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云
摘要:地理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相聯系的學科,進行地理素材選擇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提高地理學習素養。老師應重視地理素材選擇運用能力的培養,把握好教學難點和重點,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學習有用、有趣的地理,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同時更應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教授學生解題技巧,培養學生的素材選擇興趣讓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提高,讓學生輕松自信的解決問題,從而使教學目標取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初中地理,素材,選擇,能力,提高方式方法
一、留心生活,積累生活化的素材
地理教學從根本上來說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地理知識也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生活。在地理教學中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素材內容,會讓學生的熟悉度更高,更容易產生興趣,接受的速度也會越快。對于地理教師而言,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生活化的素材必不可少。在實踐生活中,地理教師要用多角度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人、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將平時覺得有用的素材收集起來,在要用到這些素材的時候再進行整理、加工。在實踐生活中,地理教師也可以通過書籍、雜志、電視、互聯網等方式獲得一些與生活實踐相關的素材。地理教師自身的實踐經歷、經驗也很重要,因此,地理教師可以多去經歷、多去嘗試以豐富自身的經歷。很多時候教師的切身體會和感受也能作為教學的素材,甚至引起一些學生的共鳴。
地理教師要篩選到優質的生活化教學素材,就要經常留心生活并結合自己的思考。例如:教師在講解氣旋和反氣旋的相關知識時,學生很容易混淆氣旋和反氣旋的形態,混淆氣旋和反氣旋哪中心是高壓、哪個中心是低壓。以往很多教師就是讓學生很生硬地去記住。地理教師可以把家里的炒菜鍋(不是平底鍋)看做氣旋,把反過來的鍋看做反氣旋。鍋在生活隨時可見,但是把它用于這個知識點的講解的卻很少,這就與地理教師自身的思考離不開。這個素材來源于生活,也是學生能看的見、摸得著的東西,這樣形象的比喻,讓學生很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記。 二、尊重學生,以學生的視角選素材
每個學生都存在差異,教師需要尊重每個學生,理解差異,顧全大局,在了解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選擇教學素材。尊重學生也就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可以成為重要的教學素材來源。另外,要以學生的視角選擇素材,教師就應該積極地跟學生交流,走進學生,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來了解到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進而適時調整,選擇到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素材。
例如:在初中地理“認識大洲――非洲”的教學中,地理教師不是利用現成的圖片素材,而是讓學生說說他們心目中對非洲的印象,學生的回答是不一樣的,但是,學生對非洲的印象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非洲氣候炎熱、以黑色人種為主、經濟發展落后、擁有一些著名旅游景點。通過學生的表達知道學生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同時,通過學生的表達在課堂上就生成了動態的地理教學素材,這時候,這位地理教師補充了學生容易忽略的地理位置、地形兩個點。然后這堂課就圍繞這些點慢慢展開來,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把握教材,注意素材的遷移運用
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學內容的載體,選取什么樣的教學素材依據來源于地理教材。所以,教師在選擇素材時,應該研讀教材,立足于教材將這些素材靈活運用起來,以發揮其作用。但是教材的內容面面俱到的,另外,有些內容還具有滯后性,因此,教師的選擇尤為重要,對教材內容的適當處理也是有必要的。
地理這門學科跟其他的學科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地理教學素材同樣可以來源于其他學科,其他學科的一些知識也可以作為地理教學素材。例如:在講解洋流中的密度流的相關知識時,使用這個的歷史知識來進行闡釋“二戰期間,德國潛艇通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發動機,既節省燃料,又免遭英軍反潛部隊的打擊。德國潛艇進入地中海一般潛入淺水,從大西洋出來則潛入深水,借助洋流的推動悄悄通過海峽。”德國潛艇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方式正是因為密度流的存在。地中海氣溫較高,海水蒸發,故地中海的鹽度大、密度高,而鄰近的大西洋海水密度低,因此大西洋表層的水通過直布羅陀海峽注入地中海,而深層水則朝相反方向流動,這種現象稱為密度流。通過這一歷史案列原本生硬的知識變得具有故事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四、圍繞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指導
在選擇素材時,教師應該圍繞地理教學目標,充分發揮教學目標的指導作用。地理教學目標是所有地理教學活動的核心,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又支配著整個教學過程,規定教與學的方向。評價地理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最重要依據就是地理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所以,地理教學素材的選取必須以地理教學目標為指導,如果素材偏離教學目標,不符合教學目標的規定,那么這樣的教學素材也是不能夠使用的。
五、小結
地理教學素材的選擇是實施地理教學的基礎,地理教師可以選擇的地理教學素材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地理教學素材的篩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地理教師需要長期積累。掌握相應的篩選策略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選擇。
參考文獻:
[1]阮久平,《地理微課程素材選取的策略》,《教師》,2014年21期
[2]蘇志鵑,《淺談鄉土地理材料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