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雋
鞍山技師學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李雋
鞍山技師學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貫穿我們終身的學科,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們高校應給予高度的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靈魂工程師”,包涵在政治經濟學、人類倫理學、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具有指導性和觀念性的綜合性教育理論,是貫穿高校政治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現代教育的“信仰危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政治手段是國家為實現其統治方針的隱形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手段當中首當其沖的方式之一。在社會主義國家中,高等教育應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高級的專門人才,更是在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要想達到此目的,我們高校必須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正確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念。讓學生們在從校門踏入社會那一刻起,真正的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并把自己在學校中學到的思想政治理論很好的結合到生活實踐中去,做一名有責任感和上進心的出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在處理問題時,始終能實現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統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貫穿我們終身的學科,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這么重要的一門學科,我們高校應給予高度的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作為“靈魂工程師”,涵蓋個人的知識、情感、精神、意志和信心、信念等等方面的多重教育學科;它也是包涵在政治經濟學、人類倫理學、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具有指導性和觀念性的綜合性教育理論。通過對人的日常行為的教育,規范了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道德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內心思想,關注社會信仰,關注人生走向,積極思考和認真反思自身心理狀態、思想狀態、精神狀態在現實中與自我評價當中的改變和轉變過程。變自我被動改變向自覺主動轉變,從而將自身的前途發展和社會現實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形成知識、情感、意識、行為的和諧共存,在實現自身價值理念和道德情感與理想信念做到完美統一。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導向教育”,堅持“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關注學生的靈魂發展,即通過思想上的引導和教育來化解學生中存在的矛盾和困惑,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精神素質,實現學生精神世界的積極建構。[1]
第一,喚起現代教育的人文關懷
現代教育其實就是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之處與其規律,良好的體現在對學生的思想上的人文關懷和情感對接。一方面要強化與學生在思想和情感的溝通更加要加強在德育教育和精神導向對學生個體人格的塑造。通過德育工作教育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提高對生活中的善惡是非觀、美丑觀和事物優劣的分析鑒別力,進而提高學生對事物本質的分析和判別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另一方面還通過對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判斷和道德情操的培養,啟迪學生的思想,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實現學生德、智、能、行的協調發展。
第二,解除現代教育的“信仰危機”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2]在當今的社會,太多的學生信仰偏離,樹立正確的信仰方向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點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發揮正確思想觀念的宣傳作用,并及時占據正確思想的制高點。讓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并能把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應用的解決實際問題中去。教會他們明辨是非,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教育者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對待自己的信仰,放棄對錯誤信仰的追求,積極樂觀的去追求正確的價值觀。教育者還要做到呼吁學生們把弘揚民族精神和先進文化放在內心深處,并付諸于實踐行動。通過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的優秀事跡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培養學生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做到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振興中華作為他們的使命。
第三,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在高校思想整合教育課程優化中,教育人員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第一,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而言,其課程形式存在著多樣化、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的教學,也不應限于形式和內容,將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作為重點,通過德育教育的完善,注重細節教育,在日常管理的同時注重學生的情感培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和心智,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們達到與之共鳴,使學生在自主規范、思維意識以及自律行為提升的同時,進行實現政治活動的積極宣傳,滿足教學的核心準則。第二,在思想政治教學中,也需要教育人員注重對學生進行輿論引導,將組織宣傳工作作為重點,引導學生對國家大事以及時事熱點的關注,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感,從而為高校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提供保證。第三,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作為校園文化中的隱性教育內容,可以將其內容滲透到不同的實踐活動之中,教育人員需要通過對理論教育、實踐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內容的融合,為學生營造真實的思想政治活動形式,實現和諧校園文化的有效整合。
深入研究思想教育已經成為高校對學生思想教育發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培養振興中國偉大復興建設的可靠后繼人,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里程碑式的深遠政治意義。
[1]熊曉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新探與功能整合.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6期2008年11月
[2]塞繆爾·斯邁爾斯.品格的力量.劉曙光等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1.
[3]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
[4]許金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與改革創新.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第8期
[5]楊建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