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金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理想與方法探索
北京業余網球賽事運作模式的研究
——以CRT中網級別聯賽為例
孫金金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運用文獻資料法等對我國近幾年業余網球賽事進行調查分析。隨著網球運動在我國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網球這項運動中來,各種各樣的業余網球賽事充斥著人們的視野。本文通過分析現階段中網級別聯賽的發展現狀,了解其主要的運營模式、特征以及影響其發展的相關因素,并從體育賽事發展的結構和規律進行研究和歸納,結合當前賽事發展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使其運營模式更符合市場規律和民眾的需求,以期為其他業余網球賽事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與實踐依據,促使我國網球運動又快又穩地發展。
北京;業余網球賽事;運作模式;中網級別聯賽
網球運動在中國蓬勃發展,已逐漸成為一個流行性的體育項目,業余選手參賽熱情越來越高。中網體育推廣公司從2009年正式啟動的業余賽“中網級別聯賽”,旨在吸引更多的業余選手參與到比賽中來,使大眾對網球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更加積極參與到網球運動中來。聯賽在全國各個賽區進行,系列賽包括約戰、分站賽、邀請賽、復活賽、總決賽。各大賽區比賽分為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共三季比賽,9月底舉行復活賽,10月在北京舉行年終總決賽,賽期定在4月~10月間進行。CRT的級別劃分是對一個業余球員綜合素質的考量,更符合競技運動,CRT聯賽是在競技對抗中給球員做出級別的評定,每一個選手面對不一樣的對手、不一樣的場地、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時節參加比賽,累計得到了積分,每年根據賽規確定升級、保級、降級。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北京業余網球賽事CRT中網級別聯賽運作模式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的研究需要,查閱了關于體育賽事管理、體育管理學、賽事運作模式、業余網球賽事等方面的文章和書籍,通過中國期刊網查閱了相關的期刊文獻以及優秀碩博論文,并查閱、收集了業余賽事運作模式的相關資料,了解當前研究現狀,同時查閱了中網級別聯賽的官方網站,對所發布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與整理,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1.2.2 訪談法 本文通過對中網級別聯賽的參賽運動員、賽事的管理者、賽事的裁判員進行了訪談,深入了解中網級別聯賽運行的機制。
1.2.3 個案分析法 本文通過以中網級別聯賽作為個案,對中網級別聯賽的運作進行了推進式的思考,在個案舉例研究的基礎上,歸納和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問題,最終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
2.1 中網級別聯賽介紹
2.1.1 賽事概述 這項賽事是從2007年開始設計的,首先在廣州舉辦,當時叫作廣州網球級別聯賽。在2009年升級為CRT中網級別聯賽。級別聯賽有兩大特點:(1)級別,網球水平呈現的是金字塔,高手少,新手多。如果讓新人和高手在一起爭奪一個冠軍,那是毫無懸念的,所以將賽事分為3.0、4.0、5.0三個級別,每個級別都設冠、亞軍、4強、甚至8強等獎項,這樣就給新手更多的機會。(2)是設計了聯賽賽制。一般的業余比賽一年一次,做得再好,365天只辦了2天,時間一長大家都忘了。聯賽賽制保證在同一個賽區,2到3個月一次比賽,從宣傳層面來說,這可以讓媒體有一個連續性地報道。從推廣經營角度來說,贊助商可以獲得持續宣傳,比賽場館也獲得長期推廣。而現在一個賽季結束了,下面一個賽季馬上開始,第三季結束了,總決賽立刻開始,一年4個賽季,正好銜接了起來。對于分級的界定,各個機構有不同的劃分標準,但大多大同小異,例如:NTRP或者ITN的級別劃分,是讓評級教練在指定的落點上連續給你喂球,分別測試定點擊球技術、發球技術等,然后統計各項擊球所獲得的相應得分,教練最終會根據獲得的總分評定出相應的級別。這樣的級別評定很好,但缺點是不具備對抗性,不能直觀反映選手的真實水平。
