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物學野外實習動物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針對我院動物學野外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教學改革的應對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動物學;野外實習;現狀;措施
動物學是生物科學專業必一門基礎專業課,集理論性和實踐性于一體,野外實習則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可以培養和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掌握動物標本的采集、鑒定、制作和保存方法,培養獨立工作的能力,因此如何做好野外實習是高校生物科學專業動物學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
本文以鄭州師范學院為例,分析總結我院動物學野外實習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不斷探索和實踐,以期對動物學野外實習有一定指導意義。
一、存在的問題及現狀
(一)師生比例擴大,教學資源嚴重不足
2011年我院生物科學專業本科專業開始招生,學生人數翻倍,師資配備不足,動物學野外實習難以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⑴實習專業指導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每位教師平均要指導40多名學生,工作難度大,無法顧及到所有學生;⑵野外實踐教學教師承擔的責任風險與工作量的核算存在嚴重偏差,教師積極性不高;⑶運行經費投入不足,各類現代化野外工作器材匱乏(1)。
(二)環境破壞使實習基地動物種類和數量急劇減少
不同的動物對棲息環境有不同的要求,動物學野外實習的地點和場所往往需要選擇多個區域,人類活動的加強、森林的縮減、旅游的開發等因素,原有的實習場所受到較大的環境壓力,物種類群不斷減少,迫使原有的觀察點緊縮或者必須重新選擇(2)。我院早期實習地點選擇在江蘇連云港,不同區域的動物類群能很好的達到實習要求,但因過度的旅游開發,填海造地,近海污染較等因素導致動物種群急劇減少。目前我院動物學野外實習地點主要有滎陽環翠峪、鄭州黃河濕地等,這些地區的動物種群數量因為環境問題也正在呈現減少趨勢,其中環翠峪則主要由于干旱問題動物種類特別是昆蟲種類下降較快,黃河濕地則因為人類的旅游活動,整個濕地生態破壞較為嚴重。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對實習教學造成影響。
(三)實習安排時間較短
我院動物學野外實習安排大一下學期,時間臨近期末,實習時間1周,但因為實習準備1天,總結1天,真正實習時間僅有5天,加上每天采集的標本需要及時處理,每天在野外的時間只有半天,整體實習期短,實習任務過重,難以達到實習目的。
(四)考核機制欠缺,重過程、輕結果
實習教學考核則是檢驗實習主要形式,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對野外實習的認識不夠,對采集的標本不能及時地制作處理,或收集的標本量少,加上時間緊迫,教師無法全面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核成績評定較為單一,實習“重過程,輕結果,重采集,輕制作”,導致野外實習走形式,背離了實踐教學的初衷(3)。
二、改革措施及經驗建議
目前開發新的實習基地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如何在基地環境惡化、經費緊張、時間短、任務重的情況下完成保證質量實習任務, 提高實習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筆者對動物學野外實習的教學進行了改革與探索, 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鞏固和充分發揮現有基地的功能
實習基地是保證實習質量的首要條件。滎陽環翠峪是我院動物學實習的主要場所,森林覆蓋率高,野生動植物豐富,近幾年動物種類有所下降,但也能滿足野外實習教學要求,而且尚有大片未開發區域可以作為后續實習考察備用。從建立該實習基地開始,我們已經從最初的1個實習區域發展到現在的4個區域,逐年開發該基地新的實習區域是我們正在進行的工作。
(二)優化實習計劃,充分做好實習前的準備工作
野外實習是動態的專業工作,同一地點在不同的年份也會出現較大的差異,實習內容則要相應調整。我院每年制定實習計劃以前都會組織專業教師赴地點進行資源考察,調查實習點的動物資源并備課,確定具體的實習路線,必要時會開辟新的實習區域,成立實習領導小組,負責野外實習計劃的制訂和日程安排,指導野外實習教學工作,然后安排學生進行相應內容的野外實習。
(三)減少標本的采集量,改進鑒定方法
多年的實習經驗表明,動物學野外實習并非一定要通過捕捉大量標本來達到識別目的,學生可以手機和相機等設備拍攝動物照片或視頻當作實驗材料進行分類鑒定,適當減少動物標本采集,使實習內容由標本采集和物種識別為主逐漸轉變為數據采集和定量研究為主,做到以實地觀察為主、采集為輔(4;5),小組成員加強協調,杜絕隨意采集、隨意丟棄的現象,減少對野生動物資源的破壞,學生在完成實習任務的同時,提高了對野生生物的保護意識。
因班額大,教師少,對于標本的名稱及分類地位的解答無法全面顧及所有學生,而且這種“隨時采集隨時識別”的教學模式也不利于學生的深入思考,基于此在采集現場我們最多只對學生提供標本的分類地位及鑒定特征,指出一個大致方向,具體名稱則需要學生自己查閱檢索表和動物圖譜,相互交流,最后安排專門的時間由教師標本的鑒定結果進行評判,讓學生真正掌握檢索方法,而非簡單地記住幾種動物的名稱(6)。
(四)發揮公眾微信平臺的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手機等媒體掌上設備在學生中幾乎100%的普及,微信公眾平臺提供了自由的、“一對多”的信息交互平臺。我院實習指導教師建設有課程微信公眾號,其中有專門的實習版塊,介紹有實習地點的常見動物資源、標本的制作方法等內容,圖文并茂,利用公眾號將這些教學信息推送到每一位學生的掌上終端,方便他們隨時查閱學習,對學生識別動物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緩解和改善以往教學活動中的繁復和低效。鑒于工具書價格昂貴,攜帶不方便,公眾號將逐步錄入工具書的掃描件。
(五)完善成績評價指標,綜合評價學生素質
考試是實習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我們采用多元評價體系:①實習表現,即考核學生的參與情況、協作精神和環保意識等,占15%,;②基本技能,主要含標本采集和標本制作水平,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占35%;③標本鑒定,考核學生使用和繪制分類檢索表、專業術語等基本技能,占35%;④書面考核,主要指常規實習報告,占 15%。以此綜合評價學生的實習成績,引導學生注重對自身獨立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進一步引起學生對野外實習的重視。
三、結語
動物學野外實習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涉及到學校、教師、學生及實習基地等方面,只要認真組織協調,因時因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必能保證實習效果。我們通過不斷地探索和改革,克服困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還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進一步完善野外實習的各項工作,不斷提高動物學野外實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海,雷海玲,王芳宇,等. 師范院校動物學野外實習的教學現狀與改革[J]. 黑龍江畜牧獸醫(綜合版),2014,(02),105-106.
[2]徐善良,王丹麗,謝志浩,等.動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3,30(1):100-102.
[3]齊龍.動物學野外實習教學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08(5):135-137.
[4]史海濤,熊燕,粱偉,等.動物學野外實習的改革與實踐[J].四川動物,2007,26(3):712-714.
[5]蘇麗娟,桑玉強,徐淑霞,等.動物學野外實習教學的改革模式探索[J].江西農業學報, 2010,22(2):172-174.
[6]顧孝連.動物學野外實習的現狀及應對措施[J]. 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20(8) ,109-110.
作者簡介:雷志華,1976年2月出生,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實驗教學,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英才街6號鄭州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