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琤琤
摘 要:“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一生筆耕不輟,創作了許多非常優秀的小說以及話劇。然而,不止于此,他還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曲藝家,留下了大量的曲藝作品及曲藝理論著作。這些論著不僅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曲藝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就是對現在的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有一些借鑒。
關鍵詞:老舍;曲藝改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263-02
一、前言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非常喜愛民間文藝作品。其實早在漢代就有了曲藝,但那時候的曲藝還不成系統,只能算作小技能。到了五十年代,在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指導下,老舍更是達到了曲藝創作的高潮期。他不僅身體力行地進行曲藝創作,向大眾展示民間文藝的獨特魅力和實際功用。還憑借著對曲藝的熱枕,提出了許多對曲藝改革的獨特見解。這些見解對當時曲藝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全球化的沖擊,世界文藝舞臺上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我國的傳統民間文藝處于被“泛娛樂化”的社會風氣所吞噬的嚴重危險之中。在2006年5月20日,我國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名單里面,曲藝就已經存在了。可是即便如此,以曲藝為代表的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仍然處在危機之中。接下來,筆者就簡略談一下我國當下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問題以及老舍的曲藝改革對其保護的啟示。
二、因循守舊者大有人在
中國曲藝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曲藝藝人成為了國家的一員,再也不是被人看不起的“戲子”了,一些優秀的曲藝家還被稱為“藝術家”。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曲藝藝術也難逃厄運。文革結束后,曲藝藝術家雖然也曾努力的去吸引大眾的關注,可最終難敵流行文化的沖擊。
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觀點認為:我們要坦然面對曲藝藝術的衰落,消亡。按照自然規律,優勝劣汰。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藝術形式,沒有保護的必要。這是歷史發展規律,我們無法抗衡,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在筆者看來,這種看法未免有些太消極,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因為這種觀點僅僅將藝術看作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享樂方式,只看到了藝術所能夠給我們提供的即使的愉悅,而沒有看到它所蘊含的文化價值,以及它對于歷史與文化無法估量的意義?!雹?/p>
第二種觀點認為:不可盲目地對曲藝藝術進行創新,創新的前提是日復一日辛勤的模仿與繼承。那種未經過充分模仿的幼稚創新的后果是曲藝藝術的急劇下滑,甚至下滑到了業余水平。如若不能保證高品質的創新,還不如做一個保守主義者,這樣至少可以保證藝術的純粹。在筆者看來,這種說法固然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可是這亦是一種因噎廢食的做法,因為我們誰都無法保證自己的創新肯定就是成功的。況且沒有價值的創新是不會有長久生命力的,大眾有他們的審美,我們要相信大眾的眼光。
老舍也曾用驚人之筆論述過曲藝的出路在于改革,他一方面肯定了傳統曲藝有其合理存在的部分,也指出了若因循守舊,抱殘守缺,后果只能是坐吃山空。那時候的老舍還提不出應該批判的繼承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而對它采取更好的保護措施。可是老舍的改革實踐遵循了這一原則。用老舍自己的話說就是:“不要老吹師父好,而忘了師父在當時有創造,而且我們不創造就對不起師父。我們要超過前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敢創造即不敢吸收新東西,而我們的老一套也就衰落?!雹诶仙岬母母锸窃诒WC曲藝本質規定的前提下,對形式進行合理的修改。從而讓曲藝煥發出新的生機,再次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
老舍喜歡種花,他知道用嫁接的方式可以培養出新品種。這同樣創造性地用在了他的文學創作中,《茶館》就是老舍將中國的戲曲藝術融進了現代話劇的典范之作。茶館里有很多類似相聲的段子。還有《龍須溝》里程瘋子在劇終前的一段“數來寶”,即向大眾傳輸了道理,又傳播了傳統的曲藝文化。這種“嫁接”的方式為曲藝的推陳出新,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這種延伸的作品往往借助了其他更為有效的傳播手段,讓曲藝更容易被年輕人所接受。因此,我們當下的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也要像老舍這樣,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并不斷注入時代精神,使之符合當代審美。也可以在不破壞曲藝本質規定的前提下,創新多種藝術形式,永葆曲藝的藝術活動。
三、對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我們身處一個全球化的大時代,在這個時代里,我們大部分人已然具備了充裕的物質享受條件,因此有了追求更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曲藝開始受到冷落。一部分曲藝劇種已經出現了滅絕,還有很多只能依賴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茍延殘喘。因此如何讓曲藝在當下的嚴峻形式中得到有效的傳播與身份認同是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挑戰。為了保護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我們需要充分地認識到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老舍曾在《通俗文藝的技巧》這篇文章中,用了很大的篇幅給通俗文藝“正名”。他說:通俗文藝的宣傳性很強;在文字上也如同別種文藝一樣具備文藝條件,詞語非常清新;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結構嚴謹;幽默有趣。因此人們不應該輕視這個藝術門類。除此之外,翻看老舍的創作生涯我們可以看出,每當歷史處于一個變革時刻的時候,比如抗日戰爭的爆發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老舍總是首先運用民間通俗文藝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直接面對觀眾,把曲藝與現實服務相結合,充分發揮曲藝作用的同時,也激發了民眾投入抗戰的洪流以及對我們新中國的熱愛之情。像是在抗戰時期,他發表的曲藝作品集《三二一》。其中的《王小趕驢》《打小日本》等作品,只聽名字就有很大的鼓動宣傳作用。
老舍自己就曾說:“在戰爭中,大炮有用,刺刀有用,同樣的,在抗戰中,寫小說戲劇有用,寫鼓詞小曲也有用。我的筆須是炮,也須是刺刀?!雹劾仙岵粌H自己孜孜不倦的致力于推廣民間傳統文藝形式,還號召其他的作家也如同他一樣多寫民間文藝。在這一時期,老舍先后發表了《學習民間文藝》、《請多注意通俗文藝》、《寫通俗一些》《新曲藝應該更進一步》等理論文章,激勵廣大的作家,音樂家去關注曲藝。我們當代的作家如若也可以如同老舍這般辛勤的開墾曲藝這片土地,相信會有更多人意識到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性。就如同老舍在《新曲藝應更進一步》這篇文章中說的那樣:“人民不是不喜愛新曲藝,而是不喜歡敷衍了事的新曲藝。假若我們能更進一步,提高新曲藝,去滿足人民的要求,新曲藝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④
四、結語
綜上所述,曲藝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是不登大雅之堂,已經衰老、腐朽的文藝形式。它是通俗易懂,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同時還具有極強的宣傳性,承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資源,因此當下的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叵肜仙嵯壬鷱目箲痖_始,在曲藝這塊園地辛勤的勞作了近三十年,留下了大量的曲藝作品以及曲藝理論。他的曲藝改革思想是從實踐中得來的,不僅在當時有著深刻的影響,就是在現在依然具有可操作及研究價值。
注釋:
①傅謹.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80.
②老舍.老舍曲藝文選[M].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2:144.
③老舍.老舍生活與創作自述[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382.
④老舍.老舍曲藝文選[M].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2:120.
參考文獻:
[1]傅謹.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王棟.老舍抗戰時期戲、曲、新詩創作述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03).
[3]牟國勝.論老舍創作的大眾化道路[J].文史哲,1982(04).
[4]陶立潘,櫻井龍彥(主編).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論集[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