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兩洋高級中學
淺談私立高中的教學
王玉
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兩洋高級中學
筆者曾在教學日記里寫道:“雖然他們沒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但他們一樣有渴求知識的內心?!弊鳛橐幻搅⒏咧械慕處煟缟蠐牟粌H僅是四十五分鐘的教學任務,更有教學背后隱藏的藝術性,怎樣讓學生渴求知識的內心化為求知的行動?在這里,筆者會試析一位母親成功培養孩子的實例。
這個孩子的成功,沒有什么別的法寶,只是母親變缺點為成績,從發展中看到希望,發現并欣賞每一點進步,給了孩子恰到好處的四次鼓勵。
如果說以前喜歡聽鼓勵、表場的話,是出于對自身價值的肯定;那么通過這個實例真切的明白了鼓勵對一個人的影響,不是表面上那么簡簡單單的,而是一生。由此聯想到了教學,母親的鼓勵成就了一個孩子的一生,作為教師,課堂上的一語鼓勵是不是會成就許多孩子的未來呢?
作為兩洋高中的一名教師,個人覺得針對學生應該進行鼓勵式教學。
前不久走進一位英語老師的課堂,是下午第一節課,讓人驚奇的是沒有一個學生睡覺,大家都興趣盎然的與老師一起互動,一起學習。如果作為是一名學生,一定會喜歡這樣的課,因為真的學到了東西;如果從老師的角度出發,很欣賞這位教師,因為她沒有讓45分鐘白白的浪費。她真的教會了學生,怎樣去學習,怎樣快樂的學習。
她教學的訣竅在于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動起來。首先在備課過程中,就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在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緊湊的同時,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使每個學生動起來,如回答問題采取拍桌子搶答法,小組比賽法,個人加分法等等,如果是關鍵性的問題,學生答的特別好,全班要擊掌以示表揚。或許您會覺得這些做法太小兒科了,這種方法適合幼兒園,或者小學,但筆者覺得做為一個人,一個社會的人,無論大小,他都有被承認,被表揚的需要,只有滿足了這種需要,他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潛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上。
作為教師,要善于調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果說一節課是一次表演,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導演,把學生推到臺前,她們才是戲中的主角,她們演出成功了,也意味著導演的成功,否則不管導演做的多么出色,演員沒有演出來,也是一出登不上臺的戲。
鼓勵教學,就是通過學校、社會、特別是教師,對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取得的進步和成果及時給予肯定、加以鼓勵,借以激發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
第一、有利于維護自尊。一般地講,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叛逆心理很強。如果只揀缺點和不足去看這些孩子,必然有損他們的自尊心,影響學習積極性。因此,只要他們有一點進步,一點成績,就要及時加以肯定。這種美人之美的做法,不僅維護了學生的自尊,而且由于他們不同于小學生,其思維、認識、理解的成熟很容易讓他們從小小的肯定中逆向尋找到不足之處,從而悟出正確的結論,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產生一個飛躍。
第二、有利于增強自信。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常有的事,而這些孩子往往中學成績不佳,易動搖學習信心。上學期在期末考試補課期間發現有幾名男生學生態度不端正,究其原因發現,他們期中考試成績不錯,但期末成績不佳,一次的不理想就動搖了學習的信心,幾個人一串通,索性不想學了,看到這樣的情況,作為教師內心真的很著急,于是摸索著找個別同學談話,給他們打氣,并在課堂上把一些看似有難度他們又能答上的問題拋給他們,讓他們在課堂上找到自信,幾天下來,他們慢慢進入了狀態。
第三、有利于提高興趣?!芭d趣為求學之母”。興趣要靠培養已成共識。這種培養,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就是要靠鼓勵去引起學生的興奮,培養、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寫一點什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讓他們找到興趣所在,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第四、有利于減輕壓力。鼓勵教學通過藝術的、科學的鼓勵措施,讓所有學生保持自尊、增強自信、興致勃勃,那么不僅不會把學習當作苦差事而感到壓力,相反,還會“不怕勞苦,因為心里甘甜”,“把學習當作是一種高層次的快樂,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第五、有利于健康身心。被人關愛和欣賞是人的基本需求。這種感受引發人的滿足感,幸福感和愉悅感。鼓勵教學給予的肯定和鼓勵,必然增強他們的這種感覺,讓心態處于實在、飽滿、積極的狀態。這種心態給予人的身體有著良性的激發,表現出來的就是精神煥發,昂揚向上,當然對身心的愉悅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鼓勵教學,能使學生在自尊中努力,在自信中鉆研,在興趣中提高,在參與中展示,在過程中滿足,這是筆者想把它作為教學的基本方法的主要原因。這只是心中的一點天真的想法,教學的路上,沒有擺在眼前的果子可供你享用,如果真的想在這條路上看到鮮花,真的需要用辛勤播種,用汗水澆灌。
教師緊緊把握學生學習的心理需要,把各種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穿插起來,通用真誠的鼓勵使孩子愿學、樂學,質疑--解疑--提高--升華,根據學生實際,把解決課堂生成的問題當作自己教學的重點,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真正做到以學定教,教學相長。
如果可能,筆者愿意一直默默地站在"臺下",做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鼓勵者。學生則一直處于"臺前",或讀書,或提問,或講述,或質疑,盡享學習的成功和快樂,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讓學生開心的上好每一節課,學有所得,讓他們在每次考試中都能答出自己理想的答案,那么,在作為教師的考卷上,也寫出了理想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