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芳
渤海大學,遼寧錦州 121013
摘 要 近年來傳媒領域出現諸多技術突破,短視頻的發展便是其中之一。媒介發展到今天,經歷了文字、聲音、視頻,在所有的媒介形式中,視頻最能喚起人們的情感、情緒以及參與欲望。短視頻滿足了用戶社交化、個性化、碎片化的需求,也同樣面臨著同質化、離場介入嚴重及變現困難等問題,在未來的發展中要解決這些問題,短視頻行業可朝著專業化、生活化、多元IP化的方向前進。
關鍵詞 短視頻;用戶內容自主生產;IP化;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2-0110-02
伴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短視頻作為符合移動新媒體時代傳播新內容的體裁正在迅速崛起,與其他內容體裁一樣,它遵循“先出版,再過濾”的游戲規則,但是“自負和自卑是硬幣的兩面”,游戲規則有其優勢也有弊端,短視頻在目前的發展中存在內容同質化、新聞離場介入、產業鏈變化困難等問題,需要不斷改進才能實現長期的良性發展。
1 移動短視頻的概念
移動短視頻雖然出現較晚,但是其目前的發展已經呈現多種類型。目前的移動短視頻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專業內容生產的PGC短視頻,即刻視頻進入短視頻市場最初便是以系列短視頻引起關注;一種是用戶內容自主生產的UGC短視頻,以美拍、小咖秀等為代表。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PGC+UGC”的短視頻生產模式也正在形成新的發展趨勢。
2 短視頻現狀分析
(1)UGC為主的生產方式。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人的延伸”,這在高新技術不斷涌現的當今社會得到印證。技術發展是UGC短視頻制作興起的前提。“去專業化”是UGC的核心之一,它要求在內容生產和相互分享的整個過程中可以沒有任何職業人士的參與,整個視頻內容都要是大規模業余化的產物。“用戶產生的內容這一思想并非僅與個人的創作能力有關,而是牽扯到社會的媒體關系”。這是克萊舍基對于用戶產生的內容的看法,認為能夠到達用戶的分享對于內容生產至關重要。在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輔助之下,短視頻稱為一種為更多人可使用的“社交語言”,它的表現力更強,在場景呈現和信息傳達方面幾乎沒有給用戶設置任何門檻,同時開辟多個通道以供用戶將內容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圈中。
(2)強調內涵和接近性的生產內容。目前點擊量較大的短視頻分為吐槽類、新聞類、抒情類、娛樂類、以及社教類這樣幾種類型,其中以吐槽類居多。短視頻和一般性的傳播內容一樣強調接近性,包括情感上的接近、地域的接近、人群的接近等,但是這些短視頻由于生產者的社會素養不同,視頻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總體來看,富有個性、接地氣且“三觀正”的短視頻,為受眾關注最多,流行的時間也很長。而近兩年短視頻市場在經歷了“美女博主”“無下限內容”的視覺沖擊之后,“內涵派”開始引起注意。短視頻經過了將近兩年的狂熱期之后,各方都漸趨理性,所謂“大浪淘沙”,能夠長時間保持熱度的短視頻生產者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不再是“業余群體”,他們更懂得抓取社會熱點,更注重自身的修養和產品的內涵,同時也學會了價值觀注入。
(3)多平臺同時并舉的分發渠道。CNNIC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5.45億,其中手機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為5億。數據背后意味著移動短視頻巨大的市場。在國內的信息聚合和分發平臺中,新浪微博以其強大的傳播力催生出很多現象級的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在短視頻的發布上基本以新浪微博作為首發平臺,其次蔓延到微信公眾號、愛奇藝、B站、頭條號等平臺渠道,形成傳播生態鏈。互聯網時代“先出版再審核”的規則,大大提高了短視頻產品的傳播速度,擴大了其傳播范圍,增強了短視頻的到達度。同時,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內容生產者本身即掌握著一定的“流量分配權”。
3 社交媒體短視頻問題分析
(1)短視頻內容同質化嚴重。“同質化”是指同一大類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觀甚至營銷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漸趨同的現象,“同質化”特性的出現最明顯的后果即不利于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的凸顯,進而影響平臺的生存潛力。一般短視頻市場上同質化的產品會存在類型、生產方式、傳播手段、傳播內容上大致相似的現象。短視頻以時長較短為特點,在短時間內呈現出的差異化內容是其競爭的核心力量,假若在內容方面存在可替代的、已經重復的產品,那么它的競爭優勢也就隨即喪失了,在整個市場競爭中幾乎無法突破重圍。這對于短視頻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也是不利的。在移動互聯時代內容市場競爭激烈,有限的流量更需要精細化的運營,而注意力的稀缺也需要優質的內容去吸睛,短視頻必須打破同質化內容的困境,才能在眾多短視頻產品中脫穎而出。
