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星
摘要鄭州市位居中原腹地,作為文化大省的省會,居住人口眾多,因此儒家文化建設對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推進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鄭州市市民對儒家文化的認同狀況如下:第一,傳播方式單一,導致市民了解儒家文化的來源單一。第二,市民對儒家文化認識不夠合理、全面。當下,市民對傳統文化持西化和國粹兩個極端,對儒家文化缺乏合理的定位和認識,對其思想缺乏全面把握,對其傳播缺乏準確的篩選;第三,市民對儒家情感下降。中國經濟在迅猛發展的同時,過度崇洋媚外,對自身文化則避而不聞,儒家文化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市民情感也不斷下滑;第四,市民對儒家文化資源的利用不足。
關鍵詞鄭州市民 儒家文化 認同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華夏文明淵源流長,儒家文化是其中最絢爛奪目的一朵鮮花。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物質文明建設迅速發展,而精神文明建設有待提高。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公民的精神文明建設,繼承和發揚優良儒家文化。鄭州市位居中原腹地,作為文化大省的省會,居住人口眾多,因此儒家文化建設對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推進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然而,在當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鄭州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嚴重單調、貧乏。中華傳統文明儒家文化在鄭州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低下,對市民生活起居的影響日漸虛弱。然而,面對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繁榮發展的浪潮,市民價值觀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都歸于鄭州市民價值觀的不成熟和不統一。面對當今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現狀,鄭州市儒家文化建設亟待提上日程。如今,鄭州市儒家文化發展中的瓶頸有以下幾點:
1傳播方式單一,市民了解儒家文化的來源單一
儒家文化自誕生后,能夠傳播到華夏各地,最重要的在于其具有開放與流動的學術品格,能不斷吸引各個學派之長,隨著人的流動與學術的傳承而跨越時空,最終深入人心,成為中華文明的精神基因。同時,歷朝歷代統治者十分注重儒家文化的宣傳與傳承,如秦漢以來,中國文化先后傳入越南、朝鮮、日本等東南亞國家,形成以中國文化為軸心的東亞文化圈;封建王朝都設立以儒學為主要教學內容的中央官學和地方學校,私人辦學也普遍教授儒學,全國各地設立孔廟,每年舉行祭孔大典,考試科目以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這進一步傳播和繁榮了儒家文化。
相比中國古代,當代社會對儒家文化的傳播方式單一、重視度不夠。自“五四“以來,隨著改革思潮的涌入和西方文化的傳播,中國對傳統文化充滿了排斥和疏離狀態。市民接觸中國儒家文化的主要方式即是高等教育,課本上的繁文縟節、咬文嚼字,更增加了市民對儒家文化的排斥情感。即使是市民通過高等教育獲得一些心得體悟,也只是零星片葉,缺乏對儒家文化的整體把握和認同。
除了教育的傳播方式之外,通過媒體傳播也是當下流行的新途徑。針對媒體商業化的性質,主要是以牟利為目的的文化傳播行為,不可避免沖淡了儒家文化自身的純潔性、公正性。當務之急,迫切需要拓寬儒家文化傳播手段,合理公正地傳承儒家文化,開拓新方法、新途徑、新思路,集思廣益,繼往開來,找出多種能讓市民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
2鄭州市民對儒家文化認識不夠合理、全面
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歷史傳承和沉淀,儒家文化本身有其合理部分,也有其不合理部分。鄭州市民在對待中華民族儒家文化問題上一直存在兩種態度:一是純中國化,完全認為中華傳統文化一切都是美好的,高尚的,甚至中華儒家思想中故步自封的思想和文化也不加批評地繼承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二是完全西方化,這類鄭州市民可以說是崇洋媚外,西方的文化都是優秀的、前衛的,把中國的落后和國內的社會問題完全歸于中華落后的文化傳統,不加批判地把西方外來文化引入中國和日常生活當中。
