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眉山市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東坡片區好味稻水稻專業合作社的稻田內,隨著插秧機“突突突”駛過,一排排秧苗“列隊站好”。這個成立不到三年的合作社,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開拓發展思路,通過資金入股、按股分紅,流轉土地迅速發展壯大,現擁有各類農機具50余臺,種植收割全程機械化操作,合作社理事長李相德也成為國務院表彰的“全國種糧售糧大戶”。同時,合作社黨支部試行黨員“三三制”積分管理,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成為了合作社生產經營的骨干力量?!拔覀兒献魃绲狞h員干事有奔頭、工作有勁頭,奮勇爭先、主動奉獻,不曬谷子曬黨恩!”李相德說。
“大黨委制”確保有權有責
好味稻合作社只是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東坡片區眾多成員的一個代表,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東坡片區有28平方公里,轄3個鄉鎮8個村,于2015年7月成立片區黨委,隸屬于東坡區委。經濟新常態下,如何建立新陣地、適應新變化,該區探索出了一條農業園區新型黨建之路。
為了強化片區黨委的龍頭作用,該區實行“大黨委制”,班子中配備專職書記和副書記,設立黨群工作部專門負責黨建工作,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同時,授予園區黨委四項權力:一是議事權,園區黨委可直接向區委常委會提請議題。二是人事權,園區黨委對所在鄉鎮干部的選配、評先選優具有推薦和否決建議權。三是管事權,對園區的項目,園區黨委可直接召集區級部門研究工作,需要報送的審批事項實行部門“見章蓋章”。四是考核權,園區黨委對所在鄉鎮和服務部門有目標考核權,正負5分。
“135”思路引領園區建設
片區黨委成立后,如何在園區建設、社會治理等方面起到靈魂與核心作用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經過反復調研和論證,片區黨委確定了“135”工作思路?!?”就是紅色引領綠色產業,建設一流農業園區;“3”是整合組織資源、服務資源、項目資源,提供黨務政務服務、農業生產服務、群眾生活服務“三大服務”;“5”就是為支撐“三大服務”構建的五個平臺,即產業引領平臺、黨員示范平臺、人才聚集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園區治理平臺。
產業鏈上建支部,組織優勢推動園區發展
由于諸多條件限制,片區黨委并沒有單獨核定機構、也無人員編制,有人甚至調侃,片區黨委就是個“空架子”。面對這一窘境,片區黨委一班人并未氣餒,而是通過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用黨組織資源優勢彌補人力資源短缺的劣勢。結合園區產業發展實際,成立了糧經復合、農業觀光、土地流轉3個產業黨總支,下轄水稻、藺草、養魚、農機、藍莓采摘園、旅游觀光體驗等11個產業黨支部,將76名技術、管理、營銷一線黨員全部動員起來,真正實現“紅色引領綠色產業”。
強化政治與服務功能,擔當精神凝聚園區力量
為了切實發揮黨組織的政治與服務功能,確保有形有效、有聲有色,片區黨委打造了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集黨務政務、生產、生活服務于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同時,對所屬黨總支和支部分別制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授予產業黨組織書記列席企業董事會(合作社理事會)、企業(合作社)重大項目報片區黨委前支部初審等權力。另外,片區黨委還摸索出一套具有“岷江特色”的黨員管理制度,即黨員奉獻積分與“優惠券”使用管理制度,為“兩新”黨組織履職奉獻搭好了平臺,大大激發其干事創業熱情。現在,園區各級黨組織與黨員不僅有了“話語權”,更有了擔當奉獻的舞臺。
在經濟新常態下,園區已經成為了社會治理的新領域、黨建工作的新陣地,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只是東坡區園區黨建工作的一個代表。十八大以來,東坡區始終堅持“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就是為人民,就是最大的政績”,充分發揮園區黨建在引領園區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勞動關系和諧、吸引凝聚優秀人才、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作用,把黨旗插到了每一片綠地上。(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