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雨



摘要:創新如今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創新對于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綜合了創新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系統地研究了科技創新對于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并以江蘇省為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了科技創新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機制,最后提出了促進科技創新、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科技創新 區域經濟 經濟發展 創新驅動
一、引言
創新發展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居于首要位置,是促進發展的引擎。現階段的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國的經濟發展長期過于依賴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但是這種發展模式難以長期持續,要想實現質的突破,需要靠創新來提質增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逐漸轉向創新驅動。
區域經濟是國家整體經濟的主要層次和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是發展問題中的重要環節。新時期要根據區域的自然、人文條件以及區域所處的發展階段,重視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驅動,合理發揮區域創新系統的作用,以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文獻綜述
國內關于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大量成果。楊雯等(2012)研究了區域創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和路徑,并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為例進行了分析;龐瑞芝等(2014)測度了我國省際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效率,同時研究了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問題;李彥(2016)利用了中國10年間30個省份的數據研究了人力資本投入、交通設施以及創新環境對于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喻開志等(2016)計算了四川省各市(州)的科技創新水平,研究了科技創新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分析了其溢出效應;董昕(2016)從戰略計劃引導、法律制度保障、財政金融支持、人力資源供給的角度總結歸納了各國通過科技創新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制度和政策,對我國具有借鑒意義;吳銀毫(2016)計算了技術創新對河南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出要對制度創新進行完善,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進而促進經濟發展。
三、科技創新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分析
根據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要素之一,技術進步來源于科技創新,因而科技創新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科技創新能促進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促進新產業的形成,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科技創新能夠增加產品的多樣性或者新性能來增加消費選擇,擴大消費需求,進而刺激投資需求的增加,作為“三駕馬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帶來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能夠增加可使用資源的種類與數量,提高資源利用率,投入相同的情況下,科技創新可以帶來產出的增加,使經濟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發展。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具有相互作用,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也可以滿足科技創所需的資源和環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的發展可以帶動教育、制度等的發展,優化區域科技創新環境,促進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如圖1所示:
四、基于江蘇省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構建、數據來源與指標選取
設定模型的被解釋變量為lnGDP,解釋變量為LnR、LnP、Lnx1。本文設定的計量模型如下所示:
(二)數據的統計性描述
1、研發經費
2005年江蘇的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為270.30億元,占江蘇省GDP的1.48%。到2015年,江蘇省研發經費投入增長到1801.2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57%,無論是從絕對投入量的增長,還是從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來說,都呈逐年擴大趨勢。
2、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從圖3中可以看出,21世紀以來,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呈逐年遞增趨勢,在2009年-2015年增長較快,從2005年的不足10000億元增長到了超過了60000億元。
3、專利總體規模
近年來江蘇省的專利申請量與專利授權量總體保持上升趨勢,專利產出水平逐年提高,在2014年以后有下降趨勢。2013年江蘇省專利的申請受理量達到最高水平,為504500件,2015年專利的申請授權量達到最高值,為250290件。
(三)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
對變量取對數形式,不影響原數據之間的協整關系,因此在實證分析中采用樣本數據的對數形式,分別記為lnGDP,lnR,lnP、lnx1。
1、相關性分析
lnGDP,lnR,lnP、lnx1趨勢如圖7所示,四個變量的變化趨勢大致一致,推測存在較強的相關性。用Eviews進行lnGDP與lnR,lnP、lnx1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lnx1與lnGDP的相關系數為0.998620,lnGDP與lnR內部支出的相關系數為0.997685,lnGDP與lnp的相關系數為0.987743,說明R&D內部支出與GDP、科技活動人員數與GDP存在很強的正相關關系。
2、平穩性檢驗
本文采用時間序列數據來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避免偽回歸的出現首先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法對對lnGDP、lnR、lnP、lnx1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3、模型估計結果及分析
采用OLS估計法對模型進行回歸,估計結果為:
