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摘 要:本文從離退休人員面對的問題與精神需求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進而為離退休人員提供更加豐富的社會活動,排解精神壓力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精神需求;銀發浪潮;活動管理
1 離退休職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銀發浪潮所引起的社會問題已經不容忽視。從城市發展的角度看,離退休人員的管理與文化環境建設已經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社會問題。因為離退休人員由其是文化水平較高的離退休人員,相對生活上的經濟壓力不高,因為這些離退休人員更加注重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然而現實問題是這些離退休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對單調,自發組織的活動多,且往往為民間組織,其內容較為單調,多屬于自娛自樂,基本處在無組織無目的的狀態下,這樣不利于改善離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和狀態,更不會提高其文化生活的質量,因此研究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離退休人員的文化需求進而提高其活動管理水平,是目前所有企事業單位都應當面對的問題。
2 離退休人員所面臨的社會問題
要研究離退休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首先應了解其生活中主要面對的問題,經過研究發現,目前離退休人員所面對的生活問題有:
(一)數量不斷增加。我國老齡化問題在近幾年不斷突出,其主要的標志就是進入離退休隊伍的人員不斷增加,因為我國在20世紀的中期迎來了一個出生高峰,所以在近幾年離退休的人員呈現增長趨勢,即通常所說的集中退休,退休人員在三四年間呈現出大幅度增長,加之醫療生活水平提高,離退休人員的年齡也隨之延長,這樣就導致了離退休人員的數量不斷增加,從而給社會帶來養老問題。
(二)適合老年人活動場所少。雖然城市建設中越來越注重對文化活動場所的建設,公園和俱樂部等隨之增加,但是適合老年人從事文化活動與交流的場所建設與擴充緩慢,這與不斷增加的離退休人員數量相比反差較大。從而導致多少老人除了散步、棋牌之外再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更不要說參與到老年大學、旅游、演出等活動中。高學歷群體的離退休人員,更需要文化生活來作為排解生活壓力的方式,而文化活動場所的減少顯然導致老年人的精神壓力增加。
(三)與社會脫軌情況嚴重。老年人對新事物接受的能力本來就弱,加之在離退休后老人對社會的了解與接觸更多的是依靠電視和報紙等,所以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等知之甚少,雖然有一些老人能夠利用先進的科技產品了解社會發展的情況,但畢竟是少數。更多的老人不能依靠先進的媒體技術獲得更加廣闊的精神生活空間,所知所想與當前的社會形勢脫軌,從而導致老人不能在離退休后融入到社區后者社會生活中,容易產生精神生活空虛。
(四)空巢老人增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新一代的就業生活壓力增加,多少離退休人員的子女都忙于工作,從而形成了“空巢”現象。此種情況對老人的精神和生活健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如果離退休人員沒有更加豐富的文化生活,就只能獨守空巢,使其容易導致精神與生活進入惡性循環。
(五)文化活動管理滯后。企業單位,如工會因為管理力量較弱或資金匱乏等,往往缺乏對離退休人員的持續管理能力,而當前的老年人狀況只是依靠簡單的噓寒問暖顯然是不能解決其真正的生活問題的。進而利用自身的資源和社會資源組織離退休人員進行有組織、有意義的文化活動,然而現實中這樣的管理還不能完全滿足離退休人員的需求。
3 離退休人員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學習新知識的需求。所謂“老有所學”是離退休人員的普遍共識,離退休人員雖然年齡較大,但是其學習新鮮事物的期望并沒有減退,尤其是學歷水平較高的離退休人員,因此他們更愿意學習一些新知識、新技能,尤其是以社會環境相接軌的知識與技能不僅可以讓老年人有精神寄托,更可以使其有能力參與更加多樣的文化活動。
(二)愉悅身心的需求。愉悅身心是離退休人員的另一個重要精神需求,主要是通過適合其自身的活動來放松心態,如文化活動、體育活動等以此達到促進交流放松心情的目的,這樣可以讓老人獲得幸福感從而健康愉悅。從某些方面看,這也是繼老有所養之后急需解決的問題,因為注重離退休人員的精神生活的調節和放松是滿足人們心理需求是滿足其生活溫飽后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老人們需要精神文化生活使其精神放松,促進其思維與交流能力提高。所以因地制宜的組織離退休人員走出家門參加到適合自身特征的活動中,如健步走、打太極拳、打球、演出等,可以讓老人們體會到在集體中的快樂,并促進其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有助于他們頤養天年。
(三)發揮余熱的需求。離退休人員從年齡和身體上看,并沒有失去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尤其是文化水平高的離退休人員,其專業知識和能力往往都可以為集體作出更多的貢獻。因此更多的離退休人員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更愿意利用自身的知識與技能、經驗等為社會作出貢獻。通過調查表明存在此種愿望的離退休人員占多數,成為了當前社會的廣泛共識。通常理解老人在離開工作崗位后其生活必須要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樣也應當有利于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如果文化水平高的離退休人員可以在新的崗位上從事工作,如:活動室管理、門球場管理,戲迷協會管理等,這些都可以實現其老有所為的目標。
4 離退休人員文化活動管理措施
(一)增加對文化活動的投入。針對離退休人員的不斷增加,工會應促進企業為退休職工的文化活動增加投入,此種投入不僅僅來自企業當然也可以來自政府,然而工會在促進投入的同時也應當制定良好的活動規劃與設計,即為適應文化水平高的離退休職工的特征來制定相應的活動規劃,讓投入更加具有針對性,并以此制定長期的管理制度。因此所為的增加文化活動投入不僅僅是資金更是管理精力與人力的投入。
(二)提高管理水平。離退人員的精神文化活動的管理不能僅僅局限在單純的組織娛樂,而應當具有更高水平與檔次,讓離退休人員獲得真正的充實和愉悅。如對硬件設施的投入后應對其內部的管理和獲得內容進行配套完善,這時衡量一個工會對離退休人員文化活動管理水平的標志,不能投入了場所或者組織了活動但是其設施與內容空泛不能起到真正的提高精神境界的作用。同時在管理上應做到動態化的制度完善,即與時俱進的對管理措施與內容進行創新,對工作內容、工作責任、工作崗位等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協調,對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細化,讓離退休人員的文化管理、生活管理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善的管理與監控系統,即讓了解思想動態、組織有效的活動、監督健康狀況等構成管理的主線,讓工會更好的為離退休人員服務。
(三)注重管理創新。要實現離退休人員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就需要針對當前社會情況對文化活動管理進行創新。這種創新是建立在增加投入與提高服務水平的基礎上的,將多種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利用有目的的活動達成離退人員的各種不同的需求。在鞏固發展自身活動中心的前提下,利用社會資源組織離退休人員進行各種活動,參與到社會、社區活動中如演出、比賽等,利用專項活動讓離退休人員增加交流;組織長期的固定活動,如太極拳、秧歌等文化與鍛煉的長期鍛煉活動,讓離退休人員能夠在鍛煉的同時放松心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