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龍燕+楊衛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打破傳統的以本為本、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死記硬背,缺乏主動學習和合作精神的教學模式。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從作業的時空來看,課程的開放性,使大量的作業已不再是個人能獨立完成的,而需要與他人協同合作。本文試圖從開放式作業反思的角度,探索如何在任務型教學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自主;合作;創新;思考
教育改革無止境,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要結合每堂課的特點精心設計,做到學習目標學生知,規律學生找,問題學生議,錯誤學生析,思路學生講,優劣學生比,經驗學生總結,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合作中領悟,在探究中發現,在成功中感受喜悅。自《英語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英語教師廣泛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進行各種教學。
一、任務型教學的含義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它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直接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
任務型教學就是教師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二、任務型開放式作業的教學實踐
1、在開放式作業中倡導自主性學習
自主是創新的前提,實施開放式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精神。實施開放式作業,教師應從學生好表現,求參與的心理需要出發,給學生盡可能地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把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時候做,應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的作用在于正確引導。例如,在英語學習中,掌握單詞、詞組、句子是少不了的,但如何讓學生掌握,對于中上等學生,教師就不一定布置整齊劃一的作業(劃出要抄的詞組,規定抄幾遍等),可以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及自己的學習基礎和能力,選擇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和學習方法。再如,每周的“英語日記”教師只要告訴學生完成的要求、數量和檢查的日期,至于具體怎樣做就由學生自己視情況而定。學生在學習寫的最初階段,教師應當多加以指導,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在開放式作業中倡導合作性學習
交往與合作能力是實踐創新的主要因素,實施開放式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在現代社會里,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是現代人不可缺的一種基本素養。但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以單一的個體學習為主,重個人能力,輕團體協同;重獨立思考,輕群體合作;重師生交流,輕橫向溝通。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合作交流這種學習方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小組合作學習是推行“合作交流”、培養合作精神的最好體現。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的整體功能。通過學生之間的優差互補,集思廣益,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同時,還可以完成學生之間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培養團隊意識的目的。
3、在開放式作業中培養創新精神
中學生的創造性學習重要的是有沒有創新的意識、能力和習慣。為了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點燃創新的火花,我力求在英語開放式作業中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創新舞臺,提供創新的機會。
如8AUnit3一單元的作業設計,我是這樣安排的:因為本單元課文和練習冊都提供了中國和外國名勝古跡的教學內容。我鼓勵學生課下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和照片,仿照課文和練習中的句型自編一段對話或短文甚至小詩,將它們編輯成各種各樣的小剪報,匯集成冊,作為“名勝古跡周”的活動成果,并選出最佳設計者,給與獎勵。這類作業既給學生準備了展示自己繪畫本領的空間,又能使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入情入境,創新思維也由此得到培養。
三、任務型開放式作業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意義
各組內的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合作學習不再是一種個人的學習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這需要學生有足夠的團隊意識,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要承擔特定的職責。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這樣也可以給那些不愛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進步的機會。
參考文獻:
[1]丁文.任務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7)
[2]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第28頁.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羅朝猛.“合作教學”的基本理念及其在SEFC教學中的應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