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海川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美聯社26日報道稱,國際職業球員聯盟(FIFPro)對中超的欠薪問題感到擔憂,“國際職業球員聯盟希望受影響的球員可以尋求幫助”。《環球時報》記者27日從中國足協了解到,中國足協與國際職業球員聯盟不存在合作關系,對該機構不甚了解。對于“中國足協未經證實就轉發國際足聯、亞足聯不實信息”的說法,足協內部人士表示這是部分媒體的誤讀。
據了解,FIFPro所提到的中國俱樂部“欠薪問題”指的是亞足聯本月13日發布官方公告,表示各下屬協會球隊需在8月31日之前完成財務欠賬結算,否則將被取消2018年亞冠參賽資格。有國內媒體披露,中國足協26日發布《關于限期支付拖欠費用的通知》,內容為收到亞足聯來函,要求中國足協根據俱樂部準入的相關規定,催促存在拖欠工資獎金、球員轉會相關費用、拖欠稅費的18家俱樂部(中超13家、中甲4家、中乙1家)在8月15日前解決。《環球時報》記者查閱亞足聯官網聲明后發現,其中并未明確指出存在“欠薪問題”的具體中國俱樂部。
不少外媒也關注此事。“不支付薪金!莫德斯特在的中國俱樂部面臨吊銷營業執照”,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圖片報》27日以此為題稱,13家中超球隊最近遇到麻煩,包括德甲球員莫德斯特的新東家天津權健。奧地利《皇冠報》指出,近年來中超在轉會市場上“呼風喚雨”,現在卻傳出付不起球員薪水。
中國足協相關人士2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通知》不是中國足協對外公布的正式文件,而是以職業聯賽理事會執行局的名義轉發給各個俱樂部的工作提醒——即告知相關俱樂部,其在國際足聯系統內仍尚未結清費用(青訓補償費用)。
《通知》發出后,山東魯能、北京國安、廣州恒大等多家俱樂部均公開否認存在拖欠費用的情況,并已向中國足協提供相關支付證明。在多家俱樂部發布的聲明中,均提到亞足聯給中國足協發函中欠款明細一項上標明的是“聯合機制補償費用”。足協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出現“聯合機制補償費用”問題的原因比較復雜。除了信息更新不及時,如果一個國際球員在很小的、不規范的機構接受青訓,中國俱樂部無法充分了解其青訓經歷,或聯系不上對方。相對于歐洲外援,這種問題在南美外援轉會案例中更多見。▲
環球時報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