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全
摘 要: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和途徑去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從無趣到有趣。是學生不僅愛運動而且更愛上體育課。
關鍵詞:初中體育;學習興趣;培養;興趣引導
1 體育教學應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
教師要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勇于突破新教材,使教材真正為自己的教學服務,提高教學效果。教學中不要把學生限制住,而要讓學生有自己的活動空間。固定的隊形不利于同學之間的自由組合,同一個教材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學習興趣的下降。為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根據學生需要合理運用各種練習手段,既可以嚴密教學組織,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又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本地區和學校的情況,靈活運用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進行教學。
2 體育教學中多用激勵的語言
在體育教學中,表現特別好的學生,最大的期望莫過于得到教師恰如其分地評價和鼓勵;有某些過失的學生,最害怕的莫過于受到教師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況,正確的做法應是:該表揚約,就實事求是地給予表揚,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有過失的,論過要適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激發其補缺改過的動機和行為。課堂上,師生之間產生矛盾是常有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首先,教師要容人之短,不懷成見。教師的寬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決矛盾、融洽師生關系的基礎。其次,教師對學生要熱情教誨,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還牙”的辦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壞師生關系,嚴重影響教學。以勉勵的口氣布置任務,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使其潛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生硬的命令,一開始就剝奪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降低了他們的活動熱情。如教師布置學生跳高:“你們必須給我跳過去,跳不過去的要受罰!”學生聽了心里不舒服,帶著顧慮練習,效果肯定不會好。如果換成勉勵式布置:“同學們要大膽地練習,跳不過去沒關系,我再繼續輔導你們。”同學們聽了不但樂意去練習,而且練習時沒有心理負擔,練習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學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們需要從教師那兒得到尊重、溫暖、情誼和教誨。教師的用語根據目的的不同,或嚴肅、或溫和、或激昂,無論什么樣的語態,都應對學生有激勵作用,都應該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之情。因為“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教”。體育的競技性特征,使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過程中,經常要承受成功和失敗的心理體驗。失敗時,拍拍他們的肩,對他們說聲“失敗為成功之母!”;在他們為失敗而痛苦時,對他語重心長地說聲“廢鐵之所以能成為鋼,是因為它們能經得起痛苦的磨練!”;成功時,微笑著他們說聲“付出的過程有點苦,可它結的果是甜的,不是嗎?”,驕傲時,嚴肅對他們說聲“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運動損傷的出現是難以避免的。對有過運動損傷的學生,見面后輕輕地問聲“你的傷完全恢復了嗎?”會使他們心靈上感到溫暖。對運動中摔倒的學生拉他一把,說聲“摔倒的是軀體,不倒的是勝利的信念!”相信你不用再多說什么,他一定會振奮精神地繼續跑下去。教師講話的語氣,對學生的情緒也有很影響,因為語氣能給學生以直接的感情和感染力。能喚起學生的聯想,學生喜歡聽關切的、贊許的、鼓舞、肯定之類的語氣;而不愿意聽責備的、命令的、批評的語氣。學生最反感的是諷刺的、挖苦的、鄙視的語氣,所以教師的語氣一定要引起重視,否則會影響教學效果的。
3 體育教學中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初中生已逐步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學生,唯我獨尊,課堂就會顯得冷淡,學生壓抑、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就要抓住課前準備、課中調節、課后反思。課前要認真備課:教學結構要考慮氣候、季節、天氣的變化因素;課內教材的搭配要考慮學生的全面鍛煉及對三基掌握的有利;課的運動負荷要依據學生的年齡、性別、體質的不同而機動掌握,……課中要靈活調節:隊列站隊的背風、背陽光直射,課的節奏和氣氛的掌握和控制。在對待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或對違紀學生的處理上,對男生或女生,對性格開朗或內向寡言的學生則特別要注意批評的環境和處理的方法,盡快地使課從逆境中走出來;課后要冷靜反思:課的質量是否達到預期效果?課內對學生的表揚是否使學生受到鼓舞?即使是批評,是否使學生得到激勵。只有尊重和愛護學生,學生才會與老師主動配合,積極參與,課堂自始至終處于良好的情感環境之中。對學生沒有情感,沒有尊重和愛護,就沒有教育。
4 體育教學時參與到學生中
積極性差的和好學生不同,好的學生一個籃球就可以玩的滿頭大汗,而積極性差的學生由于他們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的運動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學生的練習,和學生一起做游戲,一起打比賽。當他們打籃球比賽興趣下降時,就參與到他們的比賽中。當學生長跑體力下降時,就和他們一起完成下面的距離。這樣不僅縮短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 發揮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
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學習興趣因素之一。在教學中發現,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交流,相互鼓勵,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在練習中,學生掌握動作有快慢之別、優劣之分,這種差別就形成了同伴間的相互影響,鼓勵差生不要氣餒,繼續努力。對于動作較好的學生,要不斷提出要求。在練習中提倡技術好的學生都和技術差的學生練習,因為在練習中動作差的學生,能夠邊練習邊觀察好的學生的動作,還可以向對方請教。而動作好的學生在練習中體會到做老師的感覺,要想教別人,自己的技術必須要提高。在動作練習一定時間后,要有意識地讓動作較好的學生來做示范,這樣不僅能增強本人自信心,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動作較差的其他同學的練習,帶動其完成動作。這樣既提高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季瀏,胡增犖.體育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盛昌繁.激發學生興趣的技巧[J].體育教學,2004(4).
[3]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