度范圍內增加種植密度能夠有效地降低氮肥需求水平。10月22日播種的氮肥水平在120 kg/hm2時以種植密度90萬株/hm2產量最高,氮肥水平為180 kg/hm2或240 kg/hm2時以種植密度60萬株/hm2產量最高;10月30日播種和11月6日播種的氮肥水平為120 kg/hm2時以種植密度90萬株/hm2產量最高,氮肥水平為180 kg/hm2或240 kg/hm2時以種植密度75萬株/hm2產量最高。
2.2 不同播期、氮肥、密度對油菜生育期進程的影響
2.2.1 播期對生育進程的影響 由表3可知,隨著播期的推遲,油菜從播種到出苗的時間不斷延長,10月22日播種的為6 d,10月30日播種的為9 d,11月6日播種的為12 d。遲播期氣溫的急速下降應該是油菜出苗期不斷延長的主要原因。隨著油菜播期的推遲,油菜抽薹期及花期相應推遲,但成熟期差距不明顯,導致遲播的全生育期明顯縮短。
2.2.2 施肥水平、種植密度對生育進程的影響 隨著施氮水平的增加,整體生育進程相應有所推遲。遲播時密度對油菜生育進程的影響差異不明顯(表3)。
2.3 不同播期、氮肥、密度對油菜經濟性狀的影響
由表4可知,隨著播期的推遲,油菜各項經濟指標明顯的降低和減少。同一播期,隨著密度的增加株高相應降低,一次有效分枝數、單株角果數及每角粒數相應降低和減少;隨著施氮水平的增加,一次有效分枝數及每角粒數相應增加。播期、密度及施氮水平對千粒重影響均不明顯。
2.4 經濟效益分析
10月22-30日播種的各處理平均產量為2 278.9 kg/hm2,比湖北省全省平均產量2 100 kg/hm2增產178.9 kg/hm2,按照油菜子價格4.0元/kg計算,增效715.6 元/hm2。試驗設計施氮水平比常規水平低,施肥次數減少1次,除草次數減少1次,用工減少,整體增產增效明顯。
3 小結與討論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是調控油菜產量形成的重要栽培措施[9,10],可調節群體結構和光合作用,影響植株莖稈與生殖器官間碳水化合物的積累與運轉及莖稈結構形態的建成,進一步影響莖稈機械強度等抗倒伏關鍵指標及最終的子粒產量。有研究表明,在肥力水平及氣候等條件一致時,提早播種的油菜僅提前1 d成熟,直播油菜播期越早,產量越高[11]。試驗中發現最遲播種的油菜相反是最早成熟的,全生育期也最短,但經濟性狀較差,產量水平較低,應該是播種太遲的油菜在冬季低溫的條件下營養體沒有發育充分而導致的早衰早熟。建議湖北省遲播油菜最遲的播期為10月30日,之后播種的油菜不建議收獲菜子,但可以考慮提前到4月初終花后及時翻耕做綠肥,早騰茬,早播早插水稻,增加水稻產量。官春云等[12]認為,隨著品種、栽培水平和肥水條件的變化,油菜適當晚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雙季稻與油菜的季節矛盾,雖然晚播有明顯的減產效應,但是可以通過適當密植以保持產量的穩定。肥力較好的條件下,適當增加種植密度,不會因晚播而減產。左青松等[13]研究認為,適當密度增產效果明顯;當播期較晚時,不僅產量下降,其抗性也會降低,適當增加肥料用量可以促進油菜保產保收。本研究結果表明,由于油菜播期較晚,不僅需要增加種植密度,還應適量增施氮肥以促進油菜生長,增強其抗性,提高產量。試驗中各處理以氮肥水平為240 kg/hm2的處理產量最高,但成熟期也最晚。若在三熟制地區應用此模式則不建議再增加施氮量,甚至可以考慮減少施氮量來促進成熟期提前而利于三熟制田間操作。若兩熟制地區錯過最佳播期,在遲播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增加施氮量,但不應高于正常播期的施氮量。
綜合分析播期、密度、氮肥水平對產量的影響,湖北省遲播油菜的較好種植模式為10月22-30日播種,種植密度為60萬~105萬株/hm2,氮肥(純氮)水平為120~240 kg/hm2,在此條件下,能夠獲得 1 814.3~2 777.4 kg/hm2的產量。應用早熟品種可以確保油菜在5月8日左右成熟,搭配選用早熟中、晚稻品種可以實現稻-稻-油三熟制配套,若采取更低的施氮水平,成熟期還有提前的空間。
從試驗設計分析生產效益,10月22-30日播種的各處理平均產量為2 278.9 kg/hm2,比全省平均產量2 100 kg/hm2增產178.9 kg/hm2,按照油菜子價格4.0元/kg計算,增效715.6元/hm2。試驗設計施氮水平比常規水平低,施肥次數減少1次,除草次數減少1次,用工減少,整體增產增效明顯。
試驗中集成的緩控釋肥、派諾克種子處理、碧護和新美洲星等新型肥技術,確保了試驗的成功實施,體現了單項試驗證明了的節肥增效、促進出苗、增強抗寒性、抗病性和促早熟的作用,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梁玉剛,周 晶,楊 琴,等.中國南方多熟種植的發展現狀、功能及前景分析[J].作物研究,2016,30(5):572-578.
[2] 李 俊,官春云,袁金展,等.播期對不同熟性油菜品種生物學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3,35(增刊):291-295.
[3] 楊玉珠,段海春,張曉蘭,等.油菜早熟品種篩選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1(13):96-97.
[4] 王 寅,魯劍巍.中國冬油菜栽培方式變遷與相應的養分管理策略[J].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5):2952-2966.
[5] 唐慶紅,陳 杰,呂 龍.新型高效油菜田除草劑丙酯草醚的創制研究[J].農藥,2005,44(11):496-502.
[6] 楊興柏,張文文,袁建國,等.長江流域油菜多熟制高產栽培試驗效果[J].農業科技通訊,2015(6):155-157.
[7] 周廣生,左青松,廖慶喜,等.我國油菜機械化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9):2153-2157.
[8] 費維新,王淑芬,李強生,等.冬油菜適當遲播有效減輕油菜根腫病[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6,38(4):502-507.
[9] 雷海霞,陳愛武,張長生,等.共生期與播種量對水稻套播油菜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1,37(8):1449-1456.
[10] JIE K,SUN Y,ZHOU M,et al. The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and the stem lignin metabolism in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J].Field Crops Research,2016,199:89-98.
[11] 肖慶生,夏志濤,周燦金,等.氮磷鉀肥對遲直播油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32(2):263-269.
[12] 官春云,陳社員.雙低油菜湘油15號種植密度的調查[J].作物研究,2003,17(3):136-137.
[13] 左青松,蒯 婕,楊士芬,等.不同氮肥和密度對直播油菜冠層結構及群體特征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5,41(5):758-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