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北歐,對我一直有種強烈的吸引力,自然與自由是其最大的魅力。從挪威、丹麥、瑞典到冰島、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無不給我留下過美好的記憶和影像。1520年代,古斯塔夫一世帶領瑞典脫離丹麥的控制并建立王權,從此瑞典開始走上富國之路。
斯德哥爾摩,古老與現代的融合
斯德哥爾摩是瑞典的首都,城市氣氛平和、包容。北歐四國的首都個性都十分鮮明:挪威首都奧斯陸,在我的印象中像個略帶神經質、充滿藝術氣質的瘦高青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是北歐中轉站,宛如一個活潑俏麗又時髦的都市女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1999年我第一次去時便覺得那里如同一位穩重內向的中年人;至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初次見面便知道這是瑞典最有魅力的城市,沒有之一,用“雍容大氣、高貴典雅的淑媛”形容最為恰當。
斯德哥爾摩是一座“水中之城”,被譽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紀古城之一”。它在近代沒有受到任何戰爭的破壞,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南區的斯塔丹島(Galma Stan)至今仍然保留著中世紀的小巷與建筑:王宮、美術館、皇家歌劇院、市政廳以及議會大廈等,歲月沒有磨蝕掉老城的風雅,幾百年的沉淀,愈發彰顯出古香古色的韻味。
每座古老的城市都隱藏著很多秘密,在老城王宮以南的一個庭院中,我發現了瑞典最小的雕塑《望月亮的小男孩兒》。許多游客都喜歡摸摸小男孩的頭,并留下幾枚硬幣以表達愛心。久而久之,小男孩雕塑的頭頂被磨得泛白,附近居住的一位老奶奶不忍心,便給他織了一頂迷你毛線帽子,像比利時的著名雕塑撒尿小童于連一樣,小男孩兒也會定期被更換不同的帽子,這個鑄鐵的小家伙仿佛有了生命。
老城還有一座船島橋(Skeppsholmsbron),是瑞典建成最早的鑄鐵橋,連接布拉西島與船島。欄桿正中央左右各鑲嵌一個金色皇冠,這也成為斯德哥爾摩的重要地標之一。
現代化的設計感也是這座老城的一大特色。由于長期致力于培養本土設計師,瑞典的家居設計在世界范圍內均得到認可。其實瑞典的家居設計品牌不止有我們熟知的宜家,它甚至算不上瑞典家居創意的巔峰,斯德哥爾摩就匯集了不少創意品牌,例如超醋的獨立商店Design House、Design Torget等。
不得不提,斯德哥爾摩地鐵站是我見過最有設計感的地鐵站。1955年,兩名瑞典藝術家向斯德哥爾摩議會提交了兩項關于地鐵裝飾的建議,在得到當時議會多數黨派贊成后,藝術家們便成為地鐵建設團隊的一員。目前,全長108公里的地鐵通道堪稱世界上最長的藝術博物館。在全城100多個地鐵站點中,有大約90個站點裝飾有藝術作品。
這里有150多名藝術家永久或臨時的作品展覽,內容涵蓋從1950年代到21世紀的雕塑、壁畫、油畫、裝置藝術和浮雕等,每一組作品都與地鐵站的環境相互呼應。斯德哥爾摩交通管理部門在官方網站上這樣寫道:“藝術讓地鐵站變得更加漂亮有趣,也讓人們更容易識別道路方向。”從一個地鐵站的精心設計,便能看出一個城市、一個民族的巧思和生活情趣。而體驗這一切,只需要一張小小的斯德哥爾摩地鐵票。
斯堪森與國慶日,一幅“瑞典民俗畫”
作為北歐面積最大的國家,瑞典南北地區的風光和人文習俗差異很大。想要了解瑞典地方民俗,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斯堪森公園(Skansen)是個不錯的選擇。走進這個巨大的露天博物館,仿佛走入瑞典的歷史。150幢瑞典各個地區的代表建筑分散在公園各個角落,從北部拉普族的圓錐形木屋到南部的草頂木屋、教堂的尖塔和鐘樓……如果選擇國慶日這天來公園,不僅可以觀賞從瑞典各地原樣遷移過來的傳統建筑,還可以看到難得一見的民俗表演和身穿民族服飾的瑞典人。北歐的民族一向崇尚質樸,不講究服飾的奢華和精美,女孩子俏麗的花帽就格外顯眼。一場民俗舞蹈演出,一下子將觀眾帶回百年前的瑞典。
每年的6月6日是瑞典國慶日,也被稱為古斯塔夫·瓦薩日(瑞典語:Gustav Vasas Dag)。這一天,瑞典王室成員會從斯德哥爾摩皇宮移駕到斯堪森,與民眾一起欣賞露天音樂會和瑞典當紅歌手的精彩演出。我對瑞典王室一家的親民作風早有耳聞,他們平易近人,鮮有丑聞,過著半君半民的生活,很受人民愛戴。
