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
四季度走勢不容樂觀
金鼎
上周我們文章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們判斷股市短期還有陣痛。”本周大盤確實很是糟糕,似乎與債市也有一定關系。
10月15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演講,提及國內杠杠率問題,年內首次提及要警惕“明斯基時刻”。10月19日,在當天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團組討論上,周小川介紹如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時表示,要重點防止“明斯基瞬間時刻”出現所引發的劇烈調整。
當天,港股對周小川發言反應更為激烈,午后暴跌552點跌幅1.92%。內資機構將此解讀為這是對周小川講話的誤讀,反映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及上市公司盈利的趨勢仍缺乏正確認識,仍擔心中國債務、杠桿等系統性風險。10月30日,國債期貨大跌,收盤創下上市以來新低紀錄,銀行間現券收益率同步大幅上行,刷新三年以來新高。債市跳水,引發股市恐慌,盤中一度跌1.5%創月內新低。
當前媒體的輿論導向和市場的主觀預期都還沒有對“真實通脹或已經超預期”這種風險釋放做好預期管理的準備,這就意味著一旦通脹預期的釋放變得不可避免,那么其對市場的沖擊力、對預期的傷害要比我們想象中的大很多。
我注意到,近期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利率并沒有出現趨勢性上升,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一直保持凈投放,但在這一有利環境之下債券市場卻是持續地回調。我不認為這能夠用簡單的強監管、資金緊張預期提升這幾個表面因素來解釋,我們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作為對經濟運行最為敏感的也是最市場化的資本動向(直接體現為利率、股市、債市的走勢),比起更多受到官方統計口徑和方法影響也多少受到政策影響的CPI數據來說,已經領先于CPI的數據開始防范通脹數據超預期這一種“系統性風險”。
我認為,四季度資本市場應著重注意的一個風險:資金面有可能率先開始反映出通脹風險釋放的不確定性問題,盡管這個問題現在看起來還處在水面之下,但其實際影響恐怕還會持續更長時間。所以短期股市的走勢估計很是磨人,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當然,盡管如此,我一直看好的半導體板塊近期卻大放異彩,對于這個板塊,依然建議大家積極關注。以前我們一直強調半導體行業幾個關鍵的投資邏輯,一個是國家政策的扶持,第二個是產業整合,在短時間的兆易創新就體現了我們一直強調兩個重要的行業投資重點。從國家戰略上的角度來看,其實最近幾年大家也很清晰地看到從14年開始,各項政策跟前面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力度,我們的政策的扶持方式變化,扶持力度不斷加碼,其實都有不斷的變化。從國家角度去投資,有利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作戰,可以統一化去對抗海外競爭,去實現國內行業的整體進步。
除了政策面,大基金方面到現在第一階段是2014年10月份成立的。第一期可能規模本來預計是1200億,募集的時候是募集到了1387億,也投了很多項目,大家可能也耳熟能詳,上市公司有很多。其實到現在差不多可能大體上第一期很多都結束了,估計可能還有小幾百億,可能還沒投完。所以第二期的大基金也正在商討之中,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第二期基金有可能規模比第一期還要大,這就體現了國家對集成電路行業的重視。
剛剛講的是主要邏輯,從主線我們怎么去把握整個板塊的投資機會。我覺得從三個方面去把握。第一個建廠的機會,第二個產業整合下的機會,第三個漲價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