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珍
摘要:學前教育是啟蒙孩子的第一階段,也是重要的基礎性教育,對于培養幼兒的成長、學習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幼兒園是實施學前教育的主要陣地,幼兒教育質量的提高取決于幼兒教師教學的方式、方法,科學素養,專業知識等。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學前教育的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式,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以此取得良好的學前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方式方法
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學前教育所要面對的是人類生命的塑造,是人類第二次生命的給予,任何輕微的、不適宜的閃失都可能會延緩或摧折生命之花的綻放。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弊端已顯露出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科出身背景”導致其科學素養基礎薄弱,理論知識不夠廣博,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貽誤教育時機。而傳統的高校生又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歷輕能力等弊端。只有極少數高校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走在前列。
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的確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應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優化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而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改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隨著“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終身教育”、“全納教育”等先進教育思潮呼喚“廣基礎、深專業、高學歷、多能力、善研究”的創新型、多元化幼兒教師。
下面主要從育人理念、培養目標、幼師生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構建合理的科學教育體系幾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端正育人理念
學前教育階段除具有與其他教育階段共同擁有的職業道德精神外,還應具有更為深刻的育人理念。這里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兒童的發展為核心,以促進每個生命個體優化地成長為基本要求,抓住兒童具有吸收力的心靈,把握兒童的敏感期,發掘天才,通過適宜性的課程、教學內容、組織活動等,培養兒童的觀察、想象、思維、言表、創造、記憶等能力及音樂、美術等方面的專長,為他們提供最適宜的可能的空間、環境與條件的支持,使每個兒童獲得最大限度的潛能發展,在人生至關重要的時期能夠獲得既全面又有個性的優化成長,為人生的發展做重要的奠基。而且,這種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理性認識和對學前教育事業的理想追求是與時俱進的,因時空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明確培養目標
1、知識目標。本科層次的幼兒教師至少應系統學習高等教育、教師教育、學前教育三個領域的知識。學習高等教育和教師教育知識階段應廣泛涉獵普通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心理衛生咨詢等學科的知識,深化自身的理論構建,為專業課學習搭建一個知識平臺。
2、能力目標。專業技能包括專業技巧和教育教學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技能,才能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興趣和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技能應包括:創設教育教學情境的能力,有效地引導、組織兒童的能力,準確地觀察、發掘幼兒潛能的能力,行動研究的能力,高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性工作的能力,與家長溝通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計算機和外語的應用能力,等等。
3、實踐目標。為培養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在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技能培養的同時,還應加強實踐活動。可以采用案例教學,鼓勵學生跟蹤學前兒童進行個案研究;也可以創設教育教學情境,進行模擬演練。當然,最重要的途徑還是通過長期的見習、實習,在反思、行動研究的基礎上增加實踐經驗,提高高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幼師生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
開展幼師生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主要提高教師的口語表達技能,唱歌、跳舞和彈琴技能,組織幼兒在“玩”中學習的技能,“寫”和“畫”的技能,幼兒園教具制作、計算機操作技能,科學探索、觀察技能,護理,保健技能,等等。訓練途徑如下:
(一)在特色學科教學中增加技術訓練的內容。特色學科是與幼兒園聯系緊密的學科,把有關課程整合起來,并增加技訓練的內容。
(二)在一般學科教學中體現技能訓練的環節。這里著重闡述口語表達技能的訓練,可以首先讓幼師生進行課前練教,即課前利用三到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專題演講。其次是幼師生課中闡述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最后是幼師生“題講課”,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講授教材中難度小的內容。
(三)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增加技能訓練的課時。幼師生的見習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貫穿整個學程,實習可以安排在畢業前一年半開始,先講課一周,使學生盡早知道講課的重要性和難度,從而自覺提高教學能力。要增加教育實踐基地的數量,集中組織見、實習,便于學校對學生的檢查和指導。
(四)學生課外活動時安排技能訓練的時間要關注學生的課余時間,主要是每天的早自習、下午上課前和晚自習的時間,要根據不同年級安排不同的訓練內容。
(五)鼓勵幼師生進行家教。家教不僅是勤工儉學,而且是學生教學能力訓練的有效途徑,不論學生家庭條件如何,都要盡可能嘗試家教,家教的時間最好在寒暑假或雙休日,以免影響幼師生上課。
四、構建合理的科學教育體系
幼兒教師的科學課程知識是教師開展科學活動的前提與基礎,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必須通過規范而合理的科學教育體系來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首先必須為學生開設一定數量的系內必修課程;其次要開設一定數量的系內選修課程,如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領域科學基礎知識的課程。以上這些課程的開設可以聘請理工類院系的教師授課,也可以招聘對學前教育感興趣的理工類人才,專門從事學前教育專業科學類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選修其他院系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理工類課程。總之,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切實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多渠道的立體科學教育體系,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曉菲,《我國學前教育立法的內容研究》,《沈陽師范大學》,2015年
[2]史輝,《學前義務教育勢在必行》,《文教資料》,2010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