2.1.2 賽事定位 中網級別聯賽的區域劃分基本覆蓋了中國的大陸版圖,全國共6大賽區:東北、華北、華西、華中、華東和華南,每個賽區再劃定7個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主要根據6大區域網球發展水平、網球人口、經濟影響力等影響因素來決定。在這幾個城市舉辦比賽可以逐步擴散影響到其他城市,從而達到賽事推廣、宣傳的效果。
2.1.3 競賽體系 中網級別聯賽分為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以及年終總決賽。前3季各個地區各個項目的冠軍才能夠參加年終總決賽,并且年終總決賽在中網期間舉行,這對網球愛好者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2.2 中網級別聯賽運動員管理模式
聯賽將運動員等級劃分為3.0、4.0、5.0。開始注冊時,球員有權選擇參賽賽區,確認后第一次比賽只允許在該賽區參賽。本年度分站賽允許球員跨區參賽,積分只取某一賽區的所獲積分。所有球員經執委會審核確認參賽級別后,只能在該級別的比賽項目中參賽,不得跨級別參賽。經過兩季比賽取得本賽區個人單項積分第一者將獲得參加總決賽資格,并代表該賽區赴北京參賽。若出現積分、參賽次數、勝負場次相同者,則由乙方安排通過優勝者賽,決出參加總決賽名額。
每季的比賽,球員將根據比賽成績獲得相應的積分,本周積分=上周原有積分+上周獲得積分-去年同站比賽積分。如參加年終總決賽,總決賽積分將直接加為原有積分,如球員未參加去年參加過的分站賽,則將扣除去年其所獲得積分,每名球員積分不再清零。截止報名后參賽球員無故棄權,不退還報名費,并扣除10分。經過3季比賽取得本賽區個人單項積分第一者將獲得參加總決賽資格,并代表該賽區參賽,若出現積分、參賽次數、勝負場次相同者,則由乙方安排通過優勝者賽決出參加總決賽名額(以9月公布晉級規則為準)。如獲總決賽資格者因故退出,將由排名靠后者補上球員的總積分,成為下一年度級別升降的唯一依據。球員所獲積分將進入CRT各賽區及全國的積分排名系統。每年總決賽結束后,確定升降級球員名單,定級后球員級別下一年度在相應的級別中參加全年的賽事。
2.3 中網級別聯賽競賽模式
2.3.1 中網級別聯賽參賽運動員的基本情況 中網級別聯賽分為男單、女單、男雙、混雙4個項目,每一個項目分為3.0、4.0、5.0等3個級別,2016年3個賽季,累計參加人數為850人,其中男子700人,女子150人,其中3.0的男單、女單、男雙、混雙報名參加的人數最多。參加比賽的選手大都是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學生所占的比例較少。
2.3.2 中網級別聯賽競賽規則 根據報名的人數設置比賽簽位,比賽采用單敗淘汰賽,當比賽人數少于8人時,采用小組內循環,排出相應的名次。比賽一般采取信任制(即40:40時1分決勝,由接球方選擇發球區),局數6-6時決勝局(搶7局)定勝負,每場比賽采用一盤制,采用無占先制,即:當比分出現40:40的情況下,在后1分直接決出勝負,由接發球方選擇發球區。
2.3.3 中網級別聯賽醫療保障 首先,報名運動員需保證身體健康,適合參加該項比賽。選手一經報名,則認為選手自身已認定適合參加比賽,執委會對比賽期間出現的身體健康問題不承擔責任。其次,在網球比賽的過程中,由于急停急起以及一些高難度動作較常見,運動員難免在運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這對賽事組織者來說,應當按照比賽項目的特點來采取相應的措施,提前準備醫療衛生保障設施以及醫務人員,以便在比賽的過程中突發狀況發生時,可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保護措施,同時也應當在運動員報名參加比賽時告知其應當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比賽項目。
2.3.4 中網級別聯賽組織運行模式 中網級別聯賽北京賽區的主辦單位是中國網球公開賽組委會,北京威武青春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賽事的承辦單位,北京威武體育青春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賽事的所有事項,但是要向中網網球公開賽組委會繳納4萬元的承辦費用。
