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編者按:
A股上市公司2017年三季度報披露工作已經結束,根據Wind資訊數據,今年前三季度,A股3408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7.72萬億元,同比增長21.47%,相比上半年21.94%的同比增長率,增速略有下降;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為2.56萬億元,同比增長18.3%,與上半年16.3%的同比增長率相比,增速則有一定程度加快。
由于三季度業績往往可以預示公司全年業績表現,因此當上市公司和掛牌企業們三季報披露結束后,市場行情變化以業績為導向的趨勢也愈加明顯。Wind資訊數據顯示,目前兩市共有1126家上市公司對2017年全年業績進行了預告,其中495家預期全年凈利預增下限為正,且其中的149家表示凈利潤將至少增長100%。2017年的剩余時間,以業績為核心的炒作或將成為市場的主要方向。
營收與凈利潤的持續增長,進一步確認新時代的基本面特征:經濟平盈利上。海通證券從過去1-2年來中國大類資產表現出發分析指出,中國正步入經濟平盈利上的階段。新時代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從加大要素投入轉變為依靠創新驅動,基本面特征表現為經濟平而盈利上。經濟平、盈利上是新時代的特征,這是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特征,日本曾經在1975-89年經歷過。微觀盈利向上源于產業結構優化、行業集中度提升、企業國際化加快。在產業結構方面,過去1-2年消費ROE維持在11%-12%,科技為8%-9%,而周期為5-6%,盈利能力較強的消費和科技占比提高推動整體業績改善。在行業集中度方面,行業集中度提升進一步強化龍頭地位,龍頭經營效率更高、盈利能力更強,績優龍頭將推動整體盈利改善。(詳見8頁《經濟平穩、盈利向上趨勢進一步確認》)
從板塊上來看,三季報來主板同比增長18.2%,與中報增速相比上升2.1個百分點,主板業績增速在上個季度有所回調后,重新回到上升態勢,持續保持歷史增速高位;創業板同比增長7.2%,與中報增速相比上升1.6個百分點,創業板業績增速在連續5個季度大幅下滑后首次回暖;中小企業板同比增長23.9%,與中報增速相比上升0.1個百分點,總體保持穩定。
從行業來看,周期行業的盈利情況仍要好于非周期行業。在今年上半年呈現回暖的上中游周期性行業,在三季度依然保持凈利潤高速增長趨勢,中上游周期性行業成為引領A股業績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采掘、鋼鐵、有色金屬、建筑材料、機械設備、電子等行業業績十分靚麗。而從業績增速變化來看,食品飲料、醫藥生物、休閑服務、紡織服裝等大消費,成為連續兩個季度持續回升的行業。其中以白酒股貴州茅臺(600519)前三季盈利199.84億,同比增長近60%;第三季度凈利同比增長138%的表現直接催生消費股大漲。(詳見10頁《周期持續景氣消費估值切換》)
當然,基金持倉依舊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三季度公募基金季報已經完全披露,其資產配置狀況也開始浮出水面: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在2017年三季度保持了穩定增長,其中債券配置規模大幅增加、股票配置規模小幅上升。配置股票的資產總值達18647.5億元,比2017年二季度增長了541.8億元,環比增幅為3.0%。而就配置股票的行業和個股來看,與二季度相比,電子行業持續受追捧,而大消費和周期細分行業的配置狀況卻有所分化。(詳見12頁《基金持倉:消費和周期抱團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