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昭龍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技戰術分析
世界優秀羽毛球男子單打運動員李宗偉前場技術分析
尹昭龍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李宗偉在最近3年進行的10場比賽中使用網前情況進行統計。結果認為,李宗偉網前技術使用的頻率很高,依次是搓放、挑球、推球、勾球和撲球,其中利用搓放得分最多,撲球的得分率最高。網前技術為李宗偉取得比賽的勝利起到關鍵的作用。
羽毛球男子單打;網前;李宗偉;技術
在羽毛球發展的過程中,男子單打是最為重要的一項,特別是在蘇迪曼杯和亞運會團體賽中,男單的輸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團體的勝負。羽毛球在發展過程中由原來的技能主導類向技術、戰術、體能、心理素質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群的過渡,男單技術在強化體能、提高速度、增強力量的基礎上已加大了對前場技術的重視程度。本文通過對世界優秀羽毛球男子單打選手李宗偉2014年至今具有代表性比賽中前場技術進行統計與分析,了解李宗偉前場技術使用情況。通過對長期保持世界第一的世界優秀男子單打選手李宗偉前場技術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整理,進一步了解李宗偉的前場技術特點,找出優點與不足,并提出適當的建議,以期為李宗偉在重要比賽中更加合理使用前場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世界優秀羽毛球男子單打運動員李宗偉前場技術。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上查閱了大量有關羽毛球的理論與技術的論文和期刊,對有關的內容進行歸納和整理,為本研究提供可靠依據。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對李宗偉近3年的10場比賽的前場技術分析并進行統計整理。
1.2.3 數理統計法 數據收集完成后,使用Excel 2007將數據分類整理,分別計算出前場各技術使用的比率和得失分率。
1.2.4 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李宗偉前場技術的使用情況及得失分率的計算和統計,對李宗偉的前場技術進行分析。
2.1 相關概念界定
前場技術分為搓放、挑球、勾球、推球和撲球。其中,搓放是將對方擊至網前的球用斜排面搓或者輕擊至對方網前的球稱為搓放;推球是在網前較高的擊球點上,用推擊的方法往對方底線擊出弧線較平,速度較快的球,稱為推球;挑球是把對方擊至的低手位的球,以由下而上的弧線回擊到對方后場端線上空的球稱為挑球;勾球是將對方擊至前場區域的球,以對角線路回擊向對方對應的前場區域的球稱為勾球;撲球是將位于球網上方的來球,由上向下,向對方撲擊下去的球稱為網前撲球。
2.2 比賽中前場各技術使用率情況
經統計發現,李宗偉的前場技術使用頻率最高的為搓放和挑球技術,然后依次為推球、勾球和撲球技術,搓放的比率最高。這說明李宗偉在比賽中非常善于利用搓放技術來為自己尋找進攻機會甚至直接得分的機會,這也是李宗偉在比賽中總能將比賽節奏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挑球的比率是僅次于搓放的另一個網前技術,和搓放不相上下,說明李宗偉處于被動時更習慣于將球挑給對方,為自己的防守做充分的準備。勾球的使用常常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具有速度快、距離近、落地時間短等優點,對轉身慢的選手特別奏效。撲球是使用率最低的網前技術,它需要以出色的后場進攻作為前提,再利用對手防守不到位、球過網過高,迅速上網撲,這項技術使用率低,但得分率可以說是各項技術中最高的。
2.3 比賽中前場各技術擊球效果情況擊球效果好:能夠直接得分,迫使對方失誤或使對方處于被動為自己下一拍創造出得分機會。擊球效果一般:球過網之后并未對對方造成特別被動的情況,同時也沒有給對手留下特別好的進攻機會。擊球效果差:直接失分或者使對方獲得特別好的進攻機會從而使自己丟分。
2.3.1 在比賽中前場各技術效果好情況經統計發現,各網前技術效果好的時排序依次為搓放、推球、挑球、撲球和勾球。除了挑球屬于被動的網前技術,使用率高,收獲甚微外,其他的各網前技術都為李宗偉得分或者間接得分提供了機會。從各網前技術效果好的百分比來看,撲球的效果最好。李宗偉應繼續保持自己的網前壓迫力,為自己創造出搓放,推球,甚至是更多撲球的機會。勾球更多情況下要把握好使用的時機,對對方造成判斷上的錯誤,為自己的下一拍進攻創造更好的條件。挑球的屬性是在被壓制情況下使用,為自己的防守提供更多的時間,因此直接得分的比率是最低的。
2.3.2 在比賽中前場各技術效果一般情況經統計發現,大多數的網前技術使用情況效果一般,既不使自己陷入被動,也不給對手得分的機會。
2.3.3 在比賽中前場各技術效果的情況經統計發現,李宗偉的前場各技術使用效果差的比率都比較低,說明在大型的比賽,推球最不容易控制力度,失誤率較高。其他的幾種技術效果差的比率都比較低。從這點也可以看出李宗偉的前場技術比較穩定,失誤率較低。只有當對手的擊球效果非常好的情況下,才會造成他的失誤或者擊球效果不佳。
