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以法治來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新態勢表達了核心價值觀信仰化之必要性的話,那么,以下兩個方面則表達了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仰之重要性:其一,從宏觀視域看,能否確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關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能否在精神層面得到應有的呈現,同時也關乎我國文化安全。從價值論上看,意識形態對生產力與經濟基礎起到方向保證和思想動力作用,也就是說,意識形態是社會形態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在當今時代,精神需要在人類發展中的意義日益凸顯,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在全球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如,以資產階級的核心價值觀作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總是以普世價值觀的地位自居,并以進攻性姿態擠壓著處于守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識性認同特別是形成對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便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鞏固與發展的思想重要基礎,成為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敗的關鍵性因素。換言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信仰化既是衡量中國共產黨是否掌控意識形態話語主導權的根本標志,也是我們黨能否帶領人民順利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之關鍵。其二,從微觀視域看,能否確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能否幸福美滿。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是我們國家發展目標,它體現了我們全體中國人對祖國未來的期待,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正是我們每個人的根本利益所在。自由、平等、公正與法治這一社會價值取向既反映了我們每一個人對建設怎樣的社會的共同目標期待,又為實現我們個人合法利益提供有益的社會保障。愛國、敬業、誠信與友善是個體在處理自我與國家、社會和他人等主要社會關系時的基本道德遵循,公民個體的核心價值觀則體現了對國家與社會的責任,不僅如此,個體在履行這些道德責任時也同時有效地實現了自己的利益滿足。
(來源:《新華日報》2017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