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甜
【摘 要】《登高》同課異構的公開課觀摩,給了我深刻的思想啟迪,讓我對語文和語文教學的本質內(nèi)涵,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將注重學科知識能力與學科教學知識能力的提升,講出一堂堂精彩的語文課。
【關鍵詞】語文;語文教學;視頻觀;好課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54-01
近日,學校舉行了中學語文教師《登高》同課異構的公開課比賽,兩位語文老師都努力展示自身的長處,給觀課教師和我們這些即將步入語文教師崗位的實習生奉獻了兩場精彩的精神盛宴。對于《登高》的文本解讀,在此我不想贅述。我僅談談自身不太成熟的聽課感受和對我的思想啟迪。
第一位上臺的頭發(fā)花白的老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授課。激情導入后,教師點名讓一名女學生上臺默寫《登高》全詩,同時播放配樂朗誦,一個細節(ji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女同學默寫完畢準備下臺時,老師伸出大拇指,給予肯定與贊揚。這令我想到了竇桂梅老師在課堂上會拍拍學生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等一些鼓勵動作。或許,為人師表,有時候這樣看似不經(jīng)意的小動作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肯定。這些細微的動作,是教師親和力的表現(xiàn)。教師的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感,只有發(fā)自肺腑地去愛學生,才能真正地親近學生,關心學生,才能激發(fā)學生對于知識的追求。只有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當作自己的親密朋友,才能容忍學生的缺點,尊重他們的話語權,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觀摩課結束后,一位老教師在集體評課時的一番話給我很深的思想啟迪。
(一)關于什么是語文?葉圣陶先生曾說:“平時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叫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在他看來,語文是語言與文章。“一語三文”,通過速讀語言,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之美與文學之美。
(二)關于語文教學。講臺是舉起學生的,不是舉起老師的。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這名老教師用半輩子的教育經(jīng)驗總結認為還應該加上一個“思”。學生的獨立思考,邏輯思辨,才能立足長遠,開創(chuàng)未來。語文課堂上講什么比怎么講更重要。教學最重要的是教什么,也就是怎樣設計教學內(nèi)容,怎樣突出教學重點,怎樣突破教學難點。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科優(yōu)秀文化的滲透。比如《登高》中,憂國憂民的情懷、雄渾壯闊的意境、詩歌的押韻美、意象的選擇與組合等等。教師要通過多讀唐詩,特別是送別詩,感悟詩歌情景交融、起承轉合、煉字煉句的藝術,感悟詩人的身世與家國情懷。
(三)語文教師要有視頻觀。當今有許多人用各種原因反對使用多媒體教學。其實,多媒體的應用與否,取決于學生的需要。巴班斯基曾提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現(xiàn)在的中學生生活在一個網(wǎng)絡與視頻充斥的時代,一味講授書本知識有時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少而精地使用多媒體是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體現(xiàn)。
(四)如何設計一堂好課?一堂好課要靠近“美”和“思”。在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四大文體中,詩歌是最難鑒賞的。因為詩歌用最少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nèi)涵,要求教師用朗讀或朗誦去觸摸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對于詩歌的解讀,律詩的意境美、對仗美和韻腳美,都要充分運用學科的美幻意識。一節(jié)好課,要看課堂中的學生有沒有思考與論辯,在思考與論辯中進行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升華。比如,杜甫的《登高》中,“無邊落木”與“滾滾長江”的對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景的對比,讓學生展開現(xiàn)象,補白無邊落木蕭蕭而下,滾滾長江奔涌而來的聲勢宏大的場面。在景與情的對比中,感悟詩人對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慨嘆。
(五)對語文教師的希冀。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科知識能力與學科教學知識能力的提升。任何一堂好課,都是長期閱讀的結果。功夫在詩外。沒有深厚的學識修養(yǎng),沒有博覽群書的深厚功底,就講不出多么精彩的課。語文教師要多讀書,多讀詩,多背誦同類詩歌。比如教學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三》時,如果能把《秋興八首》的八首詩歌,達到熟讀成誦,在教授《秋興八首·其三》時,就會得心應手。教學重點的突出,教學難點的突破,詩歌情感的感悟,教師就會胸有成竹。教師要多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顆善于感悟的心靈。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學科知識能力與學科教學知識能力上有顯著的提升。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要有課題意識,多參與課題的研究。通過課題研究,引導教研,進而引導教學,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與能力。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要敢于承擔公開課。公開課是教師成長最迅捷的方式。公開課會讓教師更細心、更專心,最終的受益者還是學生。當老教師擺脫名與利,敢于承擔公開課時,那是更可貴的。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永遠刻在我們心底的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