2.4 比賽中前場各技術得失分率情況
2.4.1 比賽中前場各技術得分比率情況經統計發現,李宗偉的前場得分占有一定的比重,這在一系列重大比賽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撲球的得分率最高,說明李宗偉的后場進攻能力較強,跟進能力突出,所以能夠為自己創造出撲球的機。李宗偉的搓放技術已經非常細膩,已然成為最鋒利的武器,應繼續利用自己這一精湛的技術為自己的后場進攻創造出更多機會。推球和勾球技術的得分率與搓放大致相同,說明李宗偉同樣善于利用推球和勾對角來為自己創造進攻機會或者直接得分。勾球技術在面對轉身速度慢、身材高大的選手時效果明顯,能夠將左右場地充分利用起來將對手充分調動,從而達到我主動敵被動、我進攻敵防守的態勢,從而將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挑球技術是偏向于防守的技術,這一技術的得分率最低,但李宗偉常常能夠利用自己高質量的挑球逼迫對手打高遠球或者質量不高的吊球,為自己的防守反擊做準備。
2.4.2 比賽中前場各技術失分比率情況經統計發現,勾球的失誤率最高,可以看出在高水平的比賽中,勾球這一高難度的技術失誤頻率最高,雖然這一技術能夠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失誤率顯而易見,因此在這一技術的使用上面要更加謹慎,找到合適時機再利用。其他幾項技術的失誤率都比較低。從錄像上來看,搓放的主動失誤很少,大部分搓放技術的失誤是因為對手的搓放質量或者勾球質量非常的高,極其貼網,才造成李宗偉自身的搓放失誤,因而可以適當加強網前的壓迫力,采用更多撲球的技術,給對手心理上造成壓力,從而迫使對方起高球或者達到影響對手網前質量的目的。撲球的每局失分最少,因此可以更加果斷大膽的控制網前,給對方壓迫。
李宗偉可以利用自己防守非常好的優勢,在極其被動的情況下多使用挑球技術,減少冒險使用勾球的頻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降低自己的失誤率,甚至會轉被動為主動,每分必爭,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為自己爭取更多喘息的機會。同時也要以快為主、以我為主、以進攻為主,在減少失誤的基礎上加強進攻。
2.4.3 比賽中前場各技術得失分情況的對比分析 經統計發現,從前場各技術的總得分和總失分的情況來看,處于大致持平的狀態。其中,得失分最多的都為搓放網技術,說明這一技術在網前技術中使用的比率最多,得分概率大,同時風險也大。撲球的得失分率的對比差別是最大的,相差非常大,這說明只要李宗偉有撲球的機會,那么成功率是非常高的,即使沒有直接撲球得分,也會間接造成下壓趨勢來得分。與撲球的得失分率呈相反趨勢的則是推球,在錄像觀察的比賽中,李宗偉的推球得分率和失分率一模一樣,在男子單打的發展過程中,這一技術的使用也是越來越多,既可以對對手造成威脅,也可以不給對方很充足的進攻時間,但是要避免推球質量不高被對手抓住從而陷入被動的情況。挑球的失分率是得分率的2倍,但挑球卻是失分率最低的一項網前技術,在挑球的使用頻率上和搓放網技術大致相同,使用頻率高,但失誤率少,因此,李宗偉可以在非常被動,或者出于不利地位時增多一點挑球的使用頻率,減少失誤,給對手造成壓迫。勾球的失誤率是得分率的2倍,說明李宗偉的勾球也是自己丟分的一個大項,必須要進行改進,首先要在比賽中提高自己的勾球成功率,同時在選擇回球時要考慮到風險,可以適當與其他技術相結合,以此來擾亂對手的判斷。
3.1 結 論
3.1.1 李宗偉的網前技術使用頻率非常高,各項網前技術的使用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搓放、挑球、推球、勾球和撲球。
3.1.2 李宗偉的網前技術得分頻率由高到低為搓放、撲球、推球、挑球和勾球;失分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搓放、挑球、勾球、推球和撲球。李宗偉通常在接發、接吊時使用搓放,或者回放網前球。在被動時通常采用挑球和勾球技術,極其主動時采取撲球技術。
3.1.3 李宗偉的網前各項技術中,搓放、勾球、撲球效果很好,挑球和推球效果相對弱一點。在網前爭奪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男子單打中,網前一定要控制好,要繼續加強推球和撲球的質量。
3.2 建 議
3.2.1 李宗偉要時時爭奪網前的主動,繼續增加搓放、推球和撲球的使用,為后場強有力的進攻奠定基礎。
3.2.2 多練習抗壓訓練,特別是心理上的訓練,在重壓之下練習手感,更加貼近實戰,爭取在面對重大比賽,重要得分機會時能夠抓住機會,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3.2.3 在接發球時多采用搓放和推球技術,增加進攻性。在每球開始之初就給對方帶來壓迫感,占據主動,尋找機會得分。掌握好勾球的時機,盡量減少勾球的失誤,同時利用自己網前手法的一致性來打亂對手節奏。
G847
A
1674-151X(2017)11-01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1.006
投稿日期:2017-03-27
尹昭龍,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