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霽愷 四川大學商學院
淺談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影響
李霽愷 四川大學商學院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金融業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快速崛起,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巨大沖擊,降低了行業利潤率,但也做大了行業規模,在促進傳統金融業被迫轉型升級的同時,也為我國小微企業一直以來的融資成本高、難度大的問題提供了緩解辦法。文章以“我國互聯網金融業內涵”“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與反饋”“傳統行業應對措施”等多個方面做出分析。
互聯網金融 傳統金融 小微企業 商業銀行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簡稱ITFIN,就其概念與內涵,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但筆者基本贊同謝平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說。互聯網金融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網絡,將計算機終端與金融功能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包括融資、咨詢、支付、理財產品等服務在內的混合金融模式。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1.成本低
互聯網金融過程發生在網上虛擬空間,不需要線下物理網點的開設,由此省去了網點建設營運維護費用、員工薪酬等投資及管理費用。互聯網金融中,資金供需雙方可以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進行快速搜索與匹配,有效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現象,使得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信息獲取成本和融資成本降低。互聯網金融的公開透明,資金鏈雙方可以隨時掌握對方信息,查詢到對方財力狀況、投資情況、信用等級等信息,降低了風險成本。互聯網金融下的交易過程,去除了中介服務,減少了支付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
2.效率高
互聯網金融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網點的固定營業時間和地理位置不再是阻礙服務的限制;互聯網上業務大多為自主辦理,省去了人工排號、咨詢、查證、辦理等繁瑣手續與步驟。互聯網金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處理,減少了匹配、交易、查證時間,使得效率進一步提高。由于互聯網代為處理一部分繁瑣業務,甚至使得銀行、證券商網點的業務效率也得到提高。
3.風險特殊
互聯網金融一方面利用大數據、社交網絡收集獲取了客戶的大量征信類數據,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分析出客戶的風險偏好及財力狀況,更好的做到放貸前監管;在放貸后,繼續利用大數據跟蹤客戶的資金活動軌跡,實時監測并預測客戶的還款能力,控制放貸后風險。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現代信息技術本身缺陷所導致的技術風險使得互聯網金融的脆弱性異常突出:傳統金融業的系統性風險發生前一般有預兆、發生時范圍局部或可控,發生后進展緩慢有時間應對;而互聯網金融業的信息安全風險的發生基于網絡技術的特點,往往會是:突如其來毫無征兆、全網甚至全球風險傳遞、災難性的后果。
(三)互聯網金融的模式
1.p2p信貸
又稱點對點信貸,是指個人對個人的網絡借貸。借貸雙方利用互聯網平臺提供的中介服務,結合在一起進行匹配。借款人通過網絡平臺搜尋有能力出借并愿意承擔相應風險的貸款人,貸款人通過網絡平臺尋找適合其風險偏好以及更為優渥的利率條件,網絡平臺作為融資中介參與其中,并提供信息和對雙方進行信用評級,但是自身不吸儲、不放貸。
2.網絡眾籌
又稱大眾籌資,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創新創業者展示自己的創意,爭取公眾的關注和認同,為自己項目開展獲取啟動資金的融資模式。眾籌獲取資金方式不同于傳統貸款,發起者必須在規定時間內籌集到規定數額的資金才算眾籌成功,否則平臺將會退回已籌集到的資金;眾籌的報酬也不同于傳統貸款,一般有:產品或服務、股權權益、債權權益、公益捐贈等四種回報方式。
3.第三方支付
是指為網絡買賣雙方不直接進行錢貨交換,而是利用提供交易擔保的中介平臺進行市場行為。第三方支付平臺是具有一定信譽的獨立機構,它能有效規避網絡交易過程中潛在的違約風險,以支付寶為代表。
4.互聯網理財產品
互聯網理財產品主要指各種貨幣基金,其特點是:高流動性且高收益率、門檻低用戶多、散戶化且規模大、流程簡單操作方便,以余額寶為代表。
(一)優化資源配置,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小微企業一直存在著融資成本高難度大的問題,這是由于傳統金融主要依靠銀行利用利率吸引存款,將存款集中起來以后,再按照需求考察各個企業進行放貸。銀行擁有者巨大的存款量,小微企業同樣擁有巨大的需求卻得不到貸款,這一方面是小微企業自身實力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則是銀行的考察成本較高,時間也不足。而互聯網金融能有效化解這個矛盾,如p2p,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有效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程度,實現供需雙方快速有效匹配,節約了大量時間和成本。網絡金融使得更多的用戶能夠借貸成功,提高了資金的流動性,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
(二)加速金融業脫媒化
傳統金融業中,銀行幾乎壟斷了資金流轉活動,投融資、支付交易、借貸等活動都需要通過銀行這一媒介才能進行,股權投資也必須通過證券公司。在互聯網金融中,資金的供需雙方利用在線平臺進行搜索匹配,擺脫了對銀行的依賴。從支付角度看,虛擬貨幣有逐漸替代紙幣的趨勢,并且第三方支付也能替代傳統銀行繁瑣的支付程序,銀行的地位被邊緣化。
(三)推動利率市場化
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較為嚴格的市場利率管制,目的既包括有效維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也包括用較低的存款利率吸收存款后再用較低的下浮利率為國企提供貸款以發展國有經濟,這也客觀上導致了小微企業貸款困難。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會更主動握手更高收益的借貸雙方,閑散的資金會更多涌入類似余額寶之類的理財產品,小微企業也會更積極尋求p2p的幫助,嚴格人為設置的利率變得難以為繼,利率的市場化顯得更為重要。
(四)促進金融監管改革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增加了系統風險的可能:互聯網技術安全隱患具有不可測性和毀滅性的;一些不在資產負債表直接顯示出來的互聯網金融項目則進一步增加了潛在的風險;很多p2p項目并沒有擔保,違約風險較大。而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也能降低傳統風險: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的征信信息,計算機建立收益風險模型,比人工分析更加客觀不失真;利用社交網絡跟蹤用戶、云計算實時監測用戶還貸能力,能有效減少銀行的壞賬可能。
(一)升級產品業務、提升服務質量
目前看來,傳統金融業在客戶人數上依舊占有優勢,重新定位和分類客戶,升級自身產品業務使得更得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憑借自身多年良好的口碑、雄厚的資金、廣布的網點,以優質服務再次贏得市場。
(二)加強信息化建設
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不是對立關系,傳統金融業者也可以擁抱互聯網技術:提高數據信息處理能力,建立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風險評價模型;建設自己的互聯網平臺,基于自己多年的信息積累以及良好信譽,為小微企業提供網絡融資平臺;依托信息技術,大力建設智能銀行。
(三)加強人才儲備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金融與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將是未來金融業從業的主力,有意識的培養這類型的員工,鼓勵現有員工跨學科的進一步學習,有利于在全面互聯網金融時代占得先機。
[1]鄒藝,陶士貴.功能觀視角下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之間的交互發展[J].征信,2016(12):80-86.
[2]商凇齊.論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挑戰性影響[J].金融視線,2017(8):25-27.
[3]李超,駱建文.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策略[J].現代管理科學,2015(1):100-102.
[4]郝身永,陳輝.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短期沖擊與深遠影響[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5(2):96-104.
[5]王雅俊.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發展模式的效應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1):75-79.
[6]王敏成.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分析[J].金融視線,2014(9):137-138.
李霽愷(1989-),男,漢族,本科學歷,四川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