而國慶日的主角依然是普通的瑞典人,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慶祝節日,風度氣質不輸王室和任何明星。我想,國慶日本來就應該是人民的狂歡吧。當日,城市公園(Royal National City Park)舉辦的賽馬活動和“帽子比賽”會吸引不少斯德哥爾摩人參加。國慶日當天,我和朋友一早來到公園,草坪上已熙熙攘攘擠滿了人,四種馬術項目中包括兩項矮種馬(Pony Races)的比賽,參賽選手都是十幾歲的青少年。而在場地的另一邊,一場“帽子秀”正在進行,由瑞典時尚界人士組成的評委團將評出最佳帽飾。我饒有興致地打量著這些稀奇古怪的帽子,各種瑞典元素體現在小小的帽子上,有的幽默滑稽、有的高雅大方,雖然沒有太多繁復的設計,但十分講究整體搭配,體現出瑞典人的優雅與風趣。
斯科納,瑞典的宜居花園
北歐人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瑞典也不例外。這個國家約80%的人口生活在南部地區,因為這里擁有田園般的美景、連綿起伏的村落、一望無際的森林和更加溫和的氣候。
瑞典最南端省份斯科納(Skane)的文島便是一個頗受當地人喜歡的度假地。這個位于厄勒海峽上的小島,總共不過三百多人,竟有八百多輛自行車供居民和游客使用,騎行在鄉村田野,再趕上個好天氣,讓人心曠神怡。文島在17世紀前歸屬丹麥管轄。1576年,丹麥國王腓特烈二世將文島賜予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作為新天文臺臺址,于是,這位深受丹麥國王器重、被譽為“天文學之父”的丹麥人便在島上長居,并建立了“觀天堡”——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天文臺。島上騎行的游客大多是瑞典人,他們對鄉村深深的眷戀簡直是烙印在瑞典人的集體記憶中。
斯科納省還有座著名的大學城——隆德(Lund)。這里有瑞典第二古老的大學——隆德大學。它也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大的教育和研究機構。校園沒有圍墻,教學樓散落在小鎮民居中間。中世紀的小路和穿越歷史的古老建筑,配上學校濃重的學術氛圍,其歷史感不言而喻,學生就幾乎占了隆德全部人口的一半。
我前往隆德正是八月底,趕上新生入學,原本平靜簡單的校園生活頓時沸騰起來,新生們有的扮成古維京人,有的戴著墨西哥草帽、披著斗篷,還有人身著意大利、德國等國的服飾。新生入學儀式在各種令人興奮的搞怪活動中完成。幾杯酒下肚后,平日里溫文爾雅、甚至有些靦腆的瑞典年輕人便開始表現出“維京式熱情”,整個城市都歡樂起來!
而隆德大教堂(Lund Cathedal)是這座城市的靈魂所在。這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區最早、最典型的羅馬式建筑之一,曾被譽為“瑞典七大奇觀之一”。教堂圣壇上那座精致的壁龕制作于16世紀晚期,主教們落座的雕花扶椅也讓人驚嘆不已。14世紀制造的天文時鐘,每到正午12點以及下午3點都會響起音樂,三個機械使者會帶著禮物走出天文鐘,向大家介紹圣母瑪利亞以及襁褓中的耶穌。
西瑞典雙城記,低調的設計之城
在瑞典西南部地區,美麗的利馬瑞德(Limmared)與布羅斯(Boras)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兩座小鎮雖然在國際上名氣不大,卻以兩種截然不同的制造業聞名于瑞典。
小鎮利馬瑞德距離哥德堡大約一個小時車程,世界名酒“絕對伏特加”(Absolut Vodka)的酒瓶便產自利馬瑞德小鎮的老字號玻璃工廠Glasets Hus Limmared,這里自1740年起生產玻璃制品。2012年,玻璃廠附設博物館,向游客敞開大門。北歐的玻璃設計可是一絕,展廳里,出自瑞典水晶玻璃藝術設計大師貝迪勒·瓦萊安(Bertil Vallien)、烏拉莉卡·海德曼一瓦萊安(Ulrica Hydman-Vallien)、謝爾·英恩曼(Kjell Engman)和安娜·克里斯蒂娜(Anna Kristina)等人的作品,充滿創意和想象,讓人贊嘆不已。
而布羅斯是瑞典的紡織業重鎮,這里也是瑞典紡織學院布羅斯大學的所在地。布羅斯紡織博物館(Textile Museum of Boras)作為重要的市立博物館,展示了瑞典紡織企業的成長歷程。走進博物館新館的一樓大廳,我一眼看見一件“趴著許多只青蛙的紅色公主禮服”雕塑,這是藝術家威廉(William)在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大婚時贈送給公主與丹尼爾親王的禮物。“在遇上真正的王子前,你也許會親吻許多青蛙”,寓意趣味十足。步入展廳,我仿佛回到1900年,那時,布羅斯地區的紡織業開始蓬勃發展,后來成為整個瑞典紡織業的中心。紡織設計也是博物館的展覽重點,展示了20世紀之后的瑞典紡織品設計歷程。
瑞典的創新設計,不僅是沃爾沃汽車、愛立信、宜家家居、H&M等大品牌獨有,普通的玻璃制品、紡織品也一樣充滿設計理念,這也正是北歐國家的軟實力之一,并贏得很大的國際影響力。因為這里的人深知,擁有“軟實力”才能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