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麗娟
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意義及策略
文/陳麗娟
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新的教育體制改革、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模式更新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具體要求。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創新思維培養必須從啟蒙階段抓起,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和思維習慣,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優化教學結構、轉變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激發創新欲望、提高創新能力。
1.1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創新型人才是國家興旺發達,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和根基所在,創新思維從娃娃抓緊已經成為共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符合未來人才發展需要。
1.2 培養創新思維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
我國古代學者就已經意識到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提倡“學以思為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維是智力發展的核心,是創造力的源泉,創新思維是思維發展的重要方面。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1.3 從小學培養創新思維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創造思維可以理解為想象思維,甚至是幻想思維。小學生天真無邪,富于幻想,創造潛力極大。因此,要抓住小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尊重他們的“異想天開”和“童言無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4 數學學科特點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問題、分析思考、發現規模、舉一反三、揭示規律等環節,學生的求知和創新欲望得到激發,抽象概括、邏輯推理、發散思維等能力不斷得到培養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2.1 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思考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興趣和好奇心對他們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只有對問題感興趣或充滿好奇,才能做到主動思考、思維活躍,創新思維能力才會不斷得到訓練、培養、鞏固與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抓住知識點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點,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訓練數學思維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情境的針對性,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要注意趣味性,確實起到激發探究欲望的作用;要注意具有挑戰性,還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探究思考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悅;要采用多種方式,結合生活、游戲等創設動態的問題情境。
2.2 注重引導自主探索,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求知欲望
學習方法得當,學習效率必定事半功倍。對于學生自己通過書本能夠掌握的知識不用講解,對于學生自己能發現的知識不用去提示,使學生在自學中養成思考和探索的習慣,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同步提高,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如在研究不規則物體物體體積時,可以先讓學生回憶規則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然后適時提出“無法測量長、寬、高的物體的體積怎樣測量呢?大家分組動手試試吧!”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動手試驗,就會用教具中規則形體容器、刻度尺、水等測出不規則體的體積,然后選代表陳述小組的方法,教師最后再做歸納或總結。小組活動和自主探索,對激發求知欲望,培養創新思維起到了積極作用。
2.3 注重鼓勵大膽質疑,在發現解決問題中培養創新思維
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主動發現知識、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過程。思考是學習的開始,疑問則為思考的前提。只有從小鼓勵和培養學生善于主動發現問題,勇于提出質疑,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觀點,才能促進學生觀察、思考、聯想、分析、總結等能力的提高,從而培養創新思維,養成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鼓勵他們提出不同見解,制造機會讓同學間相互交流與探討。教學中不要急于揭曉答案,探究答案的過程往往比答案本身更重要,探究過程是能力培養的過程,要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質疑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效方式。
2.4 注重教學方法改進,使學生從數學學科培養創新思維
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認知程度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挖掘創新潛能,培養創新思維。可以適當開展開放式教學,通過開放式提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說明自己的看法和答案,對自己的答案作出合理說明與解釋,培養獨立思考和開放思維能力;可以采取討論式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或情景設置,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鼓勵學生的思考和創新;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等過程,培養邏輯思維與辯證思維能力。多種方式的運用,多種能力的培養,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穆棱市民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