儒家思想精糟并存,儒家思想存在合理部分,如儒家強調有教無類、學思結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論,倡導孝、仁義、誠信的倫理道德,堅持仁政、德治、民本思想,維護社會穩定,重視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個人修養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儒家文化中也存在一定的糟粕部分,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存天理,滅人欲”、“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女子無才便是德”、“君權神授”、“三綱五?!?、“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等言行主張。儒家思想為了迎合歷朝歷代封建統治者的需要,許多思想存在著泯滅人性,束縛人欲的狹隘觀。這不但徹底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性,還為統治者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奴才。儒家思想成了統治者鉗制人性,麻痹人民,專制統治的工具。
針對儒家思想精糟并存的局面,也給市民正確認識儒家文化、運用儒家文化帶了諸多不便,這也導致市民對于儒家文化缺乏合理定位和全面認識。
3鄭州市民對儒家文化情感下降
中國文化將何去何從?對于這個問題,不僅是中國文化知識界的反思,而且全球各地的華人社會也都在反思。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筆者深深感受到: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和中國民眾在思想上的困惑——對傳統文化,該繼承的沒有繼承,該摒棄的沒有徹底摒棄;對西方文化,該引進的沒有深入的引進,該排斥的沒有嚴正地排斥。同時,“五四”以來,從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心態結構——即文化傳統這個角度來看,法國大革命以來的啟蒙心態,事實上已經根深蒂固??茖W、民族、自由、人權這些西方的價值觀念,也成為了中國知識分子和人民大眾的價值觀,導致市民對儒家文化情感下降。
隨時網絡媒體的迅猛發展和崛起,信息時代如何正確傳播傳統文化成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了迎合市場需要,許多網絡媒體平臺大肆宣揚西方價值觀,傳播西方文化,在新一代青年和市民中形成了過“七夕”是守舊,過“情人節”是潮流的不正當觀念。市民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上一直抱著“五四”以來留下的“臭老九”、“四舊”、“老封建”的狹隘文化觀念。加上網絡媒體對外來事物的不加取舍的“拿來主義”,導致市民更是崇洋媚外,對傳統儒家文化情感大大降低。加上許多網絡媒體為了謀其暴利,不惜歪曲傳統儒家文化,詆毀孔孟之道,顛覆傳統文化價值,甚至利用儒家文化為其牟利服務,妖言惑眾,造成市民對儒家文化情感下降。
4鄭州市民對儒家文化資源利用不足
河南省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河南傳統民居在規劃布局與建筑組合、功能適用與空間排列、形態特征與結構形式、器皿陳設與裝飾細部等方面,滲透著儒家文化的種種特征。作為古文明發祥地的河南,在人們所追求的“以禮為本,重視中和”等固有思想觀念的影響下,河南傳統民居逐步形成了符合儒家文化標準的獨特建筑體系。除了體現儒家文化的傳統民居之外,遍布河南各地的儒家文物、孔子文化遺產,體現儒家思想的文學著作等這些儒家文物古籍也是黃河文明的搖籃,河南儒家文化資源的代表。目前,對于以上這些有形儒家文化遺址、古籍,在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缺乏規?;?、統一化、系統化的管理。目前對儒家文化資源的利用方面只是停留在物質旅游層面,對其物質文化遺址散發出的精神文明缺乏深刻認識和開發利用。與物質文化遺址相關的旅游產業開發上也有待提升。
在儒家文化精神文明層面,儒家思想包羅萬象,對于鄭州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人文等各行各業都存在不可忽視的影響,在儒家文化精神文明資源開發利用方面,顯得非常欠缺和紊亂。儒家思想人格思想現代化企業建設和人力資源管理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其中仁治、德治和人治對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較為深遠?!叭省睆娬{關愛人、尊重人,以人為本,一視同仁。然而現代很多企業在人事關系上依然存在著種族、膚色、宗教、性別、婚姻狀況、年齡、國籍的限制和束縛,這嚴重違背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治”思想。除此之外,企業在經營運轉過程中,誠信意識越來越單薄,在市場交易時,爾虞我詐、欺上瞞下、掛羊頭賣狗肉、弄虛作假等等,這些都是儒家思想誠信道德觀念缺失的表現。
結合現代化發展大背景,在摒棄糟粕的基礎上,我們應當對傳統儒家文化有個新的定位,繼承和發揚優良文化傳統,推進鄭州市民文化繁榮,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