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年
長壽者必有高尚道德
孔子說:“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智)者動,仁者靜,知(智)者樂,仁者壽。”在孔子看來,長壽必須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礎上,必須加強個人的思想修養,也就是說健身要先健心,首先做個心懷仁術的人。這是因為道德高尚的人,節制貪欲、調控喜怒、心理平和、情緒不亂、氣機通順、血脈暢達,自然會身心健康,益壽延年。
過猶不及的健康理念
中庸是孔子的政治理念,也涵蓋著他的人生態度和健康理念。他主張“過猶不及”,無論做什么事都不可過分。孔子勸那些動輒憂愁的人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除憂愁外,怨恨也是一種不良情緒,應該加以克服。孔子還說:“父母在,不稱老,言孝不言慈,閨門之內,戲而不嘆。”這種修養不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或人際氛圍,而且也十分有利于身體健康。
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
孔子反對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的生活方式,他認為,人活著就該做些有益的事情。他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做”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生命在“做”中才能升華。那么,孔子是怎樣做的呢?“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多說別人好話”與“多交朋友”,是一個人人格健康的重要標志,而人格健康又是身體健康的最基本的保證。
孔子具體的養生方法
孔子不但倡導以德養生,而且具體而詳盡地指出了許多健康養生的具體內容和方法。孔子告訴我們,在健康養生中,既要注意保養身體,也要注意呵護心靈,只有身心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
?誅強調音樂養生 孔子曾陶醉于《韶》樂而三個月不知道肉的滋味。他精通音律。史書記載:“孔子無一日不歌。”說他每天都要詠詩和唱歌。孔子還善撫琴,他在彈琴時“神情莊重,四體通泰,目光遠大,壯志凌云”。
?誅強調運動養生 如孔子提倡“動靜以義”的養生之道,在強調“仁者靜”的同時,重視“動”的重要作用,其“射”、“御”等鍛煉身體的內容教授弟子就是明證。
?誅強調快樂養生 時不時搞怪一下,讓自己以及身邊的人獲得快樂。
?誅強調進取養生 指出“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意思是說有志向的人如果留戀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誅強調交友養生 指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因為結交到的朋友,其生活方式也會影響到自己,從而對健康造成或好或壞的影響。
?誅強調飲食養生 在提出“八不食”的飲食原則同時,還提出“肉雖多,不使勝食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盡管各種美味的肉類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時候不能讓肉食總量超過主食的總量。在孔子看來,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種類食物的比例,也是飲食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