此回歸中,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F統計量的伴隨概率p=0.0000,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模型總體上為顯著。Lnx1、lnR估計參數的伴隨概率小于0.1,因此Lnx1、lnR的參數顯著地異于零,而lnP的估計參數值伴隨概率大于0.1,因此是不顯著的。回歸結果表明,lnGDP變化的99.87%可由高新技術總產值、R&D內部支出和科技活動人員數的變化來解釋。剔除不顯著的變量lnP,第二次回歸的結果為:
此回歸中,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F統計量的伴隨概率p=0.0000,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模型總體上為顯著。Lnx1、lnR估計參數的伴隨概率小于0.1,因此Lnx1、lnR的參數顯著地異于零,兩個變量是顯著的。回歸結果表明,lnGDP變化的99.86%可由高新技術總產值、R&D內部支出和科技活動人員數的變化來解釋。科技投入中的R&D內部支出(R)對GDP影響的影響是正向的,其他條件不變時,該地區GDP對R&D內部支出的彈性為0.389,R&D內部支出增加1%,則總產出將增加0.389%。其他解釋變量保持不變時,高新技術總產值增加1%,則生產總值增加0.284%。因此一個地區R&D內部支出和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的增加有利于促進當地GDP的增長。
4、序列相關性檢驗
對模型進行拉格朗日檢驗,含一階滯后殘差項的輔助回歸為:
LM統計量的p值為0.2185,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設,不存在序列相關性。
5、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變量lnGDP、lnR和lnx1為平穩時間序列,因此分別做變量lnGDP與lnR、lnx1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分別如表2和表3所示: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的原假設是lnR不引起lnGDP變化,F統計量為0.65201,P值為0.4460,要接受原假設,可以看出,在滯后期為1的時候,lnR不是lnGDP的格蘭杰原因,lnGDP也不是lnR的格蘭杰原因,說明滯后期為1時,R&D內部支出與GDP之間不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同理,在滯后期為2的時候,lnR是lnGDP的格蘭杰原因,lnGDP不是lnR的格蘭杰原因。說明R&D內部支出與GDP之間存在單向因果關系,一定程度上說明R&D內部支出的增長可以促進經濟增長,但是這種作用需要時間才能實現。
由表可知,GrangerCausality因果關系檢驗的原假設是Lnx1不引起lnGDP變化,F統計量為3.69530,P值為0.0960,要接受原假設,在滯后期為1時,lnx1是lnGDP的格蘭杰原因,lnGDP不是lnx1的格蘭杰原因,說明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與GDP之間存在單向因果關系。滯后期為2時,lnx1不是lnGDP的格蘭杰原因,lnGDP也不是lnx1的格蘭杰原因。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基于江蘇省的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科技創新產出對于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貢獻,不同的創新環節對于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同。要想促進經濟發展,必須抓緊高新技術產業,重視高新技術產業在促進地區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同時要重視大中型企業專利申請量以及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讓量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專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地區的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尤其是企業的專利申請和授權量。江蘇省應保持現在專利的增長趨勢,爭取做到增量提質,充分發揮大中型企業創新對經濟的驅動作用以及高校的研發創新能力,保證創新型人才資源對于經濟的支撐。
要想促進經濟增長,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包括資金、人力投入等。合理的配置科研投入的資金和人力,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監管。不僅要增加R&D投入,也要注重吸引和培養優秀的科研人員,重視人力資本的作用,創造良好的科研創新環境。江蘇應充分利用區域的創新人才資源以及基礎設施,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加強政府的政策引導,建立激勵科研人員和企業創新的機制,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和創新型企業的帶頭作用。
(二)政策建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現今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要重視創新在區域經濟中所起的驅動作用。創新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擴大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以及提高資源利用率等,要結合所在區域的具體的自然、人文環境,發揮區位優勢,充分利用資源,以創新驅動為重點,構建區域創新系統,整合各種創新要素和主體,構建發揮創新的驅動和促進作用,盡量規避和減少創新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與風險,在已有的經濟發展情況的基礎上采取合適的本區域發展的創新措施,鼓勵創新。
具體來說,重視區域的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和建設,建立高新技術開發區,還要利用高新技術產業去改造和升級傳統產業。重視對專利的保護與鼓勵,還要調整專利的申請構成,注重原始創新。重視企業研發與創新型人力資源的作用,加大對于企業、高校等研究機構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對于高新人才的培養也要予以重視,提升對于教育扶持的力度,增加資金投入。還要注意區域的創新文化、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力爭為創新的發展提供最有利的環境。
科技創新要有國際化眼光,不僅要吸收國內先進的科技,更要學習和追趕世界前沿知識和技術,緊跟潮流,用最前沿、最先進的科技來作經濟發展的最強引擎。
參考文獻:
[1]李彥.科技創新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研究[J].特區經濟,2016(1):17~18.
[2]喻開志、呂笑月、黃楚蘅.四川省科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及其溢出效應[J].財經科學,2016(6):4~8.
[3]董昕.科技創新驅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國際經驗與啟示.區域經濟評論,2016(6):38~45.
[4]吳銀毫.技術創新促進河南經濟增長問題研究[J].區域經濟評論,2016(1):47~51.
[5]龐瑞芝、范玉、李揚.中國科技創新支撐經濟發展了嗎?[J].2014(10):37~52.
[6]楊雯、王杰.科技創新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與路徑分析[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2(10):20~23+114.
[7]劉玉娟、趙聰.科技創新對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影響——京津冀協同背景下河北省縣域經濟增長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4):172~173.
[8]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6[R].2016.
[9]江蘇省統計年鑒[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