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娟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場需求不斷呈現出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特征,其中消費者對于文化旅游消費的需求明顯增加,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數字顯示,文化旅游正以10%-20%的年增長率發展,歐美有近70%的旅游者都進行文化旅游消費,因此預測在21世紀文化旅游產品增長率將超過自然旅游產品增長率。
關鍵詞:體育文化 體育旅游 融合發展
一、體育文化與體育旅游融合的理論基礎
旅游業作為包含“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綜合性產業,具有高關聯度、產業鏈長的特性,目前已表現出跨界融合的發展跡象。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體育文化與體育旅游關系密切、交叉滲透、不可分離。一方面,文化是旅游的精神和靈魂,沒有文化的旅游沒有魅力。另一方面,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傳播渠道和交流方式;旅游是文化繁榮的重要支撐,旅游產業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沒有旅游的文化缺乏活力。旅游的過程其實就是對文化的追尋和體驗,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因為旅游而以更加顯現的形式來傳承和發揚。旅游,文化是其屬性,文化又是旅游的靈魂。文化與旅游之間邊界模糊,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交叉滲透、不可分離,兩者之間的產品不斷融合,最終創立了被市場認可的文化旅游產業這一新型業態和文化旅游產品這一新型共生產品。
二、體育產業與體育旅游融合困境
體育及旅游產業人文社會文化意識淡薄,體育產業政策、法規、制度不健全。我國西部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滯緩與其政策、法規、制度不完善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主要表現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市場管理缺乏高層次的立法,行政法規不健全,科學的市場管理和經營模式不成熟,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缺乏長期和穩定的政策扶持,市場管理不規范,職能部門重疊交叉、責權不清、效率低下。
體育旅游領域對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共享與利用不足。我國西部民族地區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性和不平衡性,其表現在為了地區利益,各自為陣,統籌管理差,宏觀調控不夠,項目建設重復,產業結構類同,自身優勢特色顯現不出,缺乏體育旅游發展的總體規劃。此外,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阻礙了體育旅游跨地區的合作,致使體育旅游資源共享利用受限,自主開發的體育旅游產品設計能力有限、科技含量較低而相互延伸受阻,民族體育旅游產業層次和效益不高,在整個體育產業結構中,民族體育旅游主體產業所占比重較少,產業結構之間發展不平衡。
體育旅游領域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支柱產業和專業人才缺乏,旅游基礎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和旅行社職能有待加強。調查資料顯示,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經營體育旅游、體育旅游社團不少,有一定投資規模和影響力。但在其所開設的體育旅游項目中,絕大多數生命周期較短,旅游產品競爭力不高,體現在開展以名山、名水、名園為吸引力的健身活動雖多,但旅游項目內容中涉及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較為少見。民族體育旅游產業的組織形式普遍存在于小規模、分散化的經營狀態,缺少規?;图s化的產業集團,缺少懂經營、懂管理、懂法律、懂體育、懂旅游的高素質的體育旅游人才。此外我國西部民族地區交通狀況、旅游基礎設施和旅行社職能系統的滯后狀況也是制約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現有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網的條件與開發西部民族地區體育旅游的需求不相適應,旅游、交通與住宿條件面對大量的人流、物流還不能滿足發展需要。隨著西部民族地區體育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現有的五星級酒店(賓館)、四星級酒店(賓館)、三星級酒店(賓館)及旅行社團己不能為中外游客提供優質服務和發展平臺保障,旅游基礎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和旅行社職能有待加強。
三、體育產業與體育旅游融合發展路徑
產業融合路徑有四種,分別為:資源融合、技術融合、市場融合和功能融合。
1、深入挖掘體育文化資源。文化資源是人們從事文化生產或文化活動所利用或可資利用的各種資源。文化資源是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原材料”,如果文化資源挖掘不足,資源融合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國歷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觀眾多,文化資源非常豐富。近年來,歷史文化研究成果逐漸增多,為產業融合提供了較多的素材。但目前對易于打造成文化產品的經典故事、文化符號(地標)、生產生活原型場景、民歌、舞蹈、神話傳說等方面研究明顯較少,這勢必不利于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因此,應著重從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角度進行深入挖掘,為文化資源向文化產品轉變做好鋪墊。
2、打造體育文化旅游產品。在深入挖掘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如何將文化資源打造為文化旅游產品是產業融合的關鍵。在產業融合初期,文化產業具有融入旅游產業各環節的機遇,此時,產業融合處于隱性的發展階段,隱含有巨大的發展契機,政府和企業只有找準和把握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的融合點,才能順利將文化資源打造為文化產品,在滿足游客消費需求的同時使傳統文化重獲生機。在將文化資源打造為文化旅游產品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下面兩個基本原則。
3、以市場為導向。體育文化與體育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是以旅游者的需求變化為導向的,其根本動力是旅游需求變化,旅游方式與旅游類型多樣化是促成旅游產業融合的決定性因素,文化資源豐富并不意味著產業融合能輕易實現。事實上,產業融合不僅是產業轉型的需要也是在市場機制引導下完成的,也就是產業融合的產品不僅能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也是旅游產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將文化資源打造為文化旅游產品的產業融合過程中,堅持市場導向有助于避免產業融合的盲目性,開發合適的文化產品。
4、勇于創新。在體育旅游業與體育文化產業融合過程中,政府和企業不僅應將創新思想貫穿到市場調查行動中,采用新技術、新方法發現產業融合的契機;也應該將創新思維應用到文化產品的打造過程中,任何產品的開發設計和實施都需要執行者的大膽探索與創新,如果缺乏創新精神,產品開發和實施的效果便會受到影響。
注:本文是西安體育學院2016年科學研究計劃(課題編號:2016YB001)“一帶一路”背景下體育文化與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