(2)短視頻新聞離場介入現象普遍。離場介入是指每個人并不一定是事件的當事人,但卻依據各種各樣的新聞報道對事件進行點評。短視頻拍攝的便捷性以及事實呈現的直觀性,使用戶更愿意選擇用視頻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訴求,但是“短”不僅僅意味著簡潔,也意味著倉促和不完整。有人把鏡頭框選景物和新聞報道的框架效應相比較來說明鏡頭語言在一定程度上的欺騙性,短視頻的出現更加劇了這一現象:短視頻并不能構建完整的事實真相,留給觀看者內容之外的想象空間更大,這就容易造成新聞事件中各種觀點和意見層出不窮。在UGC、OGC、PGC三種信息生產范式下,借助碎片化的信息發布,通過拼貼的方式也可以構建相對完整的社會現實,這個社會現實會越來越接近于事實的真相。所以我們認為媒體上各種各樣的觀點和意見的討論,有間接的事實依據,同時也很難通過掩蓋部分真相去誤導和操縱輿論。
(3)短視頻產業鏈遭遇變現尷尬。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短視頻中,作者可以在內容中嵌入廣告,以此得利。而短視頻平臺在產業鏈中處于比較尷尬的位置:傳統的貼片廣告因為自身時長因素變得不適用,平臺能夠為自身盈利的環節有所缺失,這成為短視頻平臺變現障礙的一大關鍵因素。在關于短視頻App的融資情況方面,主流垂直短視頻App 方興未艾,資金來源多為風投機構,融資的斷裂或不穩定加劇了短視頻產業鏈的崩裂。
4 短視頻發展趨勢分析
(1)PGC+UGC的生產方式。盡管短視頻市場還尚未達到充分競爭,但短視頻平臺發展方向已開始出現明確分化。以快手、美拍為代表的UGC短視頻平臺占據住流量的絕對優勢,Facue為代表的自拍視頻與社交代表著社交載體另一個發展方向,而以頭條視頻、最右為代表的PGC、UPGC則占據著主流視頻傳播與分發的流量大頭。如果只是單純的UGC生產模式,很難做到持續地用戶維系目的。“去專業化”滿足的是普通用戶的使用需要,對于致力于IP化的內容生產者來說,PGC+UGC的內容生產模式更有助于長遠的發展。
(2)生活化的短視頻內容。“藝術來源于生活”,短視頻內容生產上亦是如此。短視頻內容的產出點、落腳點都必須在生活上,脫離了生活,短視頻的內容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短視頻作為社交平臺的生力軍,也恰恰是因為其迎合了社交平臺的特有屬性——交互性,很多成功的案例說明,生活話題的談論始終是社交社會的永恒主題。借助生活化內容的呈現,內容創造者更能夠不斷在情感上打動用戶,引發共鳴,引起討論,并以此達到增強用戶粘性的目的。淘寶手機客戶端的“一千零一夜”短視頻可以說便是生活化內容的成功代表。
(3)短視頻的多元IP化。陳翔六點半、Papi醬都是非常典型的“以人為中心”的IP,但是由于人物尤其是明星人物形象的差異化、受眾喜好的可變性,過度依賴個人作為形象會帶來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給內容產品帶來不穩定性,對于短視頻品牌的長期發展有弊無利。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短視頻為了規避單一IP可能的風險轉向選擇多元IP發展策略,比如像“一條”那樣選擇一個抽象的概念“生活美學”作為其IP起點。此外二次元動漫形象、子IP品牌等也是未來短視頻IP的發展趨勢。
5 結束語
伴隨著4G、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加之智能手機、iPad等新一代智能移動終端載體的應用,人類的信息傳播系統逐漸進入移動化、數字化、智能化、互動化的全新紀元,順應移動互聯時代的浪潮,移動短視頻正在開啟視頻傳播信息的新時代。移動短視頻的發展所面臨的內容同質化、新聞離場介入、產業變現尷尬等等問題,也需要在發展中不斷解決。生活化、IP化及部分回歸專業化生產,也是短視頻行業健康長遠發展的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張艷婷.從papi醬走紅看UGC短視頻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0):353-355.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6年12月)[DB/OL].[2017-01-22].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201701/ t20170122_66448.htm.
[3]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1:5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