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芝
摘要:新春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及時話“真情”,既是提醒,也是鞭策。真情回歸,人心所向。心中有真情,才有對崗位職責的堅守;心中有真情,才有對前行奮斗的誓言。這讓我深刻感受到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外生活中,都應該用一個心靈去塑造另一個個心靈,真正把教育當作一項神圣的事業去耕耘,在教育教學中做到真情付出,才有真情回報。
關鍵詞:真情 教育 愛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3-0182-01
一、真情施教,回報成長
“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這是我剛參加工作時校長鞭策我們的話語,也正是這句話,一直激勵我前行。在我的工作中,二十多年來,我一直用良心、用愛心、用責任心教書育人,我曾連續六年擔任畢業班數學教學,一路走來,送走了一屆又一屆,每每看到學生優異的中考成績,讓我欣喜不斷,同時也讓自身的專業不斷成長。我從一名普通的老師到教導主任,再到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如今成了鄧村初中校長,從非師范專業的新手到業內的教學骨干,區級數學骨干教師,區級示范教師,一路真情施教,不斷成長。如今,我也用這種踏實、嚴謹的工作作風要求我的同行、我的同事、我的團隊用心做事,不斷成長。
二、真情鼓勵,回報進步
記得宋慶齡曾經說過:“把最寶貴的東西給學生。”這就是說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是主,教師是賓,教師不能喧賓奪主。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把歡樂、鼓勵給每一名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印象最深刻的,最愛的李老師”這是一名學生離開母校時送給我的,讓我好感動。這名學生在進入初中時,在班上是第37名,但學數學還比較靈巧,在一次學圖形的展開與折疊中,她的解答很新奇,于是,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送了她一個蘋果和一袋聰明豆,并選中她當我的數學科代表,從此,她發奮學習,成績逐漸上升,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她在QQ空間給我留言:“我的生活因您而改變”。是啊,這一鼓勵,讓她不斷進步,毫不夸張地說影響了她的一生。
三、真情關愛,回報幸福
我認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一個字:愛!這是永恒的、亙古不變的。愛是教師人格的體現,是教師人格的升華。教師要達到尊重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以自身的人格和學識贏得學生的信任。無論帶哪一屆學生,無論他們基礎好與壞,我總是全身心地關愛他們。一名很調皮的男生初中畢業后和同學們談起,非常感激地說:“初中時,數學老師李老師對我們確實是真心的”,“感謝老師對我的教育,在我的初中生活中,給了我一份關心,一份感動,你為我們做的,是那么平凡,但是偉大。老師,謝謝!”“記憶的畫卷一點點開啟,在那里,快樂是紅色的,輕松是藍色的,憂郁是紫色的,而您的臉卻是金色的——像陽光,灑在我的心間!”“老師,想你了”這些都是孩子們在我空間里的留言,一句句簡單的話語,讓我的心滿滿的、暖暖的,覺得好幸福。是啊,得到學生的理解與祝福,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是幸福的,這是我們教師一生的精神財富啊!
四、真情交流,回報欣喜
在教學過程中我做到用真情呼喚真情,用心靈塑造學生心靈。“尊敬的李老師,遲到的祝福,生日快樂!您一直是我們心中最霸氣、最美麗的老師!”這是學生送給我的生日祝福。我也用小卡片回送了她:“謝謝你的祝福,我會珍藏。老師也希望你尋求好的學習方法,為你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名學生進步很大,令人欣喜。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中學了“要學會與老師溝通交流,把最想說的話送你最喜歡的老師”。于是,我收到了一張張精美的卡片,有的學生想和我交朋友;有的稱我為“媽媽·老師”,有的稱“老師·媽媽”;有的說辛苦,有的道感謝;有的談理想,有的送祝福。讓我欣喜不已,我便把它們制成了微視頻。利用晚自習,我對學生說:“同學們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其實,老師也希望得到你們的認可與理解,謝謝你們的祝福,讓我感動,我將我親自制作的微視頻送給你們,也是傳達我對你們的愛。”每張卡片中附有我的感悟和對學生的寄語與祝福,背景音樂為《愛的奉獻》,播放完時,數十個同學簌簌落淚,我的眼淚也奪眶而出,真正和學生進行了深層的心靈交流和心靈深處的碰撞。“吹盡黃沙始到金”,相信每一位教師如果能夠真情付出,就一定會感化所有學生。人間處處有真情,只要教師給學生一片燦爛陽光,用心靈去塑造學生心靈,“將心比心”,必將成為一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楷模,結出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
五、真情寬容,回報敬重
對學生的過錯,不要過多指責,要學會寬容,才能獲得學生的敬重。“誰愛學生,學生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學生。”我們要善于接近學生,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我們順利開展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努力地做到于細微處見真情,真情付出時,收獲的必定是學生更多的愛!感受學生們的心靈之語,便是教師最快樂的一件事!
三尺講臺,道不盡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寫不完人生風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猶在耳。教師的這種真情,緣于良知,發自心胸,師生互享,源遠流長。唯有真情付出,才有真情回報,真情暖人心!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