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為慶
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能源和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關注,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理念和方式的多樣化細節化,對于建筑物內的環境要求也日益增加,建筑能耗在總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而空調的耗能又是巨大的,應從設計、運行方面考慮節能,提高空調系統的節能總體水平。
關鍵詞:暖通空調 發展 節能 措施
前言
建筑節能和環保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暖通空調技術的發展對建筑節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暖通空調業發展所應遵循的原則為: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保證建筑環境的衛生與安全,適應國家的能源結構調整戰略,貫徹熱、冷計量政策,創造不同地域特點的暖通空調發展技術。
1、建筑暖通設計中應采取的節能措施
暖通空調系統節能在整個建筑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設計人員應當從設計的高角度出發全面考慮,嚴格遵守節能規范,將節能的思想貫穿于建筑領域的各個方面。同時要提高公眾的節能意識,大力開發推廣新的節能技術,從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暖通空調領域不斷涌現出新技術的今天,我們可以通過如下一些方法實現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
1.1 從設計入手,合理選擇、設計暖通空調系統,使其在高效、經濟的狀況下運行 設計是工程的龍頭,系統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其使用性能。而建筑負荷計算是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就是設計工期短,許多設計人員為了節省時間,錯誤地利用設計手冊中供方案設計或初步設計時估算冷、熱負荷用的單位建筑面積冷、熱負荷指標,直接作為施工圖設計階段確定冷熱負荷的依據,往往使得總負荷偏大,從而導致空調采暖設備偏大,初投資增高,運行費用增加,能量消耗增加。
1.2 采用新型節能舒適健康的空調及采暖方式 影響人體熱舒適性的環境參數眾多,不同的環境參數組合可以得到相同的熱舒適性效果,但對于不同熱濕參數組合的環境其空調系統的能耗是不相同的。
1.3 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空調冷熱源,力求實現冷熱源的多元化 隨著暖通空調系統的廣泛應用,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也大幅度上升,同時對生態環境的破環也日趨加劇。如何合理的選擇冷熱源,已經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關注。
1.4 加強冷熱回收利用的研究運用工作,實現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提高暖通空調系統的能源利用率也是實現空調節能的途徑之一。熱回收主要是通過系統中安裝的能量回收裝置,用排風中的能量來處理新風,就可以減少處理新風所需的能量,降低機組負荷,達到節能的目的。在選擇熱回收裝置時,應當結合當地氣候條件、經濟狀況、工程的實際情況、排風中有害氣體的情況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以確定選用合適的熱回收裝置,從而達到花較少的投資,回收較多的熱(冷)量的目的。
1.5 著力開發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廣新能源 由于空調系統中所使用的高品位、不可再生能源所引起的資源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必須開發一些合理有效的可再生能源以緩解目前的緊張局面。地熱(冷)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應用于空調制冷,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且清潔無污染。地源熱泵是一種利用淺層和深層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海水、污水等作為冬季熱源和夏季冷源,是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調系統。
2、綠色建筑中暖通空調系統節能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綠色建筑的室內布局十分合理,盡量減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為居住者創造一種接近自然的感覺。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
目前,我國的采暖空調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長速度已經明顯高于能量生產的增長速度,因此,減少建筑的冷、熱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總量的重要內容,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現:
2.1建筑節能原則,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術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因此在建筑規劃設計,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在滿足室內環境舒適、衛生、健康的條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節能技術,有利于實現建筑節能和環保共進的目標。一般來說,實現建筑節能的技術途徑為:盡量減少建筑內能源總需求量的同時,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從而減少使用在建筑領域內易引起環境污染的能源。
2.2 建筑規劃與設計。合理選擇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環境設計;合理設計建筑形體,以改善既有的微氣候;合理的建筑形體設計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環境來改善建筑室內微環境的關鍵部分,主要通過建筑各部件的結構構造設計和建筑內部空間的合理分隔設計得以實現。同時,可借助相關軟件進行優化設計。
2.3 圍護結構。建筑維護結構組成部件的設計對建筑能耗、環境性能、室內空氣質量與用戶所處的視覺和熱舒適環境有分本的影響。一般增大圍護結構的費用僅為總投資的 3%—6%,而節能卻可達20% —40% 。通過改善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在夏季可減少建筑冷、熱消耗。首先,提高圍護結構組成部件的熱工性能,一般通過改善其組成材料的熱工性能實現,然后,根據當地的氣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選擇圍護結構組合優化設計方案。最后,評估圍護結構各部件與組合的技術經濟可能性,以確定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圍護結構。
2.4 提高總的能源利用效率。節能建筑與綠色建筑是密不可分的,綠色建筑的含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結束語
由于暖通空調技術的發展和變化,特別是建筑市場競爭激烈,業務需求日益現代化、多樣化、重視國外技術的移植與引進。而節能、環保、綠色等概念的影響及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對暖通空調設計的挑戰越來越嚴峻,因此,在暖通空調設計時要注重建筑節能的考慮。
參考文獻
[1]陸亞俊.暖通空調(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朱穎心.建筑環境學(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羅伯特·貢薩洛.建筑節能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