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壽燁 海陽中英文學校
新媒體對高中生消費行為影響研究
于壽燁 海陽中英文學校
在新媒體時代,高中生消費行為特征非常突出。新媒體出現了這些特征:泛化信息的發布主體、混淆受眾的價值取向、強化消費的示范效應、陷入消費的虛幻空間等。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本文針對新媒體對高中生消費行為影響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
新媒體 高中生 消費行為影響
新媒體是通過以互聯網作為傳播媒介而發展起來的。它的開放性和快捷性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網民的構成中,學生也占據了較大一部分比例。因而,對高中生群體消費行為影響的研究,具有較大的意義。
(一)新媒體介紹
新媒體這個詞最早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現的,首次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的技術研究所所長在一份商品開發計劃中提出來的。從此之后,新媒體這個詞從美國開始變得流行起來,并且在世界多個國家傳播。新媒體這個概念是廣泛的,不僅能夠借助數字技術、無線通信網技術,而且能夠通過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信息和服務。
(二)新媒體的特點
新媒體是一種傳播媒介,它作為當代的主流傳播媒介,正在逐漸代替傳統媒體的功能。新媒體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改變,其自身具有下面的特征:第一,發展速度快。這跟新媒體的門檻低、操作方便是有很大的關系的。隨著新媒體的普及,線上購物越來越火爆,其發展速度是驚人的。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昨天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4.67億,占網民比例為63.8%。第二,融合度高。跟傳統媒體不同的是,新媒體融合度更高,性能更加好。比如,微信是一種聊天工具,現在已經具備了支付功能,能夠為我們的消費提供更多便利。新媒體的不斷融合,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這也是新媒體迅速普及的原因之一。第三,自主性較強。在新媒體背景下,我們發表言論更加自由,獲得信息的渠道更多更迅速。使用新媒體,就能及時了解時事新聞。新媒體已成為自主言論的重要平臺。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形態在不斷發展改變,新媒體的新特征對我們高中生的消費觀念和行為都有較大的影響。
(一)泛化信息的發布主體
新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形態。以前,傳統媒體的傳播是一點對多點。而新媒體出現之后,每個人都能夠將信息發布和傳播出去,傳播的形式是多點對多點。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雙向互動傳播是非常普遍的。信息發布的主體泛化,網絡手段的多樣化,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新媒體不僅可以通過文字圖片,還可以借助聲音和視頻的形式對我們高中生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目前,我們高中生獲取得到的消費信息大多來自于商業宣傳和廣告,還有身邊的同學和公眾人物等。
(二)混淆受眾的價值取向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發布中心的地位不復存在。也就是說,傳統媒體的權威地位下降了許多。在傳統消費價值文化中,勤儉節約和艱苦樸素等優良傳統被光怪陸離、色彩繽紛所取代。在我們高中生身邊,到處都有人議論網絡紅人和娛樂明星八卦新聞。特別是在對明星模仿的過程中,我們高中生的消費行為都在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我們的價值觀正在受到影響。在多元化的消費中,消費價值觀沒有對與錯的區別,只有選擇的差異而言。在購買消費品的過程中,我們同學中經常有沖動消費的行為。在虛擬的環境中,高中生的消費價值觀正在逐步受到影響。
(三)強化消費的示范效應
在新媒體時代,移動智能設備飛速發展,社交媒體得到了廣泛使用。在這種情況下,私人化的生活細節更容易通過網絡展現。我們在社交媒介中,經常可以看到朋友或偶像的穿著打扮,以及他們的旅游相冊,甚至他們使用手機的品牌和型號都能夠通過微信朋友圈得到展示。這些消費細節,無疑對我們高中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是一種示范效應。通過新媒體傳遞的信息,我們也可能出現模仿他們消費的行為。如果家庭條件不好,生活費不夠,就會出現盲目消費的現象。
(四)陷入消費的虛幻空間
新媒體時代也是一個大數據時代,各種各樣的媒介向我們高中生輸送了大量的信息。面對個性化的媒介,我們能夠進行主觀地信息甄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進行交往,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購買。面對大量的虛擬信息,我們很難將虛擬形象與客觀現實區分開。這跟我們身邊環境的特點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在虛擬的媒體環境中,我們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被一步一步地沖淡了,虛擬空間與真實世界的距離越來越遠。
高中生消費者在享受網絡新媒體帶來的快捷方便時,也應該提高警惕,合理消費。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1)提高警惕,安全消費。同學們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不貪圖小便宜,不斷學習網購的防騙知識。(2)貨比三家,精明消費。我們應該多比較,查閱用戶評價,挑選正規廠家的產品。切勿貪圖價格便宜,要明白“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3)合理規劃,理性消費。我們應該做好理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消費,切勿跟風、攀比,也不要盲目標新立異,沖動消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4.
[2]馬紅軍.網絡購物風險分析及消費者應對策略探討[J].電子商務,2011,4:26-27.
[3]王寧.消費的欲望:中國城市消費文化的社會學解讀[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77.
[4]王淑玉.和諧社會中青少年現代消費觀教育的構建[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6).
[5]匡文波.“新媒體”概念辨析[J].國際新聞界,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