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7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船廠躋身新興郵輪市場,歐洲對手深感不安 歐洲的船廠一向是郵輪業這個千億美元市場上的主導者,但隨著中國的競爭對手為迎合國內游客對郵輪旅行飆漲的熱情而躋身郵輪業,這也令歐洲船廠的領先地位堪憂。
此前,中國政府已將郵輪制造定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要目標之一,力圖升級國內郵輪制造業,增加船廠就業。目前中國國內對郵輪旅行的需求每年增加30%。這種向高價值郵輪業進軍的勢頭令豪華郵輪的領軍者——歐洲船廠大為不安。一些歐洲船廠擔心中國可能成為豪華郵輪市場的主導者,正如它在近幾十年間成為貨輪市場的主導者一樣。德國造船和海洋技術協會首席執行官賴因哈德·盧肯稱,“國家目標恐怕會大大扭曲競爭。一旦中國立下目標,他們幾乎有無窮無盡的資源”。但業內專家認為,中國人要想學會如何制造豪華郵輪可能并非易事,因為郵輪上從豪華地毯到隔音設備等裝飾需要復雜的供應網。
全球市場對貨輪的需求正大幅下滑是促使中國船廠向郵輪業轉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而這也導致中國數十家船廠因此關門。由于接不到貨輪訂單,不少大的造船廠商不得不轉向郵輪制造以求新的出路。
為學習在郵輪制造業中的競爭之道,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在上海外高橋造船廠引進了歐洲顧問。除此之外,它還引來了芬蘭瓦錫蘭集團這樣的外企與中國船廠共建合資企業。為爭取到優質的海外訂單,一些中國船廠選擇提供最高30%的折扣、或承諾提前交貨,以爭取西方郵輪航線的青睞。▲
(作者布蘭達·高,徐珍珍譯)
環球時報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