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歡歡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探析高職學生德育課的教育方式
潘歡歡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教育近些年來蓬勃發展,職業院校的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在注重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如何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和道德素養,值得深思和重視。在重視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更要抓好高職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把他們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大國工匠。
高職學生;德育課;教育方式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當今社會發展,道德教育對每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大學生來說,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培養德才兼備的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內容之一。
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第一次明確系統地提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2]。就目前來說,高職學生的道德素質現狀總體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問題。(一)對道德的認知。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準,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大學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首先,他們認為自己都是有道德的人,也能意識到道德存在人的意識當中,引導支配自身的行為,是一種自律。但對于更高層次的道德卻不甚了解,例如,更高層次的道德標準,什么樣的道德理念是更高層次的,什么樣的行為是更高層面的道德行為。因此,在大學學習期間,向他們由淺入深的講授知識尤為重要。(二)對道德的踐行。高職學生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張揚、活躍、好動,但自律意識薄弱,甚至有時候不能控制自身的行為,得過且過,從整體上看,大致可以劃分成兩類,一類高職學生有著較高的覺悟,對道德標準有自身的認識,能夠自覺地做出符合一般道德標準的事,另一類高職學生過分關注于學習知識和技能,而忽視對道德的重視,只是心里清楚而已,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有時甚至會做出違背道德的事情。總之,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品質還需要加強引導、教育和提高,根據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從共性中區別個性,從他們道德品質的不同特點入手,促使高職院校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高職學生從年齡上來說已經成人,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趨于穩定,有其自身特點,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重要特征:(一)階段性。中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再加高中三年,經歷過高考后,升入大學學習,這種學制的劃分,客觀上使學生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因此個人道德的形成也具有階段性。就大學生而言,他們的道德素養還需要不斷的完善,比方說,缺少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的系統教育,尤其是職業道德教育,這也是大學生走進社會,參加工作中的關鍵性教育。(二)可塑性。大學生雖然三觀已經形成,但還有糾偏的可能性。人跟人是不一樣的,就道德品質而言,也存在巨大差距,有的學生還可能三觀不正,因此,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再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好開展教育工作的。那么對這些學生就要重新進行引導,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能夠改掉身上的不良習氣,樹立正確的道德是非觀念。(三)延伸性。延伸性在這里是指,學生學習的內容更加豐富,道德品質發展能夠得到延續,道德境界能夠得到提升。高職學生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無論是知識、技能還是道德品質。因此,這對高校教師的重要啟示就是怎么樣能夠產生效應最大化和長期化,學生能夠把學校養成的良好道德品質帶到自己以后的人生當中,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無疑是比較成功的。
有句諺語說到:“條條大路通羅馬”,對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方式也是如此。不拘泥于一種方式,一種方法,在我看來,方式方法有很多,本文試著從兩個主要層面對道德教育的路徑做出概括,一種是示范性教育,另一種是參與性教育。(一)示范性教育。首先,教師的示范作用是首當其沖的。老師的職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一種示范,示范給學生,即是言傳身教,大學里的老師在傳授專業的課程時,更多的應該在傳授做人的道理,即傳道,尤其是德育課的老師,德育課老師是道德教育的直接講授者,不僅僅要講授課本上的知識點,還要在講授知識點的同時注意課堂內容和授課方式方法的選擇,琢磨借助什么樣的現代化教學設備,采用什么樣的圖片、音頻、視頻等等,這些都是上好一節課需要重點準備的事情,準備的素材沒有新意和吸引力,學生就會思想拋錨,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就教師講授課來說,課程的重難點安排要突出,重在引導和啟發而不是灌輸,對于圖片、音頻、視頻的選擇要新穎、獨特具有吸引力,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作為授課教師在備課時要做的重點準備工作,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教師的人格魅力也具有教育作用,大學老師的知識水平較高,但同時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才會更能贏得學生的尊重,這對道德教育無疑是有潛移默化的幫助作用,因此,說到底這也是身為老師的示范作用。(二)參與性教育。首先,在德育課的課堂講授上,要把學生放在主動學的位置上,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互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利用課堂的寶貴時間,積極探討,由學生得出的答案,更能引起共鳴。其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活動,充分利用好校園活動這個平臺,特別是一些有關道德教育的活動,比如道德大講堂、法制報告會等主題鮮明的教育活動。在道德大講堂活動中,學生的參與性更明顯,需要學生結合道德大講堂的主題,編排內容,像朗誦、話劇和講故事等等,學生參與其中,更加深刻體會道德的內涵,增加對道德教育的認同感。最后,向榜樣模范學習不如去學做道德模范那樣的事,像學雷鋒做好事,學習身邊優秀的道德模范,進而去樹立優良的道德觀念,去做有品德的事,以模范為榜樣,去踐行道德。
高職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高職院校的教學也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從兩個方面探析了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教育路徑,只有將兩者兼顧,才能看見成效。
[1]鄧暉,姚曉丹,陳鵬.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指明方向[N].光明日報,2016年12月9日(01版)
[2]方鳳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
潘歡歡(1988-),女,陜西省西安人,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