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正篩
摘要:教學源于生活,生活是最好的教學素材,在新課程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提倡教學生活化,讓教學貼近生活。我們要樹立起生活化的課程教學觀,掌握科學的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出思想品德學科的功能和價值,也才能真正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引領作用。文章就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過程;素材
教育活動越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就越能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越能使學生將其所接受的規范和價值內化為自己的認識,并落實到行動當中。思想品德作為幫助和指導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學科,其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實施就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成長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其適應逐步拓展的社會公共生活并養成負責任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一、以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入課題
對于初中政治學科來說,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創設教學情境,將學生置于多彩的生活情境之中,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問題,積極開展課堂探究活動。比如,在教學《家庭保護》一課時,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找有關父母不履行對子女義務的鮮活案例,還有許多父母用不當的方式教育子女,這些錯誤的做法不僅不利于其子女的成長,還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危害。教師用這些實例作為課堂探究的素材,使學生明白了家庭保護的基本內容,感受到家庭保護的重要性,并揭示了教材中“家長要履行對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要尊重、教育、引導未成年子女”這一要點。從表面看,這樣的課堂似乎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深層探究,其實對于學生的認知活動缺乏一定的基礎,他們的情感并未得到滿足,正確的生活態度、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并未得到引導。如果教師能以學生熟悉的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為課堂探究的素材,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通過電視節目展示出生活中“父親很少時間陪孩子”“沒有盡父母的責任”等現象。然后放手讓學生暢所欲言,將父母愛自己的經歷在小組里與他人分享。在講述過程中,學生的淚水不禁流了下來。通過這一深層次的生活情境設置,學生能夠自我表達,激發了熾熱的情感,充分體會到家庭保護的內涵。
二、將學生的生活問題滲透于教學過程
政治學科知識無處不在,學生的生活中許多常見的問題都與政治學科息息相關。因此,在政治課堂中穿插一些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學科問題,學生就會表現出濃厚的探究興趣,課堂非常投入,對于抽象的理論知識理解也比較容易。
比如,在講有關《自尊自愛》一課時,可將學生實際生活中曾經犯過的錯誤作為課堂探究素材。通過這樣“恥辱”的事情勾起學生的回憶,使學生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不僅僅加強了自尊自愛思想教育,更強化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將平時表現不夠理想的學生請上講臺,把自己所做的記憶最深刻的錯事講述出來,并發表自己的感想,從而使其他學生受到教育和觸動。
將學生經歷過的生活案例引入到教學實踐中,不僅給政治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還增強了學生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認同感,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將時事政治素材引入教學中
初中政治學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教學內容不僅僅局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政治熱點、經濟常識、文化生活等。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剛剛發生的熱點事件,開發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將其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效整合,滲透于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時事政治素材通過文字、圖表、媒體(視頻、影音)等形式展示出來,便于學生直觀感知。據調研,當前蘇教版初中政治教材中引用或編撰的教學素材接近200個,其中具有明顯時間標注的有50多個,而這些素材大多是幾年前發生的事情。因為素材的滯后性,學生沒有閱讀興趣,喪失了對初中政治課的探究興趣,且部分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了探究的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對老素材的舍棄、對新素材的選擇與整理,將剛發生的鮮活、真實的案例引入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體現學科的內在價值。
四、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課堂是老師對學生實現生活化教育教學的主陣地,這要求教師將學生體驗到的或貼近學生的生活素材很好地整合,并使之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即我們要精心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
總的來看,生活化的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精神,體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歸生活的思路。我們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時要始終把握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提供鋪墊的原則,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選取典型的材料,并依此為架構設計課堂教學情境;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沖突的分析和辨析中自主探究、自主體驗、自主感悟;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抒發自己真實的情感,進而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例如,我們在實施“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教學活動時,可以先讓學生談自己對臺灣問題的認識,然后引導學生交流近年來兩岸有好往來的典型事例,并進一步引導學生談對這些事例的認識和看法,最后形成結論: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是人心所向,是大勢所趨。這樣就避免了簡單的說教,增強了學生對國家大政方針的認同感和主動維護國家統一的自覺性,從而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總之,讓初中政治教學回歸生活本真,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課題,也可以將教學內容向生活拓展。教師通過有效形式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相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還幫助他們運用政治的眼光觀察生活與社會,使他們樹立并踐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才是政治學科教學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