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于2014年頒布并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提出了具體要求,對進一步提升其內部管理水平起到指導性作用。基于此,本文結合當前國內高校財務存在的問題:財務預算管理不科學、財務成本控制不嚴格、財務人員素質不高等,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指導下,通過研究高校財務內控制度建設的研究,從制度建立、監督機制、人員能力提升三個方面入手,探討高校內控制度建立的途徑,以期健全完善高校財務風險防范機制,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發展。
關鍵詞:高校;內控制度;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高校的經濟業務往來也出現了多樣化發展。結合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財務內控制度并嚴格加以實施,能夠為高校財務安全保駕護航。
一、高校財務內控制度體系存在問題
(一)財務預算管理不科學
高校財務預算是高校各項組織活動收支的依據,貫徹高校整個財務管理的始終,財務預算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然而,當前高校在財務預算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預算編制缺少實際數據支撐。很多高校的財務預算編制缺少預算執行部門的參與,預算的制定者也不主動深入預算執行部門調查,獲取基礎數據,預算編制信息不全致使預算管理不到位;
2.預算執行缺少相關部門的配合。由于預算的編制主要由財務部門完成,而預算的執行部門涉及到高校所有部門,一些部門的領導權力過大,造成財務部門無法進行嚴格監督;另一方面,高校“重申報輕執行”的思想盛行;
3.預算監督考核機制落后。目前,很少有高校建立了完成的預算考核機制,在年末對預算執行情況盤點時,無法對預算執行不力的部門進行懲罰,也不能對嚴格按照預算執行的部門進行獎勵。
(二)財務成本控制不嚴格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招,高校財務出現支出范圍更廣、名目更加繁多、額度也越來越大的特點。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將每一分錢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是當前財務成本控制的主要內容[2]。然而,當前我國高校在財務成本控制方面也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財務成本控制缺乏目標。企業經營的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而高校作為非盈利單位,其經營運轉的目標顯然不是“利潤最大化”。因而,很多時候高校的財務成本控制被忽視了,并沒能形成明確的財務成本控制目標;
2.財務成本管理意識不足。主要表現為領導忽視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對財務和會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其工作主要就是“付款”;對經費支出的隨意性強,財務無法行使控制和監督的職能。
(三)財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人力資源管理始終是一個企業或單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涉及到高校財務人力資源管理即是要求對高校財務人員的品質、業務能力的管理。一方面,高校財務人員個人品德的管理是基礎,很多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的個人品質有待提高,缺乏敬業精神,甚至有些人員道德品質低下,與外部串通提供虛假的財務信息,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另一方面,高校財會人員的業務能力也急需提升,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沿襲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不太適應,要求高校財務部門引進新的“血液”或培訓新的知識,改變高校財務人員的傳統意識和落后的知識技能。
(四)對財務內控制度建設不重視
許多高校由于尚未引入財務內部控制的管理,因而高校領導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了解不夠透徹,認為內部管理控制即是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全部內容,因而將內部會計控制取代了內部財務控制。內部控制的五要素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及對控制的監督。目前,高校的內部控制很多沒有全面的在這五個方面展開切實的行動和措施,往往側重于五要素管理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就認為是已抓住了內部控制的精髓,殊不知內部控制的五個環節缺一不可,每一個要素的把控都將影響其他要素作用發揮。因此,可以看出高校對于提高財務內控制度體系建設重視程度不夠。
二、高校財務內控制度建設
(一)建立規范的財務內控制度體系
財務內控要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引入制度的約束。因此,高校必須立足于自身發展特點,結合高校長遠發展的整體目標,建立一套切實有效可行的財務內控制度體系。由于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張,使得我國高校管理規模都較大,需要協調的關聯方的層次、幅度也較大,因此做好調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調研取得基礎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歸類、分析及匯總形成內控制度建立的基礎數據源。對于完善財務內控制度體系進行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財務內控制度。為了保障財務內控制度體系高效的運行,各大高校應該建立獨立的關于財務內控管理的部門。基于當前我國高校財務內控制度的現狀,結合未來高校財務管理的需要,本文認為高校財務內控制度的建立需遵循以下五個原則[3]:
1.有效性原則。高校財務內控制度的建立必須具備高度的權威性,是高校教職員工開展教學或業務活動的指南。
2.審慎性原則。風險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內容,高校必須謹慎行事,時刻防范風險的發生,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
3.全面性原則。高校財務內控制度的全面性原則要求落實到高校每一個部門,無一例外的都必須接受內控制度的約束。
4.及時性原則。社會的發展瞬息萬變,高校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新事物”,這就要求高校內控制度建立中考慮制定應對“新事物”的措施。
5.獨立性原則。獨立性原則是指內控制度的監督部門和執行部門分開。
(二)建立健全內控的監督評價機制
首先,健全監督機制。開展內控的監督評價機制的基礎是首先必須形成健全的監督機制,而檢驗監督機制是否符合要求
的標準是對內控的所需要控制的所有環節是否都涉及到,能否對所有環節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即將所有環節都環環相扣的結合起來。其次,監督機制的實用性。監督機制的實用性要求能否將所有環節的控制都依照現有標準來實施監督執行,執行的結果是否立足于高校的特點。再者,內控監督機制的目標與高校的整體發展目標要一致。內部監督機制必須為高校發展的目標服務,唯有這樣才能使內控對各環節的控制實現和諧統一。最后,保證內控監督機制的經濟性。內控監督機制必須控制成本,如果所需的成本太高則該監督機制肯定無法長期有效實施[4]。
(三)財會人員管理理念轉變及素質提升
第一,高校財務管理者和員工觀念的改變。為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實行高校的內控管理,要求財務人員改變傳統管理理念需要改變。逐漸從報賬制的會計向管理型的會計轉變,與市場經濟中的企業財務管理類似,形成高校特有的經濟收益理論觀念,逐漸把高校的辦學成本和收益統一起來。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畢竟高校作為非盈利機構,為師生能夠創造舒適的學習研究環境、滿足師生對教學環境的需求是這一切行動的基礎。
第二,內控監督機制的建立也要求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財務人員素質的提升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提升財務人員的知識技能。高校財務內控制度的實施可能對業務流程的結構和順序進行重構,每一個員工按其工作角色分配到新流程中去。對員工進行財務內部控制理念與技術方面的培訓,使其逐漸掌握應有的技能,特別注意,培訓是要分階段的,當員工掌握了低層次的技能之后,要繼續進行更高一層次的培訓,同時把培訓不斷加強,使他們能勝任新的職位。聽取他們的建議,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如此,便能能讓員工能創造效益的同時,也是對員工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雙方都會因此獲益。另一方面是財務人員職業道德的提升。財務人員必須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水準,掌握基本的職業道德知識,并處處彰顯職業道德素質,才算是一名基本合格的員工。
三、結語
高校的財務內控制度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并不斷運用PDCA的方法對高校內控制度建立實施循環管理,以此便能不斷完善高校財務內控管理,為高校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姚雪源,盧云.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問題研究[J].經濟師,2017(02):118-120.
[2]姚雪源.高校財務成本管理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7(06):49-51.
[3]袁路明.關于高校內控制度建設的思考[J].經濟師,2001(10):267-268.
[4]晏燕.當前高校財務管理內控制度的問題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3(2):94-94.
(作者單位:西安理工大學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