2.3.5 中網級別聯賽賽事媒體推廣模式中網級別聯賽自2007年起,至今已有10年的歷程,吸引了大批的網球愛好者前來參加比賽。由于中網級別聯賽每年基本在固定的時間段舉行(舉辦時間均在周末),因此參賽的運動員能夠提前安排自己的時間,避免因與其他事情沖突不能參加比賽的狀況出現,從而保證了運動員參賽率。中網級別聯賽有自己的網站,運動員可登陸官方網站進行報名、約球,也可以查詢自己的積分情況。在現在這樣的大數據背景下,通過手機終端App,在微信的朋友圈、網球微信群、公眾號進行賽事信息的推送,大多數網球愛好者都能夠對賽事信息有所了解,然后根據自己的意愿和實際情況報名。同時,在第一季開幕式上,北京電視臺體育頻道會對比賽進行賽事報道,中國體育報、新浪體育、搜狐體育也會對賽事進行追蹤報道,這樣對賽事的宣傳具有很好的宣傳效果。
2.3.6 中網級別聯賽贊助商的情況 體育贊助既是一種公益,也是一種商業行為,贊助商理所當然地想要和投入等價值的產出效益,企業贊助業余網球賽事的本質是為了追求經濟價值和經濟收益,業余網球賽事要向常態發展,就必須走商業化道路,同時,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賽事舉辦的規模,提高賽事的品牌,積極開拓自己的市場,加速網球運動體育產業模式的速度,吸引更多贊助商的注意,從而保證比賽經費的穩定來源。興業銀行北京分行、圣安百草圣寧油、康仁富硒葡萄酒、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馬大姐食品、歐蒂爾網球在中網級別聯賽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為賽事提供保障服務和賽事獎品。
與國內其他的業余比賽相比,中網級別聯賽舉辦的頻率較為合理,不太過頻繁,也不間隔太久。賽事的規??梢栽诂F有的基礎上提高,畢竟我國的網球人口總體呈上升趨勢,在參賽人數上,賽事的承辦單位可以根據報名參加比賽的人群分布特征,在下一次比賽的宣傳方法上特別注意容易忽略的群體。通過對北京賽區的觀察,不難發現高校的學生參與到這一賽事中的人較少,主要原因是比賽采用的是單敗淘汰賽,報名費對學生而言相對偏高,很多學生都抱有這樣一種心態:如果第一輪輸了的話那只能打一場比賽,一點都不合算。舉辦方可以針對學生做出一些相應的優惠政策,對第一輪輸球的參賽選手找到一個折中的辦法,讓他們能夠多打上幾場比賽,這也是大多數人參賽的主要目的。北京高校眾多,然而學生參加比賽的人數所占的比重較少,承辦單位可以根據數據反映出來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措施,大大增加學生參賽的人數,比賽的水平、規模提升,對于贊助的選擇就會更多,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樣才能夠使這項比賽能夠長久地開展下去,同時,也為其他賽事的舉辦提供了經驗。
[ 1 ] 張偉偉.Tennis123賽事運作模式研究[ 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6.
[ 2 ] 唐中權.上海體育賽事發展階段及特征分析[ D ].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0.
[ 3 ] 徐琳.體育賽事及其賽事產品的營銷學分析[ 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6):37-40.
[ 4 ] 謝易錚.漯河市體育賽事引入及運作策略研究[ D ].開封:河南大學,2015.
[ 5 ] 唐中權.上海體育賽事發展階段及特征分析[ D ].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0.
[ 6 ] 王晶.中國業余籃球公開賽(CBO)運作模式研究[ 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4.
G845
A
1674-151X(2017)01-03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1.019
投稿日期:2017-04-18
孫金金(1992—),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