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斐斐 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淺談供應鏈金融風險預警與防控
孫斐斐 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供應鏈金融風險自身具有較強的隱蔽性與復雜性,加上影響因素的不確定性,已經成為阻礙供應鏈金融發展的主要問題,因此必須采用有效措施來防控供應鏈金融風險,強化供應鏈金融風險預警能力,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以拓寬銀行業務服務渠道,提高第三產業競爭力。本文主要研究了供應鏈金融風險預警與防控,以供參考完善。
供應鏈金融 風險預警 防控措施
供應鏈金融即在分析供應鏈內部交易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自償性貿易融資信貸模型,并通過資金流導引工具對核心企業、物流監管的風險控制變量進行分析,為供應鏈的各企業提供封閉的授信支持、結算與理財等金融服務,以有效解決資金流與整體供應鏈的資金不通暢的問題。因此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預警與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種金融創新模式,供應鏈金融發展所面臨的金融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核心企業的信用風險。由于供應鏈融資的信用前提是核心企業的管理和信用實力,因此隨著融資工具上下浮動,金融風險也會擴散。在這一情況下,雖然金融利益已集中到核心企業中,但金融風險也會集中,一旦供應鏈某個環節出現融資問題,便會擴散到整條供應鏈。(2)供應鏈各企業信息傳遞的風險。由于每一個企業都屬于單獨經營與管理的經濟實體,而供應鏈則是一種沒有簽訂協議與松散的企業聯盟,一旦供應鏈的規模不斷擴大,結構趨向于復雜化,供應鏈上發生信息錯誤的機會也隨之增加。(3)銀行內部的操作風險。供應鏈金融創新的地方在于在質押對象中新加入倉單與物流的過程,這一變化勢必影響到倉單與物流過程的定價評估結果。加上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大,會造成質押對象的價格出現貶值與升值的情況,增加了抵押風險,如果內部人員在抵押品的估值與評價中,選用操作方法不當或利用職務便利作弊,極易給銀行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4)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雖然國內的中小企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和大型企業發展相比,產業發展規模較小,訂單不穩定,加上資信低,財務制度不完善,企業信息不透明,不利于自身發展[1]。
(一)加強對授信企業的綜合準入管理
供應鏈金融是從整條產業鏈的角度出發,綜合評估供應鏈上各個交易雙方發生的交易,并提供與有關企業綜合授信服務。因此銀行需要根據供應鏈的整體運營情況,加強對授信企業的綜合準入管理,檢查已經獲得授信的企業經營情況,并確定各主體雙方交易的真實性,以評估供應鏈各企業的經營發展能力與實際履約情況。例如為了有效規避供應鏈金融風險,在企業授信前,商業機構需要安排工作人員,依據授信的流程,詳細檢查授信企業的市場份額、市場營銷、征信問題以及交易情況,對授信企業新城初步系統認識框架;結束企業授信工作后,需要加強對授信企業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規劃方案,確保授信企業能如期履約、合理營銷與正常運轉。
(二)建立緊急預警體系
基于供應鏈的網狀結構,一旦發生金融風險,便會順著供應鏈條不斷蔓延與擴散,愈發不可收拾。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對供應鏈條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分析,并綜合考量發生后的損失程度,將金融風險消除在萌芽前[2]。
(三)建立完善的企業征信系統
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能夠有效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因此我國銀行應建立完善企業征信系統,方便各金融機構了解查詢企業以往履約記錄、財務與資金流情況,以共同扶持信用良好的企業穩步發展,協同制裁資質不良企業,從而有效保證商業銀行授信資產的安全。
(四)優化業務操作流程,規范各操作環節
供應鏈金融操作的程序十分負責、環節眾多,操作風險具有多樣化,要想實現有效規避金融風險的目的,銀行必須依據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實際情況,合理優化業務操作流程,明確供應鏈上各企業的交易流程,并制定合理的業務流程方案,統籌安排工作崗位,明確工作人員的責、權、利,實現人崗一體、責崗統一。
(五)提高系統信息管理的水平
面對日漸壯大的供應鏈模式與日漸復雜的供應鏈結構,通過供應鏈信息系統平臺進行金融風險管理是必然發展趨勢。因此銀行應建立電子化的信息平臺,提升系統信息化管理水平,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集中管理供應鏈上各主體的融資情況,減少傳統以人工操作的空間,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化,從而為供應鏈金融發展創造平臺[3]。例如為了獲得融資的同時,降低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減小風控成本與潛在的損失,商業機構應針對供應鏈上不同行業風控建模中字段、參數、算法與權重的區別,建立在線動態風控模型系統平臺,并運用區塊鏈、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通過追溯貿易關系來耦合不同供應鏈上的節點,形成多條供應鏈之間的網狀關系,進行快速、批量信用授信,集中管理供應鏈上企業交易的應收賬款、質押存貨以及預付賬款,并匯總金融業務量、報表統計以及庫存等工作,以提升業務處理效率與防控風險。
綜上所述,供應鏈金融作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與為中小企業提供有效融資方法的關鍵手段,一旦企業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的存在,勢必增加供應鏈金融風險預警與防控的難度。因此商業機構與供應鏈上的企業需加強風險預防的力度,加強對授信企業的綜合準入管理,建立緊急預警體系與企業征信系統,優化業務操作流程,規范各操作環節,提高系統信息管理的水平,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技術支撐,從而促進供應鏈融資可持續發展。
[1]蔡韞.供應鏈金融風險防范[J].商業經濟,2016(8):151-152.
[2]吳春平.淺析供應鏈金融風險預警與防控[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38(1):54-56.
[3]李瀑.供應鏈金融風險防范的研究[J].中國商論,2014(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