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郭樹清
“銀行業自身存在縣域和農村社區資金凈外流的形勢沒有根本改變,適合普通客戶的產品和管理技術供應不足、決策和融資鏈條較長、開展普惠金融業務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
——6月9日,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帶隊赴工商銀行總行實地督察普惠金融開展情況時談到,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各項體制機制改革;銀監會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下放信貸審批權。“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雙向投資穩步發展。截至2017年4月,中國對成員國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42億美元,成員國來華投資10.9億美元;中國在成員國完成工程承包營業額487億美元。”

鐘山
——6月9日,商務部部長鐘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商務部將通過經貿部長會議機制推動商談《上海合作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制定包括海關通關、檢驗檢疫、物流運輸、標準認證、支付結算等在內的全方位便利化措施,加強跨境電商合作,繼續推動上合自貿區聯合科研,加強區域內貿易、投資合作。“2013年至2016年,中國的上市公司完成跨境并購349單,涉及交易金額3861億元,其中很多跨境并購成為上市公司引進先進技術、加快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姜洋
——6月6日,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中投論壇2017暨“一帶一路”與跨境投資CEO峰會上表示,證監會正在并將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大力推進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努力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包括技術在內的全方位合作的企業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去杠桿不是消滅杠桿,不是把杠桿去到零。經濟活動不可能沒有杠桿。中國經濟的整體杠桿率在全球是中等并可控的,中國杠桿率的問題是其結構不合理。”

吳曉靈
——6月4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在“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解讀了《中國金融政策報告2017》。對供給側改革的債務重組問題,吳曉靈表示,在進行債務重組時,要鼓勵各類資產管理公司參與企業的資產重組,用市場化的方式,讓更多市場化運作的資產管理公司來進行債務重組,特別是債權和股權的置換。
6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他在談到關于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方面時表示,央行自2009年開始研究宏觀審慎評估體系,2011年開始建立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2016年起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現在進一步把表外理財、跨境人民幣業務風險等納入MPA。中國在探索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方面已經處于國際第一梯隊,下一步要圍繞建立有效的系統性風險度量和早期預警機制、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的開發、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的協調配合等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

“要正確處理好金融與實體經濟和結構性改革的關系,要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總需求管理,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要引導金融機構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也希望實體企業能夠立足自身的主業,糾正偏離主業、盲目涉足金融業的傾向,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對金融資源的吸引力和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