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剛
摘要:語文學科作為為學習母語而專門設立的教學科目,其地位十分重要,它不僅是一門工具學科,并且是一門有幾千年文化內涵的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既是促進語文學習、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條件,又是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之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高效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注意使學生養成勤學好問、閱讀、寫作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語文學習的目標不僅在于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還在于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么,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科學地利用時間的習慣
人生是有限的,學習效果的好與不好在于如何解決有限的學習時間和無限增長的知識之間的矛盾,于是科學合理地利用時間便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學生應該形成珍惜時間的觀念,并在這方面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
首先,要養成全面安排時間的習慣。學生一天的時間,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部分:(1)課堂時間;(2)預習、復習、作業時間;(3)課外活動時間;(4)吃飯、睡眠和閑暇時間。課堂時間是由學校統一規定的,吃飯、睡眠和閑暇時間大體上也是不變的,其余時間卻是分散交叉的,有很大的伸縮性。其中,固定不變的時間比較容易抓住,而易變的時間卻容易流失。我們做了個實驗:以一天或一周為單位,把上課、作業、自學、吃飯、睡眠等必需的時間記錄下來,然后加以累計,結果發現學生每天大約有3~5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不知干了什么。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連續記錄幾次,然后想辦法把流失的時間找到,全面地加以安排,使之發揮作用。
其次,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學習是一項極其繁重的腦力勞動,所以要注意休息。按時作息,就是合理地安排好學習、休息、體育鍛煉的時間。經常保持旺盛的精力、健康的身體,才能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此外,還要養成統計審核時間的習慣。事實證明,珍惜時間的人都注意對時間進行統計審核。這個習慣要從小養成,如每天早晨起床要想一想今天做些什么事情、達到什么目的,晚上要思考一下早晨的計劃實現了沒有、做什么事用了多少時間等。同樣,每個星期、每個月,甚至每個學期、每個學年,都要認真檢查自己的時間是怎樣度過的,不斷調整運用時間的方案,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二、培養正確地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自學過程中遇到問題怎么辦?除了問老師、問他人外,更重要的就是用工具書加以解決,所以學生還要養成正確地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語文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幫手,是“無聲的老師”。如工具書可以幫助我們識字、解詞,還可以查找典故,翻閱文獻資料,幾乎可以解決學習中遇到的所有疑難問題。因此,會正確地使用工具書對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對學習其他學科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工具書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四大類,即字典和詞典類、年鑒和手冊類、書目和索引類、表譜和圖錄類。不同的工具書有不同的用處,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樣,所以教師應當培養學生會正確地使用各種工具書的習慣,使他們具備必要的使用工具書的技能。
三、培養勤學好問的習慣
大多數學生天真好動、貪玩,因此養成勤奮學習的習慣極為重要。開始時,教師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布置讀多少課外書、寫多少字、不完成不能玩等硬性學習任務。當然,任務要適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完成,久而久之,學生就可以養成勤奮學習的習慣了。
同時,教師要使學生養成有疑就問的習慣。學問,就是要既學又問。在學習中,不懂的、有疑問的或把握不準的都要問一問,可以問父母、老師、同學,問一切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人,不斷地充實自己。
四、培養閱讀的習慣
閱讀在語文學習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閱讀是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一般來說,誰讀的書多,誰的知識就越豐富;另一方面,閱讀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語文綜合能力,需要長期進行訓練。閱讀能力不同,閱讀效果也會大不一樣,所以教師應使學生特別注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朗讀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不僅是各種讀(如默讀、速讀、跳讀等)的基礎,而且能夠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就是在反復的朗讀過程中,往往能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而且有些讀物(如抒情散文和詩歌等)只有通過朗讀才能真正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讀的遍數多了,就會熟讀成誦。背誦是訓練記憶力的重要方式,對擴大知識儲備、豐富詞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作用極大。尤其是名篇佳作,背誦得越多越好,許多名家學者較強的文字功底都得益于年輕時背誦了很多東西。
其次,要養成細心瀏覽的習慣。讀書需要用心,即提高注意力。比如,到圖書館,可以到自己喜歡的書庫內,看最近有什么新書;到期刊室,看自己喜歡的雜志。看到一本書或一本雜志,首先翻看目錄,看有沒有值得自己閱讀的內容;拿到一張報紙,先看看大標題……養成細心瀏覽的習慣,以便確定哪些書應認真讀一讀,哪些書不必精讀。發現值得讀而當時又沒有時間讀的書或雜志,可隨手記下來,等有了時間再去找來讀。久而久之,就會成為讀書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受益匪淺。
五、培養寫作的習慣
在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中,寫作能力是“制高點”,所以寫作能力歷來被看作衡量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標準。要想形成較高的寫作能力,就要養成勤于練筆的良好習慣。
首先,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是學生練筆的最好方式之一。日記形式靈活,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可記可議,可描寫,可抒情,可說明。而且,日記的內容不受任何限制,所見、所聞、所感、所憶均可成為日記的素材。事實證明,寫日記不僅是練習寫作的有效途徑,還是提高個人修養的好方法。
其次,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經常寫讀書筆記,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可以說,博學多才的人沒有不注意寫讀書筆記的。寫讀書筆記既可以幫助我們積累知識,又可以幫助我們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還能幫助我們深入理解讀物的內容。
此外,還要養成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復習的習慣。
總而言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對語文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否則不良學習習慣將給語文學習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我們每個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培養,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